核心素养下探研书法育人课程定位与学科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3
/ 2

核心素养下探研书法育人课程定位与学科目标

周光耀

广东肇庆中学 526060

摘要:书法艺术是我国独特的艺术门类,书法教育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目前大多数人对书法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研习技法上。在实施过程中,课程涵盖的技法技能、审美鉴赏和人文素养的定位都有不同程度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进而在各方面期望目标也略有欠缺。意识到书法与核心素养的关系甚少,书法与育人的作用流于表面,不具深入。通过对书法鉴赏、书法历史、文化理解等多方面的课程衔接使人文素养、人文情怀、知识涵养等多方面非技术层面因素融入课堂之中,相信对书法育人能起到很大启示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书法育人、定位、目标


  1. 书法课程定位中的“缺”、“失”与“空白”。

  1. 只强调技能作用的课程是书法教育一大缺点。

多数人认为学习正楷书体是入门的最好方式。对于正楷的学习又以唐代中后期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的常见字帖作为入门范本。我们选择学习古代名家经典碑帖固然正确,因为书体的字型端正、规范,符合时代的普遍追求和大众所能驾驭的审美,所以追求笔画的横平竖直成了我们最认可的基本功。然而这是我们对书法本源、古典书论、技能积累的缺乏,容易形成学书初段对正楷书写的极致追求。

  1. 仅追求卷面分数的课堂是书法教育中一大失误。

我们今天开设的书法课多半是以考学、升学作为最高目标应试作用下的书法课堂,讲授或者学生练习思维较为单一,目的性很强,这是与升学考试密切关联的产物。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在短期之内看到效果,并且相应也会提升一点分数,但这种形式并非积小胜为大胜的措施,短时技能的提升不是终生技能,短暂的技能长远来看反而可能会影响人素养上的提升。长远规划,按部就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条得法之路,可能更有成效。

  1. 没有鉴赏、审美理论的课堂是书法教育中一大空白。

书法课程的组成不能单纯将技法的研习作为主导,而忽略理论鉴赏的存在。书画同源,专业术语中有一词:意在笔先,就是在动笔书写前必经深思熟虑。而“意”又何来?古今书法家都很重视字外功夫,从中能得到很大启示。宋代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书亦然。”书法课程不能偏科,否则只能是浮光掠影。


  1. 书法育人课程重新定位。

  1. 学书次序上入门途径的正确思路。

选择入门的方法一为: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大多数人一开始着手的唐楷,运用毛笔书写时往往感觉很难控制,各个笔画本来就有不同的造型区分,或长短、或粗细、或方圆等等。由此可见楷书的笔画其实不是最简易上手的线条。方法其二:依据汉字起源、发展规律,从古到今按照脉络寻源。最早的文字是陶文,但是不够成书法层面的应用,而后发展起来的金文与篆书,虽然结构较为复杂,但是构成字体的线条却是简单的。线条粗细一致,字字如是。其又与方法一结论不谋而合,可见从最简易的线条着手,锻炼线条均匀一致是学书习字的根源。


  1. 书法技法技能积累的可取方式。

古人论用笔有“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之说。五指执笔法虽说是最通用、最常见的执笔方式,实践中告诉我们牢牢握住毛笔的同时却大大牺牲了手指转动毛笔的灵活性,对于书写较为灵动的书体捉襟见肘。通过查阅图片资料信息及师承有序的原则,借鉴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有当代“草圣”之称的林散之先生、著名学者沈尹默先生他们的执笔方式均为:三指单钩法。即主要使用三指,解放二指,在握牢毛笔的同时也不失书写所需的灵活。所以技法技能的积累应通过一定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摸索去掌握,而不是单一的“手把手”途径。


  1. 鉴赏课程的增补与技法课程的平衡

书法的鉴赏归始于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中国的符号,书法不仅只有“技”,更是“艺”,至上为“道”。其与中国文化相表里,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结晶,传统书法书写顺序为从左至右,自上而下。从青铜器铭文的铸造、竹简的使用和中国人传统思想以右为尊等多方面知识有根可寻。又如“书法”这个词汇耳熟能详,可“书道”一说则鲜有所闻。“书法”一词是唐代中后期才出现,形容书写字体严谨、法度深严。而唐代往前的习书都称作“书道”,书道艺术与修身、养生、悟道紧密联系。南齐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 万毫齐力。”万毫齐力指墨色饱满、运笔沉着的用笔方法。如上所述,学习书法不仅需要灵活的方法、娴熟的技法,更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丰富我们的课堂,使护法课程更有品味。


  1. 以提升素养为核心的书法学科目标

1、学识素养。

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杨守敬有云:“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书法所呈现出来的感官就是写字,能使普通的文字成为艺术必然综合了书法家的技法、学识和修为。从甄选内容,到最终悬挂、摆放、展示等都透露出学识的涵养。

2、艺术素养。

书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精神产物。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有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艺术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探索和实践中培育出来的。无论是创造美或是发现美两者通过不断积累都能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3、道德素养。

尊礼重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先贤的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道德意识的体现。 清王昱《东庄论画》录:“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古代书法观念中之所以会渗透着道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思想观念与儒家思想对书法观念的渗透有关。受其影响,中国书法观念逐步建立起了人品、道德与书法的对应关系。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书法教育重新受到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多元手段了解和认识书法,储备理论,欣赏名家名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有利于全面发展、终生学习。书法育人不能一蹴而就,应遵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每一个人。书法育人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良好的个人修养、提升审美层次。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法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以后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提升人的综合素养,回馈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梓悦.复兴书法梦 ——浅谈中国当代书法教育[J].《考试周刊》,2016(95):160-160.

[2]王卫国.浅谈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J].《现代交际》,2015(5):132-132.

[3]孙彦.论在素质教育中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2(21):

091-09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