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教育理念的语文“新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 2

基于新教育理念的语文“新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苏冬玲 余张鑫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第二小学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十六小学 430070

摘要:朱永新新教育理论的五大核心理念与新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是有机统一的。其重视对教育进行改变,要求要重视精神状态,特色教育。这为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全面发展、深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指导。文章因此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教育理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多处于领导地位,对课堂进行完全的控制,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也是被动地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缺乏充分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并且许多教师也只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对于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素质、文学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予以忽略,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全面的有效发展。新教育理念能有效改变这一现象。其不仅为教师提供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还能帮助教师加快从传统教学向新教育教学转变,实施一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前提的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进步。

一、坚持以生为本,引导自我超越

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一切为了学生,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开展教学,坚持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在现有的语文学习中做到自我超越,激发学生勇敢挑战的勇气,鼓励学生将学习落实到行动中去。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的《花的学校》时,为了解决部分学生上课不积极,参与性地,胆怯等问题,教师可设计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从会学向会说转变,激发主动表达的欲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1. 播放一幅春季雨天的大自然画面,让学生在观看画面,倾听丰富的下雨音效的过程中,想象此时此刻那些获得春雨滋润的花草的心情;

  2. 以“我是一朵花”的视角,将自己的感受用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写成故事,画画,唱歌,表演皆可;

  3. 按照小组、全班的顺序鼓励每个学生都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故事,并请同学和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尤其对不自信或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予鼓励和赞美。

通过将课文内容与真实情境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为其营造一个积极互动、自由发挥的空间,并鼓励学生积极勇敢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讨论和沟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成长。

二、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朱永新认为,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感受成功,不断相信自我、挑战自我。这与运用成就激励、强化理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自信心是有效统一的。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持续的学习热情、学习驱动力的强化引导,让学生在自信的一次次增强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成功和肯定,从而激励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和创造,有助于为其语文学习的提高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学习中,学生要判断文章的虚实之处并理解其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了解文章通过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的一切美好事物来侧面批判社会的残酷,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难度,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无从下手。那么教师就可配合丰富有趣的课件内容,和被简化难度的问题引导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回答和被肯定来不断感受成功:

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或小组每解决一个问题,教师都应及时给予有效的评价和鼓励)——

  1. 概括总结故事内容:发生在什么时候?主角是谁?干了什么?最后发生了什么?

  2. 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情形?

  3. (教师划分小组)结合视频内容仔细阅读课文,然后与小组同学分析对每一次小女孩擦火柴具体看到了什么?

  4. 从每一次的情形中感受小女孩当时的愿望,并联系当时小女孩生活的环境,尝试想象为什么小女孩会被冻死?与同学讨论交流;

  5. 发表小组意见,全班集体讨论和总结。

三、融合德育教学,发展综合素养

朱永新认为,品德重于学问。结合当下的新课改背景,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要重视德育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纸的发明》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目前许多小学生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而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理解不深,过度崇尚国外文化而缺乏文化自信的情况,围绕传统文化的主题来设计教学。例如通过播放纪录片、动画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理清纸的发明过程。还可请学生将纸发明之前与发明之后的文化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生活中纸的应用,探究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多元的学习活动,能够更深刻地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结语

综上所述,朱永新新教育理论是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围绕学生的成长与终身发展为中心所提出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师应当将其与新课改育人目标相结合,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围绕学生的学习自信、能力发展、自我超越、德育渗透等各方面来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杨帆.重新定义教育:未来学习中心的形态构建与实践畅想——朱永新教授专访[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04):83-91.

[2]王妍妍.朱永新:愿阅读的光辉,朗照每个孩子前行的脚步[J].教育家,2020(3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