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刘 倩

石家庄市井陉县上安镇上安西小学 河北石家庄 050300


摘 要:如今,英语课程已在小学教学中越发成熟,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对英语投以非常的重视。即便如此,让一种外国文化与本国学情相适应,也不是轻易可做到的,因为这涉及到文化差异问题。本文就将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角度,谈一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路径;意识培养


随着中国愈发强大和开放,英语的工具性也越来越得到突出[1]。随之发展起来的各种外语班让人应接不暇。作为学生习得英语的基本途径,小学英语课堂也在不断变得精彩纷呈。然而英语毕竟是一种外国文化,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接受这种文化时能够有自由转换的能力,绝不是背好单词、语法,做对阅读理解就完成了对英语的学习。这就涉及到了跨国文化意识的养成。

一、小学英语课堂现状

(一)沿用汉文化的表达习惯

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组织、思维逻辑上差别很大,但为了让小学生更快记住相关知识,教师们会更愿意沿用中式的说话习惯,一直用汉文化去套用外文化,并且让汉语大量占据英语课堂。这样做的确可以让低年级学生更容易明白所学知识,但同时也让中西文化交际的机会溜走了,甚至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中式英语”习惯。所以,在他们身上,英语和其文化是割裂的,英语只有其形,而无其神。

(二)缺乏外文化的对话语境

很多即使是零基础的人,出国几年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是语境优势的最好体现[2]。然而身在本国,没有外文化的熏染,小学生接触外国人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英语语境的缺陷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仍没有注意增加外文化的对话语境,教学举例也以小学生身边的事为主。这就导致了小学生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的尴尬现象。

(三)无异国文化的相互参照

学习一种语言就要更多的了解它背后的文化,没有文化做支撑,单纯记住单词、语法也只会是空架子,在应用时蹩脚难看。而小学英语恰恰就存在缺少异国文化参照的问题,比如在学到“grandma”这个单词时,英语教师就很少意识到可以延伸讲一讲中国的“grandma”与外国的“grandma”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中国老人选择带孙辈,外国老人却遛狗等等。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路径

(一)西式表达标准化

1.教师标准化表达

英语教师首先要修正教学表达上的中式,力求在发音、表情、体态等方面更加靠近外国人习惯,更加标准化,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会适应西式英语。比如“th”的发音,很容易发成“s”;外国人对话时表情幅度大,体态舒展,教师就不该过分刻板等等。

2.学生标准化表达

学生英语的标准化,一方面是跟随老师读写的过程中去学模学样,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改变中式思维定式上。比如,表达“因为你是哥哥,所以你更高”,外国人的说法是:“You are taller because you are a brother”;而用中国的说法则变成:“Because you are a brother, you are taller”。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外在因果次序表达上的不同。

(二)外文化环境模拟

没有外文化环境,我们可以去创造,去模拟,让学生们有机会更贴近语境地对话英语,让他们的表达更趋近于准确。我们以去餐厅吃饭为例,让学生A作为店员,学生B作为点餐客人。B入店,A说:“What can I do for you?” 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B说:“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have here?”你们这儿有什么食物? A说:“Pizza, hamburger, fried chicken, French fries,fruit salad,and all kinds of chocolate desserts.” 披萨、汉堡、炸鸡、薯条、水果沙拉,还有各式巧克力甜点。 B说:“I’d like to have a fruit salad,please.”请给我一份水果沙拉。A说:“Would you like a chocolate cake?”还要来一份巧克力蛋糕吗?B说: “Year,I like it.”是的,我喜欢这个选项。A说:“Anything more,sir?”还要别的吗,先生?B说:“No,that’s enough.Thank you.”不了,已经够了。谢谢。这段对话就有几个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点。比如西方人早晚餐喜欢吃生的;说话喜欢用“Please”、“Thank you”、“Can I”、“Would you”等礼貌用语;用餐过后有给服务生服务报酬的习惯等等。如果用中式习惯去组织对话,其中涉及的食物可能就是面条、饺子、煎蛋、茶水等,其他细节也会相应变化。

(三)中西多参照互学

用参照物去学习英语可以在加深印象的同时学会两种文化,这种中西文化的参照过程,正是交际的过程

[3]。教师应以小处积累,大处见真谛。比如对话中,别人问一句“How are you”,英语回答“I'm all right”、“ I'm very well”、“ I'm fine”都是我很好;用中文回答可能就是“我没事”、“我都行”、“我挺好的”等等。同样是一个问话多种回答,在情景和语气条件不同时,中英文会有非常微妙的不同。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注意让学生通过中英参照细细体会。

结束语:

学习英语肯定要用英语的特有规律去学习,如果刻意为了学而学的本国化,自然就会发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害无益。所以,小学英语必须遵循英语原有的逻辑,力求让学生适应西化的表达,具备主动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深入到英语的核心领域,真正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郭明悦. 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探究[J]. 中华辞赋, 2019, 000(007):P.88-88.

[2]朱玉婷.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J]. 科普童话, 2019, 000(032):P.33-33.

[3]徐月红.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 神州(上旬刊), 2019, 000(019):152.

借鉴法国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控制措施,如“欢迎到农庄”(Bienvenue-à-la-ferme)网络的管理手段,政府和相关部门或协会可首先对本地所有销售同类型餐饮产品的农户的经营资质、产品原材料来源及产品品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其进行区分和评级,制定出适用的且具有当地特色的标志来表示等级。对于其他品质不合格或等级较低的农户,相关部门或机构可通过培训,帮助其逐渐提高餐饮产品质量和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