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资源,丰富习作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挖掘生活资源,丰富习作教学

姚厚春

重庆市巫溪县塘坊小学 405812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接近生活并且留心观察身边的点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体验与认知表达真实情感。


关键词:生活体验 生活资源 体验式写作 小学语文


作文章,是内心情感与现实事物相交汇融合的过程,是抒发内心意志最有效与轻松的体验与方法。而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觉,不少学生苦于写作,甚至于谈作文色变。所以,如何令学生在作文时自然流露情感,而不苦于编造故事,捏造虚假的感情?这成为了语文作文教学的难题。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笔者坚持生活是最好的写作老师。接下来,笔者就如何有效利用生活资源谈谈体会。


  1. 留心观察日常生活,激发内心情感抒发

生活体验的改变是内心情感变化的诱因,也是学生创作热情的来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周遭的生活充满色彩,时时刻刻不令大众动容。然而,在笔者接触到的学生当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对生活风景的兴趣,而沉迷于电子产品的诱惑之中。这对习作教学增添了更为艰难的阻碍。所以,针对这一现象,一线教师应注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重视身边的风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获得新的认知与体验。不仅如此,尝试让学生记录周围的每一件小事,日常携带卡片,记录下每一件事情带来的感觉,引导他们积极释放内心的情感。久而久之,在实际作文写作过程中,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积累了足够多的材料,内心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就不会苦于写作并且能够让学生将兴趣逐渐移步到情感的肆意表达上。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一是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能力,比较同一类型的不同事物或是比较不同类型事物,从此总结他们的特点。观察能力影响学生对世界的看法,从而影响内心观念的建设;二是对事物的敏感度。奥古斯特·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若是内心对生活中的美好毫无反馈,内心的情感不能被激发,那么作文只能是空无一物。作品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抒发情感是作品的灵魂;三是运用素材的能力。如果作文单方面重视情感抒发而没有具体事物作基础,那么全篇只能是无病呻吟,充满矫情的气息。情感寄于具体事物,“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之后应当重视归纳分类,通过分析转化成作文材料并积极运用。


  1. 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运用“体验式写作”方法

生活是最好的写作老师,围绕生活情境进行写作教学才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式。所以,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模拟真实生活情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再现的生活情境中观察并且学习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另一方面提高课堂参与度,将语文课堂和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春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真实还原“鸟啼”、“花落”以及“风雨声”等,让学生在观察与品味中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丰富内心感情色彩。并且让学生小组自由讨论,分享对《春晓》情景不一样的体会。借助这一方式获得对春天的不同感觉,这样在接触到有关春天的作文时不会手忙脚乱,无从下手了。而以上教学方式,归纳起来就是“体验式写作”方式。所谓“体验式写作”,就是以开展写作体验活动为主要内容,分为“外在性体验活动”和“内在性体验活动”。“外在体验活动”即为亲身体验,直接观察;“内在体验活动”即以“想”的方式回顾日常点滴。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主要通过外在体验活动的方式。教师认真设计写作体验活动,将写作教学目标转化为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改变学生对传统作文观念的变化,自觉学习情感表达技能。之所以运用“体验式写作”,是为了唤醒学生沉淀的”灵思“。因为任何灵思创发的”觉醒“,都强调极致真切的生命体验!所以,运用“体验式写作”的方式,还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分析真实生活的细枝末节,触发沉淀的“灵思”,是提升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1. 摒弃写作固化思维,开发多样的情感表达

矛盾的普遍性意味着,在不同的人之间对同一事物自然有着不同的见解。所以,在面对生活中同一事物的情感表达中,教师不能苛求学生一定按照标准答案的理解。例如对生活中秋风落叶的理解,一部分学生感到生命的流逝,另一部分学生却理解为生命的往复重生。不能因为前者略显消极而去否定他的情感流露。所以,对于生活中丰富的资源,不仅要擅长挖掘,还有鼓励其真实的情感表达。对于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当持包容态度,而不是照本宣科,要鼓励并且激发不同情感的流露,展现多样性的美。倘若一昧地要求只有一种情感是正确的,其他都是“妖魔鬼怪”,那么无论对生活有着怎样丰富的情感都会在硬性要求下丧失生命力。所以,我们不仅要努力挖掘生活资源帮助写作,还要解决如何运用好的问题,才能最终达成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


总之,生活是作品的源泉,任何作品的灵魂都是对生活的真实情感流露。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并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分析总结形成作文材料,让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并鼓励情感的多样性。才能让学生不再苦于作文,真真实实地提升对作文的兴趣,由此提高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慧兰.立足生活体验 挖掘习作资源——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生活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54-55.

  2. 张永刚.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J].华夏教师,2018,(19):41-42. 

  3. 王玉星.挖掘生活资源 指导学生习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6):92-93.

  4. 马建华.漫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0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