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阳光德育理念下班级融合教育氛围的创建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浅谈在阳光德育理念下班级融合教育氛围的创建方法

欧阳婉斯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建安初级中学

摘要随班就读工作是融合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特殊学生来到普通学校进行学习、生活和交往,这对于班级的融合教育氛围的创建是一种挑战。我校始终贯彻“阳光教育”的德育理念,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自信阳光地对待生活和自己的人生,在这种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如何创建班级融合教育氛围呢。本文就完善校园的文化建设、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营造良好的融合氛围、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四方面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融合教育;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氛围

、随班就读工作的必要

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于我国而言,我国特殊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比较狭隘,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是以盲、聋、智障三类儿童为特殊教育对象,也有经济和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会进一步扩大到盲、聋、智障、自闭症、肢体残疾、语言残疾和多重残疾等多种类型的残疾儿童,在教育、心理等学科领域开展有关学习困难儿童、行为与情绪问题以及超常儿童的研究,但目前这些类型还没有被列为政府正式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

于我区而言,首先是资源问题。我区的特殊学校资源有限,学位紧缺,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区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进校学习的需求。其次是家长的观念。这里是一个城乡小镇,有的家长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特殊儿童,不愿意带他们到医院鉴别拿证,他们觉得拿了证就是给孩子一个“特殊”的标签,尽管有证,也不愿意带他们到特殊学校进行教育,他们更愿意自己的孩子能和普通孩子一样上普通的学校,希望这样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融入群体,融入社会。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融合教育成为现在具有全球性影响的一项教育政策愿景,它强调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都有权利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并充分发展其心性和潜能。而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融合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指将学生安置在普通学校的班级中,目的是帮助特殊儿童能够与普通学生一起活动、相互交往,既是现阶段特殊教育的补充,也能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同时能够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主流。


、班级融合氛围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镇街初级中学,学生主要来自东学区的四所小学。而每一年入学的新生当中都有1-2个特殊学生,分散到每个班级里。我校始终贯彻“阳光教育”的理念,我们希望每个孩子能更加自信,更加阳光。我们开创了“一核心两平台三张德育名片”的建安德育工作模式,一核心指以培养阳光学生为核心目标;两平台指依托学区教育共同体和家长学校建设两个平台,探索“九年一贯学生培养模式”,构建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生态;三张德育名片是指百名教师访千名家长、感恩教育和阳光大课间。

在“阳光教育”的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都明白到积极创建具有融合教育氛围的班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这有利于提升特殊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是能让班级的其他学生在和特殊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学会谦让,有爱相处,完善他们的人格。

如何创建班级融合教育氛围

(1)完善校园的文化建设

班级融合教育的氛围创建是基于校园融合文化的营造。只有在校园融合文化深入人心的前提下,班级的融合教育氛围的营造才能更加自然,不显突兀。所以我们在进行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完善软硬件的设施,例如校园内的无障碍设施、无障碍卫生间、基本的康复设施等等,帮助他们补偿缺陷,健全人格,赢得尊重。在一些校园文化宣传的标语上可以添加关于“互助互爱”等关于关爱特殊学生的语句,让融合教育的文化植根于师生心里。

(2)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

班级的融合教育氛围如何营造,更多是取决于老师,而老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我们普通学校的老师都不是特殊教育专业的,所以提升我们教师在融合教育方面能力水平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我们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进行及时地纠正和反思;第二,走出去引进来,加大培训力度和专业性,特别是资源教师和心理教师,但除此之外,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也需要相关的培训,毕竟班级的融合教育氛围的营造是各科老师合力的成果,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了解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才能使这种氛围更加和谐;第三,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特殊教学活动,清晰了解班级的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时要关顾到特殊学生的水平,在同一个课堂的教学当中要给予特殊学生适当的任务,积极鼓励所有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进行阶段性总结的时候,希望和自己相比,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有积极的变化。所以,提高教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重要的一环。

(3)营造良好的融合氛围

良好的融合氛围,能让特殊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中,有助于班级融合教育的有效开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也是给了班主任很大的挑战。

首先,在特色班级建设的时候,在我校“阳光教育”的理念指导下,班级精神的提炼最好能体现出阳光、融合的氛围,而班级的精神则是指导班级成长的指挥棒。第二,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积极营造平等、包容的氛围,强调特殊学生也是班级的一员,他的特殊性需要我们更加爱护他,不能欺负他,更不容许其他班的同学欺负他。我们是一个集体,一个都不能少,通过多次的强调,让这种思想植根于学生心中,用集体的力量温暖他们。第三,特殊学生是有其特殊性,但不需要在所有场合都“特殊”对待他们,在交友、参与班级活动等机会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他们也有权利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在校园里,大大小小班级活动、校级活动也是有很多的,班主任应该根据班级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多鼓励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打开他们交友的圈子,给予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例如有一些特殊学生很喜欢画画,我们可以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班徽创作比赛,参与板报的制作等等,为其增加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机会。第四,调动家委会的力量。班级的家委会成员对于班级活动比较积极参与,也有更多接触学生的机会,通过调动家委会的力量,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平等对待所有的同学,做孩子的榜样,营造温暖的融合氛围。

(4)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特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力支持,而班级的融合教育的氛围建立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配合。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在家庭中也营造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引导特殊孩子多说说校园的生活与学习,了解孩子的动态,让他们尽快融入班集体中。同时家长需要多和学校沟通,把孩子在家中的动态告诉班主任,这有利于班主任在班上对孩子进行辅导以及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同时,社区的资源也是很重要的,对于特殊儿童的关注和教育,社区可以多组织相关的护苗行动。假如学校有需要的话,可以联系社区资源进校园(班级),通过多方联动让随班就读的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扶持,这些方式也有利于促进班级融合教育氛围的形成。

  1. 结语

综上所述,在阳光德育理念下,创建班级融合教育氛围除了班主任在班级里开展的活动措施之外,调动校内校外的有效资源也是很重要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残疾障碍的一面,只是有的隐性,有的显性罢了。希望我们能重视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给予老师更多提升学习的机会,让特殊学生能享受更多的学习资源,而校园融合文化的营造,在差异化教学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在班级创造有爱的氛围,让孩子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缺点,用我们的爱包容特殊孩子。

参考文献:

[1] 马优花.试论如何开展有效的随班就读工作.教育教学研究.

[2] 庞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合教育的演进脉络、经验反思与未来展望.残疾人研究.2020(12)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