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学社团的初中生涯教育实践探索 —读《朝花夕拾》探索人生价值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基于文学社团的初中生涯教育实践探索 —读《朝花夕拾》探索人生价值观

高玉平

广州市南沙潭山中学 511470

 一、以文学社团为载体,开展生涯教育的可行性

文学社团主要以名著赏识为主,文学社团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涯规划教育资源。学生从文学社团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获取的基本技能是未来从事职业的坚实基础,这都构成了我们一生的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同学们在文学社团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兴趣将帮助他们在相关的职业上取得成功。

很多初中生认为日常的语文课堂很枯燥,而单一的语文知识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文学社团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使原本枯燥、刻板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性,他们对生涯规划教育是较为陌生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学生受到年龄、学习压力、生存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对生涯规划教育充满好奇。因此,在学校文学社团中渗透生涯规划,能够有效降低初中生对生涯规划的陌生感。

 二、以文学社团一活动设计进行生涯教育探索

本节活动主题:读《朝花夕拾》探索人生价值观。初中生将面临人生选择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是选高中还是职业学校等问题?选职业学校又该选择什么专业?而学生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初中大部分学生还不太理解什么是价值观取向,而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活动结合七年级的名著作品《朝花夕拾》探讨作者的人生选择,研究影响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初步形成个人的价值观。

  (一)故事导入,唤醒价值观

学生聆听教师讲述《渔夫和商人的故事》,思考渔夫和商人之间为何想法不一样?他们各自追求的目的是什么?导入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有趣而有哲理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直入主题,形象生动的故事人物角色唤醒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同时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也唤起学生对职业价值的深思。

  (二)名著探究,分析价值观

借助思维导图,回顾和归纳《朝花夕拾》中作者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然后活动小组讨论和归纳:从鲁迅人生经历得出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在《朝花夕拾》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三段学习之路,归纳影响这段人生历程的原因(价值观的选择与个人幸福的关系)。教师通过引导七年级学生学会分主题鉴赏文学作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引发学生再次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观。通过阅读技能的指导,锻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处理和解决问题,为职业判断和生涯规划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名著深化,理解价值观

首先,通过归纳和总结《朝花夕拾》鲁迅的求学之路与人生选择的深层原因,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价值观。接着,教师课件呈现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价值观的涵义。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学生为了未来更好地从事某种职业,在中学阶段即着手规划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并为此做好一切的准备。价值观指的是个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即生活的意义所在。学生通过鲁迅先生的人生价值观和选择来理解价值观的内涵,进而思考自己的生涯规划中价值观的意义。

  (四)认识自我探索价值观

此活动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是请学生写出围绕“幸福”主题而快速想到的10个词。学生通过自己写的词初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第二环节是让8位学生展示8种不同的价值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和对幸福的理解选择其中一种价值观,并进入该小组。然后各小组讨论分享:你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价值观?你们在价值观和追求的幸福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第三环节通过完成舒伯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初判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五)活动延伸,目标落实

矩形 2 长远目标具体化,引导初中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此努力追求。

1、写下我初中三年的奋斗目标

  • 初一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初二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初三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原则,尝试初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2矩形 3 、通过网络或书籍查找哪些职业能实现自己的追求。

(1)、未来我想从事的职业:

(2)、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及方法:

  三、文学社团整合生涯教育的两点反思

教师要提醒学生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文学社团活动中名著《朝花夕拾》主角的职业剖析来探讨人生价值观的课,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并为此初步定下自己的职业理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见识的增广,经历的增多等,他们的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理想,不加评判。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合法、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都可以作为自己的选择。当学生自由表达个人对未来生涯规划的畅想时,教师应多认可和鼓励,适当提出指导意见。当遇到学生不合法不道德的生涯规划时,教师不能直接否定或鄙视他们的职业理想,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分析,利用同伴力量自然地进行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纪无.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出版社.2019(04):23-28

[2]黄瑶.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学生社团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教育教学研究[M]考试周刊,长春出版社,2020年第53期


注:本文系“适合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生涯规划教育与校园社团活动融合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NSJYKYZ202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