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书法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赵丹

吉林省洮南市第四小学 137100

摘要:一直以来,书法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象征,即使在现代社会,书法教育依旧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在分析传统的书法教育模式下,依旧能发现到诸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有关传统书法教育的转化。面向当今全球视野,想要更好的推动书法教育,有关其书法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显得十分关键。而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新兴产物,其本身就具有着强大的功能与带动力,能够推动的社会快速发展。现如今,有关互联网+的概念与理论不断推出,这也促使传统书法教育获取到了全新的发展与传承动力。

关键词:书法教育;创造性;创新性;互联网

引言

现阶段,书法教育不仅成为了国人的追捧学习热潮,就连许多国外人士也纷纷展开学习,书法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字迹的书写,还能够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修身养性,而书法教育本身也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然而,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虽然对于书法的喜爱追捧持续不减,但书法教育的模式更加偏向传统,缺乏对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这也从不同程度上增加了书法教育的难度。反观,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使用颇为熟练,作为一种科技手段和全新模式的出现,与书法这种千年传统文化艺术自然产生鲜明的对比,这也不难体现出两者之间相互辅助下所产生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趋势。

  1. 传统书法教育中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书法教育中,传授书法知识的教师往往会讲述书法书写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包括笔锋、落笔、力度、书写格式、字体位置等等,基本都是在传授技巧理论的同时,象征性的书写出范文字供学习者进行参考和练习。但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书法艺术远不止这些内容,对于一些年纪偏小的学习者来说,传统而固化的书法教育模式难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致,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书法文化内容也难以理解。

从这样的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时代的不断转变,新时代背景下书法教育如果一直坚持传统的固化教育模式很难引导学习者正确的学习观念与理念,这也促使更多的人重视有关书法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毕竟传统的书法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想要让书法文化艺术得到更为多元化的发展与传承,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1. 书法教育的创造性转化

当我们抛开书法教育本身,任何的艺术作品在创作与传播时都不能离开一个持有承接作用的媒介。随着互联网+模式的诞生,充满生机的社会业态结构逐渐形成,这也带来了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关系与结构,更在这种焕然一新的环境中为书法的教育和实践引入了更为高效的传播方式与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全新的传播介质包含着科技与媒介自身,但也代表着相互交流与信息传递的功能。回到人类本身,人类的任何活动都需要传播媒介,也正是在持续的各种传播媒介与传播形式的支持下才能够与外界展开不同的沟通交流。而谈及书法艺术的传播,书法本身历经着文字、印刷以及电子传播等不同时期的传播形式,文字又是人类所能够掌握的第一思维及语言表达符号,无论是青铜器、甲骨文、碑刻以及纸张,这些都是让书法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媒介。

而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全新的媒介技术不断融入到书法教育中,这也为现代我国的书法教育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书法教育从传统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在这之中各种各样与书法相关的网站不断出现,这从客观上促使书法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进度质量得到飞速的提升。不得不说,很多终端移动产品的技术研发与推动,让书法的教育传播实现了速度飞跃,联合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学习模式,促使互联网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快速便利的学习书法。

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技术与书法教育融合所产生的优势背后,也不可避免一些创造性转化所引发的弊端现象。诸如书法的传播主体成分开始变得复杂化,在网络环境中可能存在难以辨认的情况。在传统的媒体时代发展中,书法的传播主体一直以个人或者人群为首,在时代的不断转变下,书法的传播主体逐渐变为多元化,这也印证着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之间能够随时转变,在这样的过程中,书法技艺与其价值观念也难免会出现不同之处,这也是需要重点划分和辨别的关键。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互联网的出现带动着书法教育的创造性转化,从传统局限性的教育模式逐渐通过网络媒体媒介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弘扬,让书法艺术的文化学习不在固定,推动着传统文化书法事业的发展有更多的机遇去走向全世界。

  1. 书法教育的创新性发展的建议

  1. 营造书法科学建设发展框架

基于互联网+模式的背景加持下,书法教育的创新性发展逐渐呈现出书法科学建设发展的主体框架。在书法教育的形成规模中,包括其中所含的学科基础等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规范和结构,也需要拥有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不断扩充与书法艺术文学相关的学科,包括哲学、历史等,更要区分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更要时刻注重独立的书法院的建设。

除此之外,书法学的学科建设应当对书法的创作、书法研究以及书法教育体系的完善性进行对比。如果在整体结构上出现了互相不对应的情况,那么书法艺术结构发展过程当中就必须进行调整,更多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书法科学建设发展的主体框架,让书法学习者正确的学习书法。促使书法教育的创新发展拥有更多的传承空间。

  1. 坚持书法教育学科主体地位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书法教育学科依旧要认清自身的主体地位,在迎合互联网、新媒体等诸多现代化技术发展同时,更要构建的书法教育研究融合的全新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书法传播媒介不断诞生,传播的媒介形态也开始日渐融合,这不断重塑转变的社会环境的整体结构就教育本身而言,必须要掌控好书法教育传播用途,这是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面向书法教育创新性发展而言,书法教育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借助互联网传播形式,以此来实现便利高效的书法教育模式。

  1. 书法教育需要遵循社会需求

随着互联网大趋势的发展,书法专业的教育人才、书法艺术人才等都需要具备网络应用能力,而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培养塑造。对于新型人才而言,网络时代下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是关键所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督促书法与生活相互结合,推动着书法的美学和实用功能更为宽泛。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想要促使书法教育得到创新性的发展,就必须懂得恰到好处的利用互联网技术。书法学的专业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会伴随着社会文化艺术人才而逐渐增长扩大,特别是面向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有关书法学专业的体系构造、学科独立性以及应用型而言都在不断增强,所呈现出来的也是具有多样性的交叉发展,文化传播得到普及,书法专业深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如何学习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发展下的重要课题之一。书法教育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产物,饱经风霜,历遍沧桑的同时也印刻着众多文化内涵,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书法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的提高教育模式,有效借助新时代的互联网智慧技术,实现传统与科技的融合互补,在不断发展与优化中实现属于中国书法教育的独有结构。因此,在新时代的发展推动下,书法教育必须要借助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以此实现书法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长庆.当代书法教育现状与相关理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12):2.

[2]黄栌仪.对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的书法文化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J].教育研究,2021,3(12):55-56.

[3]纪铖.文创产业视角下的书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研究[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1(3):3.

[4]李兴科.书法艺术"创新"之我见[J].2021(2014-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