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9
/ 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郑小霞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中医肿瘤科 4083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1年9月,选取8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单双数法分组,单数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双数40例(观察组)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2.50%小于对照组20.00%(P<0.05)。观察组满意度97.50%大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肿瘤;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并发症率;满意度

受自然生态环境恶化速度加快、工业化发展、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疾病谱发生一定变化,肿瘤已经成为高发疾病,且有逐步年轻化趋势。根治性手术是多种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若术后不进行理想护理,则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且多数患者确诊肿瘤时,处于中晚期,单纯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并不能彻底消除肿瘤组织。为巩固治疗效果,多在术后联合化疗巩固治疗[2]。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与毒性,为提升用药安全性,多通过置管达到避免反复穿刺给药、静脉壁损伤等目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属于临床常用导管,本文主要分析肿瘤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效果,见下文。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年6月-2021年9月,选取8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单数,有40例;男有24例,女有16例;年龄范围19-77岁,均值(48.32±12.10)岁。观察组,双数,有40例;男有22例,女有18例;年龄范围20-77岁,均值(48.58±12.12)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应用无菌棉签、碘伏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与周围皮肤,严格按照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操作期间必须佩戴无菌手套,预防感染发生。向患者讲解静脉留置针操作注意事项,积极普及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与护理知识,提升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的准确认知,令患者配合临床静脉留置针留置。

观察组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1)置管选择:将贵要静脉作为首选导管置入静脉,其次为肱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部静脉。贵要静脉更为粗、直,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2)在输液流速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最小型号最少管腔的PICC导管穿刺为最佳。(3)测量臂围及置管长度:置管前必须测量导管的预置长度,指导患者上抬手臂至90°,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的距离减去2cm即为导管置入长度,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处。(4)置管操作: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消毒范围直径为20厘米,先75%酒精3遍(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顺时针),再碘伏消毒3遍(方法同75%酒精,消毒范围略小于酒精消毒范围)。穿隔离衣、更换无菌手套。铺无菌巾、洞巾,无菌物品准备、摆放。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连接器、肝素帽等,浸泡导管与生理盐水中。扎压脉带,嘱患者握紧拳头,选择好穿刺点然后进针,用手扪及穿刺点血管,15-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推送置管鞘,确定置管鞘进入血管。松止血带,松拳,将穿刺针芯撤出。匀速送入导管。送导管至预测刻度,退出导管鞘。撤出导丝,接连接管,抽回血,冲管、接正压接头、封管。清洁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安装思乐扣,无张力张贴透明敷贴,在无菌敷贴上记录置管日期、时间导管长度、外露刻度。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0分钟。(5)按要求进行规范的导管维护(7天一次)。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率,包含导管堵塞、静脉炎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三项并发症;(2)护理满意度,应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获取,要求患者如实评价,共有很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是SPSS 22.0,P<0.05 具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并发症评估

观察组有1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并发症率(n=40例,n/%)

组别

导管堵塞

静脉炎

导管相关性感染

合计

观察组

1

0

0

1(2.50%)

对照组

3

3

2

8(20.00%)

X²值

-

-

-

6.129

P值

-

-

-

0.001


2.2满意度评估

观察组有39例护理满意,对照组有31例护理满意,观察组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表2 两组满意度(n=40例,n/%)

组别

很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1

8

1

39(97.50%)

对照组

15

16

9

31(77.50%)

X²值

-

-

-

4.982

P值

-

-

-

0.001



讨论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相较于传统静脉穿刺,该法的可操作性更强,可避免反复穿刺诱发的疼痛,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的损伤,应用安全性极高[3]。但从实际应用可发现,若不能严格遵守置管要求,合理选择置管静脉、测量导管长度、准确完成置管操作、规范的维护,也会导致不良现象,如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做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工作,可充分发挥导管的应用价值,延长导管的人体中保留时间,预防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缓解患者的生理痛苦。导管尖端多在患者上腔静脉,可加速人体血液循环,有效稀释刺激性较强的化学药物,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减轻药物对人体血管造成的刺激及破坏,可进一步提升导管的应用价值。为了保证导管始终应用有效,护士必须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工作,帮助其掌握一定的导管护理技能与导管评估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维护技能。

综上可知,肿瘤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并发症少,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蓝馨.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7):353-354.

[2] 黄乐毅. PDCA护理模式在降低老年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8):72-74.

[3] 李艳艳.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 中外医疗,2020,39(4):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