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实践策略

张诚玲

( 福建省 屏南县光华小学 福建宁德 352300 )


[摘要]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数学能力,培养形成运算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对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注重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学习80%以上都与计算密切相关,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基本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成为教师们常常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加强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薄弱

小学数学运算要掌握许多的规则和技巧的,只要学生认真找答案,正确的答案还不是手到擒来。但小学生没有足够的灵活性来掌握运算技能,在复杂的运算中只能使用初级阶段的方法,因此会产生很多错误。这时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启蒙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分类和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且在小学数学课上,学生参与较少,教师没有有效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课堂的气氛非常低沉,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二)教师运算教学指导不足

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老师只集中在提升小学生学业成绩上,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从根本上就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再加上有些教师和学生交流不多,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和学习能力向学生渗透数学运算知识,比较单一固定。这种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无法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和探索,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限制性影响。

二、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实践路径

(一)激发兴趣,丰富数感

提升兴趣是参加数学运算的前提,增强数感是培养运算能力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必须重视数感的培养,学生没有一定的数感,对计算就会很盲目,有时甚至会无从下手。学生的“数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同学段的学生的数感也是不一样的。每个老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年段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培养他们的数感,为培养运算能力做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参加的热情,丰富数学数感。如在课堂里,教师可以用数字和学生玩“纸牌游戏”,先整理了卡号,要求学生们像“开火车”一样抽两张卡。学生抽卡之后,教师在两个数字之间随机添加算术符号,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给出正确的答案。答案错误时,“火车”被宣布“脱轨”,对正常到达目的地的“火车”给予一定的奖励。除了玩“开火车”这种“纸牌游戏”,还可以分组玩,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培养习惯,保障运算

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保障。学习好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在平时数学课堂中,想要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提高,不仅要从练习上下手,更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题目的题干比较长,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审题,有的学生做应用题更是提笔就开始计算,导致最后的计算结果漏洞百出。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教导学生做到认真审题,做到看、想、算、查这四个步骤,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先算哪步,后算哪步,再想一想什么地方要利用笔算,认真对题目进行计算,最后写完仔细检查。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保持草稿纸干净、整洁,这样利于验算,干净整洁打草稿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都有好处,是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教师在出题的时候要清楚地规范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符号等,小学生草稿纸上的验算要排列整齐以方便检查,在检查时发现自己不会的地方,从而养成学生自觉订正的良好习惯。

(三)巧设情境,夯实算法

掌握算法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关键。有了算理的理论支撑,那么在计算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各类计算的方法,更是计算教学的根本。由于小学生年纪小,上课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并且贪玩还粗心。因此,教师在教育运算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为小学生提供思维材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数学情境,为学生锻炼算法创造放松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出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的数学情境。借助问题情境来刺激学生好奇心,“今天上学时小青带了10块钱去吃早餐,结账的时候发现早餐需要12块钱,于是小青记账了2块钱,那她现在一共是多少钱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通过实际问题的经验来理解复杂的数量和算法的本质意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关注差异,提升运算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方法和运算的想法,他们用来解决问题的运算方法不同,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人成长,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可以把数学公式编成一些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将计算题改成生动形象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运算乐趣。同时,由于每个小学生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制订适合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发现数学运算的乐趣。又如,可以组织“比一比谁计算得更快”的游戏,对于算得快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算得比较慢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在这样的良性竞争中,能够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公式,计算能力与速度得到提高,而不是一头扎进题海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精度。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也应积极顺应时代的要求,这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项常抓不懈的艰巨任务,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始终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根本,多鼓励学生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逐步培养形成良好的运算能力和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魏虎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10):102-104.

[2]沈丽.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2(0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