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研究

王梅荣

扎鲁特旗蒙古族第二中学   内蒙古通辽市    029100

摘要:当前,不断推动的教育改革不仅对学校整体水平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同时对于教师的工作水平及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作为素质教育最主要的载体学科,体育课程也因此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开篇分析了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制定的相关因素,随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同处教育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体育;训练强度;训练量;优化策略

前言: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健壮的身体是必要前提,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适量的体育锻炼必不可少,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是参加体育课,在体育课上进行各种运动以锻炼身体。田径是中学最常见的体育教育形式之一,也是一项对环境和参与者的要求非常低的运动项目,即便如此,仍然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够发挥这项运动的根本作用。然而,就目前体育课堂的田径教学模式及内容来看,往往忽略了这一方面的研究,许多教师只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简单的跑步练习或是直接解散,让学生们自由活动,进而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田径这一体育项目,更不要说此项运动项目的相关训练了,因此,为了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合理规划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体育教师,对此应当加强重视,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1.影响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制定的相关因素

1.1教师层面的因素

田径运动是一项由多个运动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因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薄弱,无法良好把控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而造成意外损失的情况,体育教师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教师的专业性不足往往是导致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出现不足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前,我国对于中学体育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在聘用教师时,对其专业性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及要求,这也是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2家庭层面的因素

在当今社会,教育普遍与功利挂钩,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家长无法理解和接受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通常以“进入重点高中”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注意力仍然放在子女的学习成绩中,对待体育成绩,往往呈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即便是专攻田径的学生,家长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通常也表现出执着于文化课成绩而不赞成占用校园时间进行训练,使得学生自己在体育课上并没有把运动方面的训练放在首位,也很少参加体育训练,进而对于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无法做到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1.3社会层面的因素

学校教育往往与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相关联,可以说我国社会层面对待田径项目发展的态度影响着学校对待田径教学的教学模式,虽然我国的体育成绩在世界范围内总体较好,但就田径体育项目的成绩而言,通常落后于其他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个社会对田径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学习田径体育项目的比例也相对较低,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不高,体育教师长期被边缘化,进而导致出现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专业质量下降的现象,使得在进行田径教学和训练时,其训练强度及训练量难以得到科学准确的评估。

2.优化策略

2.1完善田径教学训练体系

首先,要想完善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体系,改变家长观念是第一步,对此,学校可以定期在学校组织召开家长会,宣传田径训练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和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家长对田径训练的全面认识,为完善田径训练体系打下前提。另外,家长也能认识到体育训练对文化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改变传统的观念,支持学生能够劳逸结合,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体育教师在制定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时,仅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制定相应的田径训练制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中学生目前的身心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相适应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其中,适度性原则在设计训练内容时尤为重要,身为体育教师,通常肩负着促进、保护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重任,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小或过大都会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甚至也可能造成学生的身体出现不适的后果,因此,体育教师应当严格遵守适度性原则,严格控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确定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时,要充分了解男女生的差异,结合男女生的特长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确保训练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最佳训练效果,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最后,体育教师在确定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时不仅要考虑到其范围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体能,同时也要应考虑到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后还有文化课的学习,因此,老师们在决定运动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时,必须要尽可能减少他们的体能损耗,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体能和精神完成文化课的学业,以达到在体育课与文化课间的平衡教学,从而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2.2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的结合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许多教师通常以开展实地训练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讲解,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做到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但在实际训练中,学生很可能会因为理论知识的不扎实而无法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导致身体受到损伤,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做到将田径项目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训练,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受伤的情况发生,反过来说,也能够使学生在训练时加深对与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以便他们在田径训练中能够更好地学习。

2.3平衡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体育教师在制定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时,应当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协调训练,从而提升学生们的训练效率,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开始田径训练前充分了解和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以确定适合学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同时在训练中也要注意学生的生理负荷,

确保学生的体能能够顺利并完整地完成田径训练。对此,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定制专项训练活动,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适度性原则,科学合理地增加或减少训练量、增强或减弱训练强度,以有效地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训练的最终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体育教学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备受关注,为了能够贴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背景,身为体育教师在对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进行制定时,应当加强重视,完善训练体系,坚持适度性原则来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促进我国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通,郑重.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研究[J].田径,2022(05):46-48.
  2. 陈硕.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析[J].读写算,2020(14):148+150.
  3. 顾宗菊.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新课程,2020(14):72-73.
  4. 储洪平.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适度性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05):42-43.
  5. 王飞.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优化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