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探讨

李音,李淑梅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丹华小学

摘要:通过几年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主要聚焦的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批注式阅读和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在个性阅读中收获闪光点,启发思维灵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聚焦批注点

批注式阅读与中华“点评”文化一脉相承,亦是徐特立先生在谈到读书方法时所指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直接体现。批注式阅读更契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突出学生主体性”理念。因此,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在这种背景下批注式阅读应运而生,而且通过广大一线教师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摸索、尝试,它日趋完善,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几年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主要聚焦的,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聚焦批注点,展开批注内容。

一、从单元导读出发

统编教材的单元模式,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编排的方式。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语,成为学习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执教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本单元的其中一个语文要素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对这一单元的批注内容是引导学生勾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词句,对各种心情变化进行批注,促进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牛和鹅》一课时,首先将本课课文和其他课文的呈现形式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什么是批注,初步感受批注地作用。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五处批注,与同学交流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给课文做批注从而梳理出做批注的不同角度。例如:针对文中的第三处批注“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可以引导学生勾画体现鹅神气和狼狈的语句,对比着读一读,并追问学生:你们也关注到了吗?鹅前后不同的表现让你产生什么的想法?引导学生梳理出批注的另一个角度——在对课文内容体会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教学《陀螺》一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梳理出的相关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在交流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再一次梳理“我”的心情变化过程,利用表格整理这一变化过程:想削制高质量的陀螺(郁闷、难过)——得知有人送陀螺(开心)——得到陀螺(极其高兴)——遭受嘲笑(尴尬)——斗陀螺获得成功(欢乐、自豪)。引导学生针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作批注,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还可以借助其他角度的批注,加深、丰富学生对课文的里解。如,有学生会对第4自然段中“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一句的写法批注,抓住“堆满乌云”这一表达,感受到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二、从“泡泡语”中展开

统编教材的“泡泡语”是学习的助读系统,它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两句话语,灵动而活泼。话虽不多,却很有感召力,在学生的阅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泡泡语”辅助学生阅读。

教学《颐和园》一文时,写“站在佛香阁”看到的景色,“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旁边有“泡泡”提示:“‘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教学时,可这样引导:

师:“慢慢地滑过”还可以怎样说?

生:慢慢地划过。

师:那,怎么不用“开过”“驶过”偏要用“滑过”呢?

生:“滑”过,让我们感觉到船不费一点力气就轻轻在湖面上溜过。

生:湖面很平静。船划过去以后就像溜冰一样,

生:如果用“划”生做动作----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师:那就请同学们读一读,让昆明湖的静和绿也走进你们的心里,把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的情景表现出来。

三、 从课题中确立

“课题”,在文本中具有重要作用,常常隐含作者的观点,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是文章的主旨,是对文本内容的精要提炼、概括与浓缩。它是打开文本的窗户,为学生的批注带来方向性。

例如,教学《穷人》这一课时,结合课文所表现的渔夫夫妇的高尚品德,把握课文情感,掌握作者的写作特点:(1)从课题入手,你是如何理解“穷”字的?(2)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了“穷”?(3)结合小说三要素,尝试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题目是“穷人”,但全文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穷”字?在上述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时能够更准确地找到正确批注的方向,锻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阅读能力。

四、从学生疑惑处选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惑,表示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感受了文本,体验了文本,潜心阅读了文本,主动探究了文本。抓住学生的不解之处,开展的批注,才是最有效的批注。

在教学《题临安邸》一诗时,学生对诗人的情感表示困惑。由此,我指导学生查找南宋偏安的相关资料,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并指导学生阅读三年级下册《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一文,学生在批注昔年汴州百姓安居乐业的繁盛景象时发现了,南宋王朝的偏安一隅,权贵们的醉生梦死。学生通过批注后,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作者林升愤怒质问的原因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在批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基础知识,而且对掌握了“知人论世”这一方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实现学生与文本的零距离对话,切实引导学生做好批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才能让阅读之田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参考文献

【1】潘建品,批注式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J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杨芳.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