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方法探究

江旭峰   ,冯春梅

马鞍山八六医院 安徽省 马鞍山市 2431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等额随机法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各54例,评判标准: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的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的2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针对性护理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不仅可以减轻症状,改善患者负面情绪,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针对性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98例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年龄38—80岁,平均(58.30±12.50)岁,其中19例为女性、30例为男性,发病部位:12例为后壁+下壁、6例为广泛前壁、12例为下壁、19例为前壁;观察组年龄39—82岁,平均(58.40±12.60)岁,其中20例为女性、29例为男性,发病部位:11例为后壁+下壁、5例为广泛前壁、13例为下壁、20例为前壁。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血管内科治疗,即运用4100IU低分子肝素钙(规格0.3mL∶3075AXaIU)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规格100mg),100mg/d,连续治疗5—7d。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后30、60、120min后,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对心肌酶肌红蛋白进行检测。

1.2.2护理方法。(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基础教育等,并且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则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①治疗前准备。入院后,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和心电图检查,使病房内保持绝对安静,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将必要的抢救设备放在病床旁,如除颤仪、急救药品等,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给予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以及血常规检查等。②心理干预。若患者意识清醒,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主诉进行倾听,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疏导,并且在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时,尽量采用言简意赅的话语,使患者认识和了解疾病,多列举一些成功的病例给患者,使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③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再结合实际病情,制订针对性饮食方案,如以清淡的、容易消化的、富含营养的流质食物为主,对钠盐的摄入量进行限制,严禁食用刺激、辛辣的食物,告知患者戒酒戒烟,并且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心脏负荷。④并发症护理。a.心力衰竭。以左心衰竭为主,其发生率较高,为32%—48%,治疗期间,要加强患者病情监测,对导致心力衰竭的诱因进行观察,如情绪激动、大便用力、心律失常、合并感染以及输液过快或过多等,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要及时告知医师,迅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即保持半坐位,下垂下肢,将50%酒精加入氧气湿化瓶内,并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剂、强心利尿剂等治疗。b.心律失常。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对有无心律失常进行观察,一旦发现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等,要及时告知医师,将抢救器械和药物准备好,如吸痰器、呼吸机、起搏器以及除颤仪等,做好抢救准备。c.心源性休克。对患者的脉搏、血压进行严密观察,将患者病情作为基本依据,每30min或60min进行1次测量,若每小时尿量<20mL,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观察,尤其是末梢循环,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尿少、皮肤湿冷、神志淡漠、四肢发凉及面色苍白等情况,要警惕为休克,使患者处于休克体位,将中心静脉压作为基本依据,给予患者血容量补充,并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剂、升压药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负面情绪: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价患者不良情绪,得分与抑郁、焦虑程度呈正比关系。②临床表现:包括皮肤黏膜、心律失常、黑便以及血便等。③生活质量:运用GQOLI-17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4个方面内容,分别是总体健康、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每项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④护理满意度:运用自制量表对患者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有3个等级可供选择,分别是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均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各项评分对比(分,x±s)

2.2两组临床表现对比

观察组的心律失常、血便、皮肤黏膜以及黑便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表现比较[n(%)]

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x±s)

2.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满意22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1.63%;而观察组满意37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92%(P<0.05)。

3讨论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及不良生活习惯,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意识,致使急性心肌梗死病症患病率不断升高,该病症具有病情凶险以及发病速度较高的特点,病情发作时易诱发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不良并发症,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还将直接造成患者产生心肌坏死等不良现象,导致严重威胁到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的主要手段为急诊PCI及药物治疗,抢救治疗该病症患者最重要工作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患者梗死血管,挽救濒死心肌,提高其心肌冠状动脉灌注能力,进而挽救其生命。

当前在治疗AMI时,通常以心血管内科治疗为主,尤其是溶栓治疗,可以对病情进展进行有效控制。但是治疗期间,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等,再加上缺乏疾病知识、休息不足等,会影响疾病治疗效果。针对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再结合疾病特点和治疗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从而满足患者身心需求的一种护理方法。在针对性护理中,通过给予患者心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使其正视自身病情,了解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在AMI患者中,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因为心肌急剧缺血,升高交感神经张力和儿茶酚胺水平,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在针对性护理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中,常规治疗方法不仅有效率不是很高,且并发症多,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不仅治疗有效率高,还能从根本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8):154.

[2]刘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9(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