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助力幼儿生命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3

家园共育,助力幼儿生命教育

林玉琴

永安市实验幼儿园

摘要:生命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毋庸置疑,但是,部分教师或家长对生命教育如何开展存在疑问、生命教育零散、水平较低等问题,导致幼儿生命教育水平不一的现状。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现以家园共育为依托开展,让其助力幼儿生命教育的开展。

家园共育下的幼儿生命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对生命的认识、教师及家长对待生命教育的认知水平及态度,并以观察法、体验法、行动研究法等,结合自然、社会、精神三个维度,探索适宜在家园共育配合下幼儿园进行的生命教育具体内容和形式;在各种类型的活动中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体验生命的宝贵,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达到对人的一生起到积极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幼儿园、家园共育、体验、家校协同教育

一、引言

2019年9月2日,湖北恩施发生一起小学校园伤人事件,导致8名学生死亡,2名学生受伤,犯罪嫌疑人为刚刚刑满释放人员。

2021年4月28日下午,广西北流一所幼儿园发生一起社会人员持刀伤人事件,造成幼儿及教师中2人死亡,16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近年来,校园暴力袭击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人因为情绪障碍或身体疾病等原因,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报复社会,以极端方式对待他人、甚至是无辜的、手无寸铁的幼儿。这样事件的发生,每一次都对国家、社会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究其原因,是因为凶徒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尊重,生命意识极其淡薄。

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指出,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安全;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生存生活,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起于生于毫末;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理念,均表现出从小培养正确三观的重要性;而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更是要从小树立。因幼儿教育特点,想到达到最好的效果,就需要借助家长、社会资源,借助家园共育方式进行。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在家园共育背景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什么是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生命教育呢?它具有开展的价值吗?

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幼儿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大自然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在“儿童为本”观念的指导下,[[1]]借助家园共育的多种形式,促使幼儿形成对待生命正确的态度和认识,促进其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全国、全世界的关注。通过对比国外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欧美较早开始研究,并具有一定的规模;虽然目前国内关于生命教育研究已开始起步,但是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却发现,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以上均具备生命教育的课程,而且系统、严谨;但是幼儿的生命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首先,可供参考的文献很少,实践缺乏指导性的纲领;其次,很多幼儿园没有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幼儿年龄小,无需接受相关知识或专门进行;再次幼儿园生命教育有开展,但缺乏整合和梳理,时间无法保证,有的甚至认为生命教育简单等同于安全教育,缺少深度和广度,造成生命教育内容割裂,缺乏关联性、整体性;然后,实施生命教育形式枯燥,多以教师说教为主,缺乏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取经验的认知;最后,幼儿生命教育在家园共育上存在主体不明,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观念比较淡薄,重智力发展,轻生存需求,造成个人成长若干障碍等。

家园共育形式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受益者不仅是幼儿,还可以辐射到教师及家长: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梳理、提升对生命教育感知;能转变家长对于幼儿生命教育的观念,转变教师关于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必要性的错误认知,积累实施家园配合共同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经验和做法,进一步触发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共同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能有效推动幼儿园生命教育实践的开展,为幼儿生命教育实践探索可借鉴的经验和操作方式。

三、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

由此可见,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兼具理论意义及实际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一)生命教育是爱的教育

它包含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大自然的爱,这样的爱更多指向传统的“仁爱”,与西方所提倡的“兼爱”有所不同,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它更应该“中国化”,指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发扬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等,以家园共育为形式,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促进幼儿、教师、家长多维发展。

(二)生命教育包含三个方面,自然、社会、精神。

最根本、最基础的是自然生命教育,它包括了对生命起源、安全和死亡等方面内容;社会生命教育以体验为主要形式,探索爱祖国、爱家乡、致敬革命先烈、文明感恩等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内容;精神生命教育主要指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培养自尊、自信,鼓励幼儿积极向上、乐观、开朗[[2]]

1.自然生命教育关注幼儿对自然生命现象的体验,即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人与环境,通过绘本讲述、科学观察等方式或邀请家长进课堂,帮助幼儿积累关于生命起源的认知;通过情景体验、安全演练等方式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经验分享等方式对幼儿进行适切的死亡教育,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生”和“死”这一人生阶段及现象。

2.社会生命教育主要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生命体验,例如爱祖国、讲文明懂礼貌、红色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借助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进行。例如观看相关视频、邀请家长进课堂为幼儿讲述等方式,感受抗洪、抗疫精神,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在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渗透自身的文明理念,尊重、感恩教育,并在家长与教师的榜样示范中学习社会公德等,进行初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契机,利用家乡本土资源,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红色遗址,感受革命先辈为祖国和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萌发珍惜生命、向先烈致敬的情感。

3.精神生命教育侧重幼儿对自身心理的体验,即自我认知,通过幼儿园各领域集中教学、游戏活动等形式,使幼儿在认识自己基础上,培养其自尊自信,鼓励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健康快乐成长。

总之,生命教育、家园共育的生命教育涵盖面广,包含内容众多。需要教师精心、用心甄别、筛选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开展的、适合幼儿实际的、不同类型的内容,借助不同方式和侧重点的体验式学习,采取不同家园共育形式,探索进行生命教育有效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充实园本课程,为日后开展活动指明方向

四、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体验。在体验活动中,应充分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以儿童为本”,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体验活动,充分地感知、操作、学习,共同形成正确的生命教育观

)家园共育,助力体验

幼儿园里具有丰富的家长资源,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特长、不同性格的家长,与幼儿一起组成了幼儿园大家庭。在进行幼儿生命教育中,教师需要仔细思考,借助“家长进课堂”、“家长助教”等方式,同时注意倾听家长心声,通过访谈、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家长意愿、需要,然后再安排有针对性的活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并在一定上改变被动参与的弊端。例如,教师可以邀请结合疫情防控邀请医生为幼儿讲述抗疫故事,讲述志愿者、逆行者的平凡与伟大;教师可以邀请警察家长利用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向幼儿传递安全防溺水、居家安全等保护自己的方法;可以邀请解放军家长讲述保家卫国的革命先烈故事;可以邀请交警家长号召幼儿“从小做起,安全、文明出行”……这样的家园共育,在家长亲身参与幼儿园活动中,不但能对幼儿园工作理解和支持,对逐步转变自身育儿观念也有积极意义,慢慢从“听从指挥、被动参与”向“积极主动、出谋划策”转变逐渐走上科学育儿的道路。另外,在幼儿园的影响下,在幼儿的监督鼓励下,家长容易反思自身的生命教育观、育儿观,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达到家园共育,共同成长的最终目的

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生命教育最基本的是要引发共鸣,无论是知识上的赞同还是情感上的认可。缺乏体验作为根基,无论是家长或是幼儿,生命教育可能浮于表面,造成家长安全意识、防范能力低下,生命教育意识不强,幼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在学习防暴安全知识时,教师创设与生活相仿的环境“坏人闯进幼儿园”,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让幼儿感知危险,学习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家长互动、与环境材料互动中,习得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结合主题,推动体验

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集中教学的主要形式,有着“容易达成教育共识、方便进行集体认知”的特点。幼儿园可以开展各类主题、系列活动,便于幼儿对知识形成较为整体的观念,例如,结合国家安全日进行“反恐防暴演练”,结合“消防日”进行消防演练,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致敬英雄,缅怀先烈”的活动,结合“全国爱眼日”开展预防近视、爱护眼睛主题活动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主题活动中,教师扮演好参与者、合作者、有准备环境的创设者以及活动的协调者在与政府、社区联动时注意发挥其他资源的主动性和专业性达到教育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绘本阅读,助力体验

阅读使人明智,进行生命教育教学活动,借助绘本进行同样是很好的方式。绘本种类多,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各不相同,教师应以生命教育活动出发点,分析、筛选适宜的绘本内容,用“故事妈妈进校园”、“妈妈讲坛”,借助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等形式,体会深入体会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产生感恩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五、总结

总之,幼儿生命教育,教师、家长、社会任重道远,需要在“政府支持、学校主导、社会协同”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实践模式中,共同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促进三方生命教育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轩. 我国幼儿园生命教育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2011. (1):

64-66

[[2]]李联凤.《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及其建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3:35

(本论文为2021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JJKXQ2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