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2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鲁聪明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县第一中学 677500

摘要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期可以熟练地掌握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但是进入高中后,由于知识难度的提高和教学节奏的变化,许多学生会感到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很难在下一步学习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使一些学生变成了“学困生”。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既要注意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又要注意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到改变他们的方法,为他们的高中阶段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引言

在教师细心的指导下,学生自然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并树立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在不断的探究中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解决考试中的难题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只有不断地帮助学困生成长和进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为学困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关于“数学学困生”的概念简述

从浅层理念上来说,对数学学困生的判定,应该将人体的智力、人格、成绩等测量指标整合起来,但在现行的教育要求下,进行这些层面的测量,不仅不容易操作,且缺乏一定的现实性。而从实践出发,多次测量验证的数学成绩分布,刚好能够映照一个学生在这一学科的学习情况。因此,在本文的探究过程里,学困生指的就是过程与结果未达到既定目标的学生。这里的目标分为两层内涵:其一,是对学生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要求。其二,是对学生的最低限度值。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试卷展现出来。用具体的话来说,“高中数学学困生”,指的其实就是智力正常但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长时间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业荒废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世界时刻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而网络游戏给中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有关资料显示,接触网络游戏的中学生已超过65%,很多中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很大,为了获得轻松的心理,他们选择了网络游戏。中学生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他们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特别当无法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会开始逃避,为摆脱“弱者”地位,寻找能够满足成就感的替代品。在虚拟世界的信息刺激下,玩者普遍会感到在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快感,随着乐趣的不断增加,就会欲罢不能,久而久之成瘾。这也成为了现在学困生大量出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靠

部分高中生在小学或是初中时期就有“基础知识匮乏”的问题,尤其是运算能力比较差。根据学困生在考试当中常出现的错误,其中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即运算速度比较慢、出现错误的频率比较高、运算方法不科学等等。且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知识的匮乏,在应用数学知识的时候,常常出现十分低级的错误。由此可见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学困生”,实则就和“学生没有把握基础概念、规律、公式”相关,这类学生在进到高中时期之后,从特定视角来解析,他们就逐渐成了课堂之上的“学困生”。

三、高中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努力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在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数学学困生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少信心,对于数学学习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学生在课堂上很少积极的思考问题,无法充分的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中。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而言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想要转化学困生,教师必须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一来,学困生会被成绩好的学生所带动,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掀起学习的浪潮。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中的“二次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将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形成竞争氛围,学困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受到感染,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要急着对知识进行讲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二次函数的概念、表达式、图像进行观察、思考,试阐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函数图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通过翻看教材,你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两到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学习能力还不错的学生可能已经有了答案,学困生可能只是找到了最简单的问题的答案,并且脑袋里冒出很多问题。

(三)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做好初高之间的衔接

和初中时期的数学知识相比,高中时期的数学知识更为复杂,更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抓住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通过问题的改善,对学困生进行合理性的转化。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里,就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并做好初高之间的知识衔接。促使学生形成整体性的思维,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背景下,明确旧知与新知的关联,继而构建独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和体系。

结束语

到了高中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大概率内化了基础性的数学概念,其抽象化的思维和逻辑性的思维应该也有所具备,解决数学问题,也拥有对应的方法和形式,可课堂之上,仍然有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里,产生畏惧心理,所以,这些学生的成绩就会出现止步不前的情况,且位于学生整体的后面位置。这类学生就归属在“学困生”行列,其在课堂上总会表现出“能力匮乏”“态度负面”的情况。这种匮乏会让这类学生一般不具备基础性的解题能力和问题认知与感悟能力;并且这类学生和其他层级学生的素质水平拥有较广泛的差异,可以提高的空间比较大。

参考文献

[1]李海艳.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C]//.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六).[出版者不详],2022:28-30.

[2]刘曾红.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调查与转化措施研究[J].高考,2022(03):63-65.

[3]张翻红.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