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陈之彬[1] ,邵小芳[2]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  833699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讨论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急诊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30例患者来自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由我院急诊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列为观察组,还有30例患者来自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效果没有过大差异,无可比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率都得到改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更低(P<0.05)。结论 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选择急诊治疗可以取得同住院治疗相同的治疗效果,不过治疗费用更少,

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诊治疗;效果

大部分心脏疾病的终末时期就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此疾病的患病率与死亡风险都极高,极大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方法比较成熟,不过在选择治疗手段上,即采用急诊治疗或采用住院治疗,临床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讨论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急诊治疗的效果,现汇报整个研究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30例患者来自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由我院急诊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列为观察组,还有30例患者来自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选条件:所有患者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了解本次实验目的,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患先天性心脏病者。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8-70岁,平均(59.2±2.8)岁。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7-73岁,平均(60.4±3.1)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住院治疗。依据相关规定,两组患者使有相同的药物方案与检测各项指征方案。(1)药物方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同一组心内科医生共同制定两组患者所采用的药物方案,药物包括:利尿剂、强心药物、ACEI制剂、ARB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药物类型与使用剂量。严格监测患者机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等,参照监测数据结果,适时变更药物方案,以更好改善病情。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评估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等级上升至II级之上,症状全部改善,即为显效;心功能级别上升到I级,症状有所减轻,即为有效;心功能没有变化,症状也没有缓解,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测评所有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统一使用(x±s)形式表达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使用t检验,使用(%)形式表达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作为检验方法,当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效果没有过大差异,无可比性(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12(40.00)

17(56.67)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11(36.67)

16(53.33)

3(10.00)

27(90.00)

X2

1.0714

P

0.3006

     2.2  两组治疗费用情况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更低(P<0.05)。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费用(x±s,元)

分组

例数

总费用

观察组

30

6945.67±855.17

对照组

30

9197.28±1012.56

t

9.3050

P

0.0000

     2.3 两组血压、心率改变状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都大致相同,无可比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率都得到改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的血压、心率改变状况分析(x±s)

分组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

心率

治疗之前

治疗以后

治疗之前

治疗以后

治疗之前

治疗以后

观察组

30

94.08±10.54

76.79±9.78

152.71±20.33

119.25±11.67

97.15±11.63

75.44±7.19

对照组

30

93.92±10.56

77.88±10.25

152.93±20.45

120.72±11.83

97.41±11.55

75.61±7.26

t

0.2790

0.4214

0.0418

0.4845

0.0869

0.0911

P

0.7812

0.6750

0.9668

0.6298

0.9311

0.9277

3讨论

慢性心衰疾病会破坏患者机体中内分泌的平衡,引起循环功能出现异常,损害患者的心功能,刺激心室重塑,激活炎性因子,最终疾病产生[1]。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发作,就会严重威胁到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当患者病情稳定后,还需要接受长时间治疗。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急诊治疗与住院治疗,两种治疗方式都可以较好改善病情,两者治疗效果的区别不大,不过,同住院治疗方式比较,采用急诊治疗可以降低医疗成本,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将有助于疾病治疗[2]

本实验,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效果没有过大差异,无可比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率都得到改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更低(P<0.05)。

总结本次实验,采用急诊治疗的方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获得同住院治疗相同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压缩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杨.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急诊治疗研究[J]. 特别健康,2020(29):224-225.

[2]王小平,惠晓艳,王建锋.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估[J]. 贵州医药,2021,45(12):1887-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