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技工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姜慧琳

黑龙江省技工教师进修学院150040

摘要:目前伴随我国对人才综合素养要求的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教育途径和教育目标也发生一定的转变。相较于以往单纯只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情况,大多数院校开始将技工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推动学生个人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就业。但在教学实践中,还需结合课程思政与技能教育的特点进行综合系统考虑,推动教学改革,以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育人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技工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改革可以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的职业素养,并树立起相应的职业发展目标,反作用于技能教学,从而得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但长期以来,针对当前技工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学生会将个人发展重点放在技能提升上,而忽略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导致在就业和未来发展中遇到瓶颈。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的课程思政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并选择合理的改革路径,以推动技工院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专业课课程教学的情况分析

当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在开展专业课课程过程中,会将重点放在专业实践类课程上。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专业理论之后,结合当前教学情况进行有效分组,并利用校企结合或者校内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技能实践,以推动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但此类实践活动受到技能教学本身的限制,以及目前大部分学校不具备完全的产业设备导致课程教学与市场需要相脱节。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技术培育,而忽略其关于理想信念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无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全的个人发展观念,不利于学生整体发展。

二、技工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

为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到技工院校专业课程中,需要树立起系统观念,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和课程设计两方面。一方面针对人才培养而言,将“立德树人”作为总体教学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工作价值观作为思想引领。结合教育部给出的相关政策文件,在开展专业课程的同时将各类先进思想融入其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结合专业课开展的实践需要,可以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类,在理论课程中适当融入各地先进职业案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在实践课程中做到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的有效融合,积极挖掘实践课程中的各类思政元素,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最终通过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计体系的有效构建,形成教育完善的教学体系,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三、技工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实践

(一)开拓思政育人维度

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相关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有效融入,同时也需要注重育人尺度的开拓,以解决当前学生在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中存在不足的情况,避免学校单一培养带来学生的实践短板从而促进其全面提升。

思政育人维度的开拓应当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政府等社会力量。针对技工院校而言,就是结合学校培养需要推动校企结合,并利用好政府下发的各类方针政策,做到全面为育人工作的开展服务。以校企结合为例,思政育人尺度结合校企结合,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构建校企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在利用教学平台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积极输送给企业,帮助学生在一线生产过程中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素养;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学生在企业内部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座谈会、安全教育等活动了解自身职业技能发展需要,提升职业素养。但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也需认识到课程思政离不开积极的引导,因此教师也应当投入其中,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做到校企协同全覆盖,增加思政育人维度,实现学校和企业双方优势互补。

(二)建设合理育人体系

专业技能课程本来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是学生综合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也应当认识到学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做到以学生为本,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课程思政更好的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做到专业训练和思想育人有机结合。而此时就需要建立起更加合理的育人体系,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通过实践项目设计的方式结合各类思政元素进行育人体系构建。按照学生不同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进度,确定好初期思政教学目标。比如,本学期学生需要树立起“创新创造的工业强国梦想、精工细作的工匠品质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价值素养”等思想内容。结合确定的思想内容推动思政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内部开展各类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结合思想教育方向完成相应实践项目的学生可以得到学分鼓励,并获得进入对应企业学习的机会。从而使课程体系形成闭环,并更加灵活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技能教育中。

(三)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技工院校开展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专业就业的相关需求。而为保证整体的思政育人效果,需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并建立起更加合理的评价方法,使正确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学生的有效自觉,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例如,可以采取实例教学法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自身一起探讨专业相关的优秀故事,设置一定的主题与实践方向。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全部工业大类的制造强国,离不开工匠的刻苦钻研,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个“学习工匠精神,提升个人技能”的作业。有学生针对自身专业的认识进行相应的模型搭建以及技能展示,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情况以及本专业中存在的优秀案例进行个人设计方向探讨,并说明选择方向的原因以及此案例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不同成果进行评价,针对其中的德育元素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讨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职业精神,得到良好的思政育人效果。

(四)创新联动教学模式

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实际上就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点问题。以当前技工院校中的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此类专业往往重视实践,需要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与市场紧密结合,以保证个人技能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就不能忽略企业的参与。但客观而言,受到地域、社会资源、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制约,在技工院校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多方阻力。因此,学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创新。

例如,技工院校可以采取校企联动和教赛联动的模式。一方面通过校企联动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一线生产之中更加了解各类生产过程,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在与一线员工沟通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在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后,在校内开展各类创意比赛。例如家具设计大赛、零件设计大赛等,在学生取得相应的成果之后,通过优中选优可以参加到全国竞赛之中,为学生提供更高规格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最终实现课程思政教学与社会和企业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并培养学生正确职业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技工院校开展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做好能力储备。而在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全面考虑当前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则应当结合当前教学体系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推进改革。从而真正落实思政育人的相关思想引领,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推动学生总体素养提高,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杜娟,殷允强,王婧熠等.新工科专业与“三全育人”协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分析类课程为例[J/OL].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8[2023-10-13].

[2]应良波,徐飞跃.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3(28):105-108.

[3]田其濡,赵思琦,刘诗雨等.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J/OL].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3[2023-10-13]

[4]任昭.面向“双高”专业群的“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思政研究[J].职业技术,2023,22(11):85-90.

[5]黄上峰,欧融,黄锁义.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双融合的实践探索[J/OL].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2[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