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7
/ 2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

卢新迪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上海市 200120

摘要: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承担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基层环节的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经济发展全局,事关社会稳定。本次研究在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与优化途径。希望在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师资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为大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帮助更多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就业对策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教育基地,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需要为学生提供系统性、完善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对毕业生成功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当前阶段着重研究的课题。现实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并积极探寻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就业辅导工作的优化途径,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媒体和社会层面

就业是民生之基,面对高职院校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始终站在“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谋划对策、拓展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国家相继出台了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不够理想。比如,政策措施的执行有时未能考虑到当前就业市场的新形势、新变化,就业扶持集中在传统行业;多数用工单位和企业HR要求应试者的专业严密对口,并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和经历,社会壁垒和地方市场分割等现实状况也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1]

(二)学校层面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着的同样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部分学校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同就业市场、产业需求不匹配,与青年成长发展规律不适应,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现象,导致青年群体就业困难或者就业后专业技能错位、职业发展路径不顺畅等问题;另外,一些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毕业生就业培训工作中系统性、科学性不强,就业指导工作仅停留于职业介绍层面,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是脱离现实的笼统说法,导致学生所学所用落后于社会所需。

(三)辅导员层面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就业优势,这决定了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传统的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以告知为主要目标,容易忽略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对所有学生产生实际价值。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开展,找到不同学生的优势点和不足点,结合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等加以指导,不断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3]

就业指导工作也是一项需要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的系统性工程。如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只简单停留于政策宣讲、就业信息分享和求职经验交流等基础层面,则会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2]

(四)学生层面

当前就业主力军是“90 后”与“00 后”,他们普遍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下,从小生活优越并受到良好保护,导致其心理素质、抗逆力、社会适应能力偏低。经过调研发现:专业不对口、专业能力不强,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专业课程设置偏离了社会需求,使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需要,造成大学生专业能力整体偏低。此外,受教学形式限制,大学生更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不高。

二、解决措施与优化途径

 (一)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为促进地方高校学生成功就业,我国政府积极推出了相关激励措施如鼓励大学生在中小企业实习或者为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接下来应进一步创新性地加大就业渠道、拓展就业领域、适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并给学生部分启动资金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朝着均等化、制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方向不断发展,劳动者的获得感不断提升。要继续加强政府部门、企业、 学校、社会组织等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强化就业服务能力供给,针对青年开展就职讲座、职场体验、就职辅导、就职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汇总收集并分类整理可信就业岗位信息,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网站、微信平台、APP 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精准推送,便于有就业需求的青年及时获取和掌握[4]

(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规范技能培养

要解决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同就业市场、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必须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促进育人体系与市场需求相适配。应当参考就业前景来确定和调整院校、专业设置,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经验分享。鼓励学校根据行业、市场发展需求, 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在课程设计中明确设定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及指标,提升青年就业能力。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就业质量水平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检验石。现阶段高校肩负着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教育管理的落脚点也需要放在培养服务社会和学校的优秀人才,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5]与学生关系紧密的辅导员要积极承担自身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了解社会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高校辅导员需要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效结合,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世界观和择业观教育。不仅教授学生就业知识,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于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还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用人单位对本校学生工作情况的整体评价,结合毕业生的优势和不足点进行辅导内容的调整,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快速地适应岗位需求。

(四)更新就业观念,提升专业技能

面对新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摒弃传统的就业观,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一要正确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技能兴趣、综合能力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确定职业定位,明确职业方向,端正就业目标;二要避免理想主义,克服从众心理,不搞盲目攀比,不盲目追求热门行业或高薪岗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就业挑战;三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现代产业,深化对灵活就业、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新就业形态的认知,关注新兴行业和创新创业机会。

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知识转化应用的能力;不仅要把通识课与专业课结合起来,而且要拓展实际操作空间与创新应用范围;同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协同合作的意识等。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张育铭.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对策[J].职业技术,2022(10):127-129.

[2]王太茂,傅苑.高校辅导员视域下四类典型学生群体就业指导工作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13):58-64.

[3]曹巧玲.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6):79-81.

[4]王睿.多管齐下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J].特别关注,2023(7):20-23.

[5]廖小慧.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创新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1(1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