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家校共育,提升学生自主能力——论家校共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立足家校共育,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论家校共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郑晖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400030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校共育理念不仅是一种新型教育策略,还能够在明确家校共育目标、家校共育任务的同时,顺应教育改革要求,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树立健全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对此,教师应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教学现状,设计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具体践行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家校共育理念;教学策略

家校共育是近年来得到广泛推崇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协同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都是重要的教育主体,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使命,但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是共同的目标,因此家校间的深度合作具备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中,家校合作无疑是最佳的道德教育途径。

一、协同明确家校共育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有更强的动力去努力奋斗。

在家庭和学校共同培育的指导下,初中德育与法制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不仅要把“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放在首位,还要让学生的父母们认识到德育对他们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样,父母就能在关注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与学校合作制定一系列课程,逐步完善孩子的个性意识,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举例来说,在七年级上册的“珍视生命”课中,我们希望学生珍惜生命、对生命负责。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教师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加强对生命的理解,增强自己的生命责任感,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开课之前通过微信群与学生父母沟通,真正了解他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基本认识,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同时,课程结束后,教师也可以根据家庭和学校共同制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回家与家长分享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理解父母的辛苦努力,以此促进家庭间的感情,加深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让他们懂得感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运用信息手段拓宽共育渠道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各种社交软件,还是各种新媒体技术,都丰富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拓展了沟通交流渠道,提高了沟通交流效率,这也为家校共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互联网渠道和信息化技术,有效发挥其优势,构建高效畅通的家校沟通渠道,为推动家校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通过建立道德与法治家校共育微信群.QQ群,构建家校共育学习平台等方式,使教师、家长和学生拥有一一个方便、快捷、高效的沟通环境。利用这一信息化技术支撑的沟通渠道,教师不但能够通过与家长积极有效的沟通,帮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引导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家长更好地支持和配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教师能够利用这样的沟通平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的各种教学内容、教学需求,以及需要学生在课外参与的实践活动发布出来.从而使家长更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实践。并且,家长在对学生实施引导和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问题,都能够及时与教师展开沟通交流,使家校教育更好地形成合力。在这样的沟通机制下,不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家长对学生的了解也能够更加全面,更有利于家长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渠道,家长也能够更好地协助,以视频录制、多媒体实践报告等形式完成相应的作业,并上传到班级群或教学平台,便于其他学生共同交流和学习,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家校共育氛围。

三、共同探讨家校共育新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正在不断调整。因此,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家校共建的理念指导下,及时传达学校教学内容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与父母一同探索家庭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也变得必要。

1.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实施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常常只关注课本内容,忽略了“生活”这一重要方面。因此,教师需要启发父母认识到在生活中正确引导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当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交警处理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如逆行或横穿马路,父母可以通过这样真实的事例来教育他们,让他们明白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同时,父母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约束,主动排队上公共交通工具,礼貌地与行人相处,在找到贵重物品后归还给失主。通过自身的正面行为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和法律。

2.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也应扮演积极的角色,尽一切努力融入孩子的责任感培养中。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可以明显地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发展。举例来说,在进行“关爱他人”这一课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真正理解和关心他人的内心需要,这实际上是在告诉他们要具备责任感和关爱心。同时,在家中,父母也要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效对接,让孩子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多重视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理解他们的需求。比如,当父母工作繁忙时,孩子可以为他们准备一顿美味的大餐;当家里的老人感到孤独时,可以陪他们聊天。此外,家长还应帮助子女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了解他人的困境和需求,并尽力提供帮助。例如,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妇让座,帮助老人过马路,为迷路的人指引方向等等。尽管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它们能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构建家校合作的机制,让学生在学校得到老师的特别指导,在家里得到父母的耐心教导,这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

3.引导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尽管初中生的年龄在不断增长,知识也在不断积累,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遇到超出认知范围的突发状况。因此,教师应该教导他们,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第一时间寻求帮助。同时,父母也应该在平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比如,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让他们对相关法规有所了解。此外,在家中可以与孩子们进行模拟演练,重现遭遇侵权问题时的反应,让他们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并深刻感受到道德和法律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四、结语

在学校教育中,家长和教师之间需要紧密协作,共同努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适时的家长和教师沟通能够促进德育工作地有效开展。因此,在符合教学改革政策的同时,也需要保持学校和学生父母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上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保障课程教学的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终将现代中学生培养成为可以为国家和民族振兴作出贡献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2]雷彩娟.家校共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讨[D].中学课程辅导,2023(07):69-71.

[3]杨志敏,刘粉莉.初中道德与法治价值引领的课堂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02):25-28.

[3]冯桂连.家长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践[J].名师在线,2018(28):48-49.

[4]侯正义.家校共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究[J].今天,2022(14) :59-60.

[3]邰祥林.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对家校共育引领作用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1(25):115-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