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实践与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探索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实践与融合

王丽

武胜县旧县小学校 638400

摘要:教具在科学教学中至关重要,能生动展示科学知识生成过程。为满足教学需求和课程内容,许多教师选择自制教具,融入课堂实践,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理解。为制作符合小学生需求的教具,教师需进行理论研究,了解自制教具相关内容,以选择、设计和制作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教具,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自制教具;小学;科学

在现代科学知识的日新月异和广泛拓展的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不再满足于学生单纯的知识接收,而是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实验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自制教具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过程,本质上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体验,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创造与发现。更重要的是,通过直观展示,自制教具能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有助于学生消除对科学的畏惧感,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科学地选择自制教具,如何有效地将其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中,以及如何系统地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自制教具制作能力。

一、关于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自制教具的重要性

自制教具的引入,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亲手制作并操作教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从而增强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同时,这一过程也帮助学生以更为实际的方式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为他们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自制教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锻炼。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将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以模拟特定的科学现象或实验,这一过程无疑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通过亲手制作教具,学生更容易记住与教具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因为这样的亲身经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保留和回忆信息。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自制教具的策略

(一)利用自制教具,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积极采取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学生的专注度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更对教学效率产生深远影响。鉴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的相关知识时,首先引入光的传播主题,可能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图片或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你们是否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有没有想过它是如何到达我们的眼睛的?”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猜测,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例如:“有没有人有猜测光是弯曲传播的理论呢”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并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自制教具,如卡片、激光笔和直尺等。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用激光笔模拟光线,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他们应该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光线是否弯曲或沿直线传播。在实验结束后,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他们的发现。教师引导他们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事实,通过实验证据支持这一结论。教师提供额外的科学知识,如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沿直线传播,与声音的传播方式进行对比。学生理解光的特点,强化科学知识目标。教师强调科学态度目标,鼓励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依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他们应该明白推测必须有依据,并在实验中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领学生思考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创建问题情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问题情境的构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而利用自制的教育工具来设计这些问题情境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使教育事半功倍。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点亮小灯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你们是否想知道如何点亮一盏灯泡,而且还能像魔术一样通过握手来控制它吗?”这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3]。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制的“魔术灯”,解释它的神秘性质,如只在握手时亮起并在分离时熄灭。教师还可以强调材料的透光性和不透影性,以增加神秘感。教师在展示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魔术灯会在握手时亮起,而在分离时熄灭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和猜想,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实验。他们可以协助学生打开“魔术灯”,拆解灯泡,观察其中的组件,如LED发光二极管、电池、灯头和戒指开关。这些组件构成了简单的电路。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电路的工作原理,解释导线、开关、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讨论电流如何在电路中流动,从而使灯泡发光。这样,学生不仅仅是观察者,还是积极的学习者,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随着学生的理解深入,他们可以被鼓励制作自己的“魔术灯”,使用相似的原理。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巩固他们的知识,并增加他们的技能。

(三)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教学效率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一些抽象的知识点难以用言语直接传达,这可能导致课堂变得沉闷[4]。另外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注意力水平,他们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这可能降低教学效果。直接告诉学生结论通常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它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与有效的教学原则相悖。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和使用自制教具来克服这些教学难题,使课堂变得更具创意和吸引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自制教具的融入是一种极具创新性和教育意义的做法。通过学生们亲手制作教具,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概念,并且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自制教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参与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导师。他们可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种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华.《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29):207-208.

[2]王雷.《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175-176.

[3]杨柳,《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12):68-69.

[4]谢婷,《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大众(中学版),2021(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