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责任制护理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王丽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责任制护理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60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责任制护理),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责任制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需要长期接受相应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干预,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相关症状,维持患者正常的机体代谢的目的。但是长期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会存在较大的机率使得患者出现多样化的并发症,因而高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自身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究分析责任制护理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共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年龄为36-71岁,平均年龄(46.37±3.16)岁,观察组患者共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36-69岁,平均年龄(47.83±3.2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遵循医嘱以及院内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予以患者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方法

①构建专业的责任制护理团队,制定责任护理人员负责对应床位的患者,与该床位对应的主治医师形成医护合作模式开展工作,由护士长以患者病情状态、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等因素为基础,划分出责任小组,每组分管4-5名患者,在小组中进一步细化相关护理人员的责任床位,落实责任制护理干预,以每月1次的频率进行工作总结,明确在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形成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以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将新入科的护理人员、综合技能偏弱的护理人员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对象,详细告知其在护理过程中的易错点、注意事项、以及重要措施,切实保障相关护理人员业务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为患者的恢复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②强化细节管理,要求应用三级质控模式,以护理小组负责人以及护士长为核心,构建三级质控管理模式,要求护士长以及护理小组负责人落实对于护理质量的控制,护理部落实监督工作,确保责任到人,每位护理人员要求参照标准化程序落实护理措施,并由护理小组负责人对护理记录、病房环境、护理人员手卫生等进行检查,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及时记录,纳入考核。

③落实健康教育,整理本院过往病例,搜集相关医学资料,征集相关医护人员意见,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制定出专业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内容包括:入院教育、透析前指导、透析后宣教等。制定完成后,由相关责任医师进行补充与修订,确保健康教育路径的全面性,确保其配合度与依从性的提升。

④营养指导:A.饮食遵循低磷、低钾、高蛋白、高热量的原则,提升对于富含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类型食物的摄入,同时更多的摄入新鲜水果以及蔬菜,坚持多餐少食的原则。如果患者存在高钾血症,则需告知患者避免摄入香蕉等类型的高钾类食物,对血钾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限制患者对于水钠的摄入,准确记录患者的透析时间、频率、血液水平、饮水量、尿量等信息,如果患者存在心理衰竭或是水肿等不良情况,则需要对患者每日饮水量进行限制。

1.3观察指标

1.3.1并发症发生率:感染;血栓以及出血。

1.3.2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例数

感染

血栓

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30

2

2

2

20.00%

观察组

30

0

0

1

3.33%

χ2

-

-

-

-

4.043

P

-

-

-

-

0.044

2.2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2两组满意度[,(%)]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0

11

11

8

73.33%

观察组

30

20

9

1

96.67%

χ2

-

-

-

-

6.405

P

-

-

-

-

0.011

3.讨论

对于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其会存在较大的机率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等类型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同时可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因而需要及时明确高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确保最终干预效果的提升。以往常规的护理模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即护理重心主要放置于相关护理措施的落实之中,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使得最终护理效果受到影响

[1]

而责任制护理则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其有效转变了护理人员传统的观念,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紧扣患者实际护理需求,落实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责任制护理的落实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制定计划、主动发现问题以及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改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应用了责任制护理模式,通过构建专业的护理小组,采用了小组责任制的模式开展工作,并同步建立三级质控模式,从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环境等角度出发,落实健康教育、环境干预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措施,取得了优良的效果。

综上所述,任制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蒋继珂.系统性责任制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序贯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9):3618-3619.

[2]丁婷.责任制护理干预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