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育”并举全员全面育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坚持“五育”并举全员全面育人

李烨

阳春市三甲镇中心小学  529632

摘要:全员共育,助力学生成长。以学为本,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协同育人,促进学校发展。因材施育,个性化发展定向引领。这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全员共育是学校育人的内在要求,对学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学校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员共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助力学生成长,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为本,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同育人,促进学校发展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内在要求。因材施育,个性化发展定向引领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五育”并举;全员全面;育人

引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三甲镇地处阳春市西南,是个山区镇。许多家长迫于生计而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在校情况难以了解。我们学校为了立体评价学生建立了五育并举的评价系统。我校全体教职员工一起评价学生在校情况,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向我们的家长反映其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也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茁壮健康成长。

1全员共育,助力学生成长

1.1设置育人目标和导向

全员共育的核心在于设定育人目标和导向,确保学校育人工作始终紧密围绕学生成长展开。首先,我们要明确育人目标,将学生成长、成才、成才的全过程作为育人目标,从而引领全员共育的方向。其次,育人导向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确保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全员共育还需要注重因材施育,实现个性化发展定向引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培养,实现全面发展。这样,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导向才能真正符合全员共育的内在要求,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1.2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构建全员育人体系是全员共育的重要保障,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确保学校育人工作的全面展开。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育人机制,包括完善的育人规划和管理体系,明确各类育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确保全员共育的有序进行。其次,要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多元化的育人团队,实现全员共育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1.3激发学生成长动力

激发学生成长动力是全员共育的关键环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激励,让学生在全员共育中得到更好的成长。首先,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学生成长路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成长动力。其次,要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引导,注重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成长支持。

2以学为本,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2.1以课程育人,引导学生成长

在学校育人工作中,课程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我们通过乡村少年宫项目开设了具有三甲地方特色的切粉、豆豉与版画制作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我首先,课程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2以实践育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除了课程教学外,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体育锻炼、机器人编程、科技创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育人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3以身育人,引领学生成长

学校育人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引领学生成长,以身育人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因为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3协同育人,促进学校发展

3.1教师专业发展与育人能力提升

教师是学校育人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与育人能力提升是协同育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水平,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还要加强育人理念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怀和引领,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3.2家校协同育人,共育共赢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协同育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家校协同育人要求学校和家庭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问题,积极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关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学习指导,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还应加强对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校和家庭的育人资源共享,实现共育共赢的目标。

4“五育”全面育人

4.1崇德

崇德方面主要评价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内容包括:道德品质: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评价学生是否具备爱国守法、关爱社会、环保意识、责任感等公民素养。心理健康:评价学生的心理素质、情绪调节能力、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状况。

4.2励学

励学方面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业成绩、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评价学生是否具备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自主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学业水平等。创新实践: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3健体

健体方面主要评价学生在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内容包括:体育锻炼:评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长、运动项目等。身体健康:评价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身体健康状况。运动技能:评价学生在各类运动项目中的技能水平、竞技水平等。

4.4尚美

尚美方面主要评价学生在艺术素养、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内容包括:艺术素养:评价学生的艺术特长、艺术作品、艺术表演等。审美情趣:评价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品味、审美创造等。文化修养:评价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素养。

4.5勤劳

勤劳方面主要评价学生在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实践: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成果等。社会实践:评价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评价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志愿服务能力、志愿服务成果等。

结语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坚持“五育”并举全员全面育人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全员共育,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内在联系得以深化。这种育人方式带来了许多正面影响,包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五育”并举全员全面育人将为教育事业注入更强大的活力,为学生未来发展铺平更宽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志强,赵洪媛.实施“三创”特色文化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21,30:63-64

[2]彭杏月,蕫德.出出国张哲做极致服务助力学生成长.202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