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重动脉血供(LDABS)对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10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公司)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分3组,即假手术组(SO组)、68%切除组(PH组)、68%切除结合双重动脉血供组(PH+LDABS组,简称LDABS组)。每组模型术后0、12、24、72、120和168 h各组每个时间点随机取材6只;通过测线粒体膜电位、呼吸链酶浓度及三磷酸腺苷(ATP)酶探索LDABS致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结果线粒体呼吸链酶Ⅰ在LDABS组术后12 h和72 h[(0.48±0.02,0.33±0.02) μmol/(min·mgprot),t=-5.296、-6.399,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2+-Mg2+-ATP酶在LDABS组术后168 h低于PH组[(35.84±5.02) U/g,t=8.857,P<0.01];术后24 h高于SO组[(37.33±5.39) U/g,t=-0.1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K+-ATP酶在LDABS组术后12 h达到峰值,术后0 h高于PH组[(20.27±0.69) U/g,t=-4.5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DABS可能通过线粒体呼吸链酶Ⅰ在再生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在更早的阶段通过提高能量代谢促使肝细胞再生,且可能使再生所需的能量代谢的峰值提前。

  • 标签: 门静脉动脉化 肝双重动脉血供 肝切除 线粒体 线粒体膜电位 呼吸链酶 ATP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切除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切除术的125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切除术组(腹腔镜组,60例)和开腹切除术组(开腹组,65例)。其中腹腔镜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6~75岁,中位年龄55岁。开腹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15~76岁,中位年龄54岁。两组手术时间、年龄等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有5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8%(5/60),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5±53)min,明显长于开腹组的(128±30)min(t=2.267,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0.7)、(1.7±0.6)、(2.1±0.7)、(5.1±2.2)、(6.4±2.6)d,明显短于开腹组的(3.0±0.7)、(3.0±0.7)、(2.8±1.5)、(7.0±1.7)、(8.8±2.1)d(t=-4.195,-11.164,-4.024,-5.456,-5.701;P<0.05)。腹腔镜组术后出血2例、胆漏3例、感染2例,开腹组相应为4、8、6例,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χ2=5.008,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切除术安全、近期疗效好、并发症率低,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