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重动脉(LDABS)对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10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公司)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分3组,即假手术组(SO组)、68%切除组(PH组)、68%切除结合双重动脉组(PH+LDABS组,简称LDABS组)。每组模型术后0、12、24、72、120和168 h各组每个时间点随机取材6只;通过测线粒体膜电位、呼吸链酶浓度及三磷酸腺苷(ATP)酶探索LDABS致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结果线粒体呼吸链酶Ⅰ在LDABS组术后12 h和72 h[(0.48±0.02,0.33±0.02) μmol/(min·mgprot),t=-5.296、-6.399,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2+-Mg2+-ATP酶在LDABS组术后168 h低于PH组[(35.84±5.02) U/g,t=8.857,P<0.01];术后24 h高于SO组[(37.33±5.39) U/g,t=-0.1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K+-ATP酶在LDABS组术后12 h达到峰值,术后0 h高于PH组[(20.27±0.69) U/g,t=-4.5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DABS可能通过线粒体呼吸链酶Ⅰ在再生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在更早的阶段通过提高能量代谢促使肝细胞再生,且可能使再生所需的能量代谢的峰值提前。

  • 标签: 门静脉动脉化 肝双重动脉血供 肝切除 线粒体 线粒体膜电位 呼吸链酶 ATP酶
  • 简介:目的用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造影CTA观察肺癌情况。方法前瞻性观察6例支气管肺癌患者,分别行体循环动脉和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留置BA导管与PA导管行CTBA与CTPA,观察BA与PA对肺癌的。结果CTPA上,无体动脉与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肿瘤未见强化,有体动脉或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见肿瘤边缘强化,CT强化值为10.0~45.6Hu。CTBA上肿瘤部分明显强化,CT强化值为150.3~320.7Hu,可见杂乱无章的肿瘤血管影,3例见纵隔淋巴结强化。结论本组病例观察表明原发性肺癌由BA为主的多发体循环动脉,未发现PA参与

  • 标签: 肺肿瘤 肺动脉 支气管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椎-基底动脉不足(VBI)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拟诊为VBI的患者进行CDFI检查,分别测量治疗前后颅外段椎动脉的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正常对照组40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椎动脉的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后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病例组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小于对照组(p<0.05),RI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椎动脉的Vs、Vd增高(p<0.01),以RI增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的RI降低(p<0.01);病例组治疗后椎动脉的Vs、Vd与对照组接近(p>0.05),RI大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RI和内径均在正常范围者14例,其椎动脉的Vs、Vd与对照组接近(p>0.05),但用药后明显增高(p<0.01)。结论CDFI可为VBI的明确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VBI患者椎动脉流Vs、Vd降低、RI增高,临床治疗可以降低椎动脉RI、提高Vs、Vd。CDFI还可发现在超声诊断标准以外的VBI患者,并明确部分VBI的病因。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椎基底动脉不足(vertebralbasilarafteryinsufficiency,VBI)是以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主症的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现又称为后循环缺血。依其症状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眩晕”范畴。笔者有幸跟随张晓雪教授、主任医师学习,对中医药从脾论治本病有一定认识,现将其论述如下。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肝脾 辨证论治 医案
  •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结果对于维持和支撑心肺功能受损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了解各个动脉的特点,掌握操作流程和要点,加强练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影响结果的不良因素,提高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和血液标本的合格率。

  • 标签: 动脉血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平熄风和汤对于VBI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治疗的75例VBI性眩晕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治疗本组75例VBI性眩晕患者时运用了具有平熄风及和作用的中药汤剂。结果75例VBI性眩晕患者中治愈45例,显效13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67%。结论治疗VBI性眩晕患者时运用中药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眩晕 供血不足 平肝熄风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动脉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52例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化疗栓塞治疗,在患者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生存情况,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甲胎蛋白指标,分析动脉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结果:研究发现,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指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肝外动脉供血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价值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中,动脉采集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操作。然而,有时候动脉采集可能会面临失败的情况,给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带来不便和风险。因此,对动脉采集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采血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系统分析动脉采集失败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动脉采集的成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 标签: 动脉血采集 失败原因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标本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收住ICU需要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的危重患者2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普通2ml注射器采集动脉标本,共采集498例次;将2012年度收住ICU需要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的危重患者20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标本,共采集500例次。比较2组患者凝血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血气包堵塞次数、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凝血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血气包堵塞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标本能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降低血气包堵塞机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标签: BD动脉采血器 动脉血标本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动脉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目标,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动脉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标准,总结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结果23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DSA诊断,动脉34支,经64排螺旋CT检查,检出率为79.41%(27/34);经DSA检查,检出率为82.35%(28/34);二者联合检查,检出率为100.00%(34/34),明显高于单一检查,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64排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动脉的诊断效果良好,可为原发性肝癌血管栓塞介入手术提供可靠指导,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 标签: 64排螺旋CT 原发性肝癌 肝外供血动脉
  • 简介:摘要38岁女性患者。间断咳嗽、发热1年,咳痰、痰带血丝1周。胸部增强CT及CTA检查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区见团块状稍混杂低密度影,周围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内多发血管影和囊状影,其中一较粗大血管(直径约2 cm)与胸主动脉相连。全麻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左肺下叶切除术。手术优先处理变异动脉,再单向式法处理下肺静脉、下叶支气管、下肺动脉、斜裂肺组织,完整切除左肺下叶。术后病理示(左肺下叶)部分肺组织纤维化、实性变,肺间质内动脉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胆固醇结晶沉积,符合肺隔离症表现。患者术后症状缓解,顺利出院。随访2个月,患者无不适,复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不足(VBI)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人,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用药15d后观察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银杏达莫 奥扎格雷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不足心电图并探讨临床诊断原因及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收取怀疑为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冠状动脉不足的心电图诊断。结果心电图正常30例,异常70例,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都异常30例,都正常20例,37例正常的静息心电图但却是冠心病患者,13例异常静息心电图且阴性动脉造影。结论研究分析这100例冠状动脉不足的心电图可知,冠状动脉不足不单单由冠心病引发,也存在其他病因。

  • 标签: 冠状动脉 供血不足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