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免疫功能是动物医学研究的重点,免疫增强剂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通过不断的研究,免疫增强剂对提高动物免疫和保健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还应进一步加强免疫增强剂在动物医学上的研究,加强免疫增强剂的应用范围,提高动物疾病预防和治愈效果,这对我国动物医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免疫增强剂具有稳定、高效以及无毒的特点,可以增强动物免疫功能,成为了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免疫增强剂在动物医学上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 标签: 免疫增强剂 动物医学 分析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46岁,因"发现壶腹部占位21 d"入院。腹部增强MRI提示壶腹癌可能性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为"胰腺低分化腺癌侵犯十二指肠壁全层伴广泛性脉管内癌栓"。患者术后2周起行替吉奥治疗,术后7个月发现肿瘤复发,改为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抗治疗3个月,复发肿瘤完全缓解。本例患者应用的免疫联合靶向药物这一精准医疗方案,为胰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及临床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与非HIV感染免疫抑制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ICU的PCP合并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IV感染PCP组和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特点、基础疾病等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等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129例PCP合并ARF患者中,HIV感染者75例,非HIV感染免疫抑制者54例。HIV感染PCP组仅10.7%(8/75)的患者既往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两组患者均未行PCP预防用药。HIV感染PCP组患者入ICU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为(18.7±6.0)分,高于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组的(13.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01);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低蛋白血症。HIV感染PCP组96.0%(72/75)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84.0%(63/75)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的占比为57.4%(31/54)。HIV感染PCP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05(0.02,0.12),低于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组的0.96(0.64,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6,P<0.001)。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患者在ICU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0(7.0,14.0) d和18.0(11.8,32.5) d,分别长于HIV感染PCP患者的7.0(4.0,9.0) d和13.0(7.0,2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8、-2.73,均P<0.050);HIV感染PCP组的病死率为57.3%(43/75),高于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组的38.9%(2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APACHEⅡ评分是HIV感染PCP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1.006、1.015、1.736,均P<0.050],氧合指数、LDH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影响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0、1.008、0.989,均P<0.050)。结论PCP患者合并ARF后病情重,病死率高。LDH、CRP和APACHEⅡ评分为HIV感染PCP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氧合指数、LDH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影响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HIV感染 免疫减弱宿主 非HIV感染 肺孢子菌肺炎 急性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动脉增强分数(AEF)在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51例初诊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以及86名无结直肠病史常规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全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将所得图像传至西门子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AEF彩图及其定量参数AEF值,分析AEF值与结直肠癌分期、Ki-67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对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Ⅰ、Ⅱ、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AEF值分别为(72±9)%、(65±11)%、(60±12)%、(5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5,P<0.001);对照组与结直肠癌组AEF值分别为(85±6)%与(62±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6,P<0.001)。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与AEF值呈负相关(r=-0.548,P<0.05)。以对照组为标准,AEF值用于诊断结直肠癌Ⅰ、Ⅱ、Ⅲ、Ⅳ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6(灵敏度62.50%,特异度96.51%)、0.928(灵敏度76.74%,特异度98.84%)、0.981(灵敏度92.68%,特异度91.86%)及1.000(灵敏度100.00%,特异度98.84%),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AEF值与Ki-67呈负相关(r=-0.537,P<0.05)。Ⅰ、Ⅱ、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55±12)%、(67±10)%、(73±12)%、(7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4,P<0.001),Ⅳ期高于Ⅰ+Ⅱ期(t=3.45,P=0.001);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与Ki-67呈正相关(r=0.393,P<0.001)。结论AEF定量彩图及AEF值可以反映结直肠癌病变组织动静脉血供特点,术前进行AEF值分析有助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动脉增强分数 Ki-67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减少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时间节点范围处于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间,将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当中随机纳选46例进行研究,在护理形式不同之处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本容量均等分成23例。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实验组中,就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施以观察比较。结果:护理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的同时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的同时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开展,既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又能减少不良反应,故值得大力宣传并应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检查 预见性护理干预 减少 造影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1 mapping联合钆延迟强化(LGE)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因不明原因急性心力衰竭(心衰)而经超声检查考虑为DCM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同一时间段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的18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飞利浦Ingenia 3.0T检查所有受检者心脏,平扫检查项目包括T2加权成像(T2WI)、电影序列、增强前的native T1 mapping;增强检查项目包括延迟增强增强后post T1 mapping、首过灌注。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对比剂,首过灌注剂量为0.1 mL/kg,以相同速度追加生理盐水20 mL,延迟7 min开始进行延迟增强序列扫描,包括4层2腔心位和4腔心位。观察LGE联合T1 mapping的CMRI结果,包括心功能指数〔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瓣膜反流〕、心脏形态学指标〔左心室质量(LVM)〕、组织学特点(T2图像心肌信号、有无灌注缺损及其位置和范围、有无延迟增强及其位置、形态和范围、增强前后T1值)、细胞外容积(ECV)及伴随征象(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增强前T1 mapping的T1值对DCM的诊断价值;同时观察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DCM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心率(HR)、血细胞比容(HCT)、肌酐(Cr)、高血压和心脏病家族史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M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Ⅲ级、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用药史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DCM组LVEDV(mL/m2:234.9±35.9比121.8±27.6)、LVESV(mL/m2:189.7±42.8比54.8±17.0)、LVM(g:197.6±56.3比110.5±22.9)、增强前T1值(ms:1 332.1±35.9比1 272.0±41.0)、ECV 〔(45.7±4.9)%比(28.0±2.1)%〕水平均明显升高;LVEF(0.191±0.107比0.554±0.103)、增强后T1值(ms:453.9±72.7比493.5±43.9)均明显降低(均P<0.05)。DCM组瓣膜反流、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患者比例分别为25.0%、18.8%、25.0%。ROC曲线分析显示,T1 mapping增强前T1值的截断值为1 220.22 ms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P=0.01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8.9%,说明固有心肌T1值对诊断DCM有一定参考价值。32例DCM患者中有22例(68.8%)出现LGE,位置为室间隔、下壁壁间或心外膜下,范围为局部或弥漫多发,室间隔和下壁均受累的有9例(28.1%);平均随访16个月,其中3.1%出现心搏骤停。结论一站式CMRI检查可以提高DCM的诊断效力,T1 mapping联合LGE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对诊断和随访患者治疗很有意义。

  • 标签: 钆延迟强化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一种新型免疫疗法,能够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非限制性识别并结合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并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目前,BsAb已成为血液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CMA),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C组5成员D(GPRC5D)和Fc受体同源物(FcRH)5靶点BsAb的早期临床试验已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反应率达70%~83%,其主要治疗不良反应为低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血细胞减少和感染。笔者拟就BsAb的分类和功能、BsAb治疗RRMM的靶点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抗体,双特异性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疗法 复发 治疗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颅内动脉瘤夹闭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我院收支的 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 28例,参照组 30例,参照组采用夹闭治疗,研究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与住院时间相比,研究组显著短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的总发生率为 17.85%,显著低于参照组 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间较短 ,患者康复快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夹闭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脾多肽联合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功能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n=20)及干预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干预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相关指标及外周血PD-1/PD-L1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D-1及PD-L1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多肽作用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脾多肽作用后对细胞PD-1及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多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化疗后T细胞总数低于化疗前(59.93±3.43比65.28±3.29,t=-4.45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化疗后CD4+T细胞(41.47±3.67比34.69±3.61,t=5.783,P<0.05)及T细胞总数(69.33±3.59比63.25±3.29,t=3.686,P<0.05)高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化疗后外周血PD-1(5.74±0.52比4.81±0.35,t=3.325,P<0.05)/PD-L1(5.14±0.29比4.30±0.21,t=4.453,P<0.05)低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1(11比2,χ2=7.440,P<0.05)及PD-L1(17比4,χ2=10.912,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有关(8比3,χ2=4.713,P<0.05),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11比6,χ2=5.96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多肽干预后,MDA-MB-231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F=5.998,P<0.05),S期比例增高(F=10.375,P<0.05),PD-1(F=32.123,P<0.05)及PD-L1(F=37.550,P<0.05)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多肽可改善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下调患者外周血及细胞株中PD-1/PD-L1的表达。

  • 标签: 乳腺癌 多肽 程序性死亡受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及半乳糖凝集素9(Gal-9)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例初诊ALL患者的骨髓标本,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ALL患者Tim-3、Gal-9 mRNA表达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ALL患者总生存(OS)进行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ALL患者在初诊时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86±0.47比0.45±0.05,9.79±0.58比0.96±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5,P<0.05;t=63.24,P<0.05)。不同年龄,法、美、英(FAB)协作组分型,危险度分级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否侵犯患者间Tim-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FAB协作组分型、白细胞计数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否侵犯、NOTCH1基因是否突变患者间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根据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组,Tim-3高表达组(≥2.86)OS较低表达组(<2.86)差(P=0.048);Gal-9高表达组(≥9.79)OS较低表达组(<9.79)差(P=0.031);Tim-3、Gal-9均高表达组OS较二者均低表达组和任意一项低表达组均差(均P<0.05);Tim-3高表达、Gal-9低表达组与Tim-3低表达、Gal-9高表达组之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1.4×109/L、BCR-ABL基因突变、中枢神经系统侵犯、Tim-3高表达、Gal-9高表达为影响初治AL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Tim-3表达水平与Gal-9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88,P<0.01)。结论Tim-3及其配体Gal-9高表达为初治AL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Tim-3、Gal-9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初治ALL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白血病,淋巴样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半乳糖凝集素9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牙周牙髓联合治疗与单纯牙周治疗重度牙周炎的远期效果。 方法:依据入院就诊顺序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分别平均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牙周治疗,观察组给予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及临床相关指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远期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0.0%),P<0.05;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相关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单纯牙周治疗相比,牙周牙髓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的远期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提升整体疗效,改善治疗安全性,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 单纯牙周治疗 重度牙周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根管治疗和冠修复同步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隐裂牙患者采用根管治疗和冠修复同步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组进行比较。结果同步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隐裂牙牙髓病具有突出疗效,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其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修复治疗 根管治疗 隐裂牙 牙髓病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董培 刘洋 张志凌 李志勇 郭胜杰 刘卓炜 蒋丽娟 韩辉 尧凯 李永红 夏建川 曹云 田丽 范卫君 何立儒 周芳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泌尿外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生物治疗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病理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影像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微创介入科,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患者的意愿,经MDT专家讨论后决定局部治疗方式。92例接受局部治疗,其中单纯外科治疗34例,单纯SBRT 37例,外科治疗+SBRT 21例。比较3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68例中位随访23个月(6~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为18.3个月,中位OS为33.5个月;2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35%。A、B、C组的中位OS分别为29.8个月、44.6个月和未达,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7%和89%,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6%和57%。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联合治疗者的预后均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者,5年总OS分别为51%和11%。C组的中高危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B组。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与联合派姆单抗的中位OS分别为49.1个月和5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IMDC评分、原发灶切除、治疗模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治疗模式、原发灶切除显著相关(P<0.05),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可使mRCC患者死亡风险下降约60%(HR=0.39,95%CI 0.17~0.89,P=0.026)。78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发生3~4级不良反应,12例因无法耐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而停药或换药。16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8例次、白细胞降低4例次、血小板降低3例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3例次。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联合派姆单抗治疗(6例与12例),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血液学毒性(2例与5例)和肝毒性(0例与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后出现Clavien Ⅲ~Ⅳ级并发症16例次,主要为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6例次、不全肠梗阻4例次,围手术期输血15例次。SBRT治疗后6例出现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评分(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3级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4例,皮肤反应和放射性神经炎2例,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经MDT诊疗的综合治疗可使mRCC患者生存获益。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性肾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治疗 局部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是探究虚寒体质患者实施督脉灸治疗之后,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的护理方法。具体方法是针对 61例实施过督脉灸治疗的虚寒体质患者,进行跟踪访问,访问时间,分别是在治疗后的半年和治疗后的一年。通过对患者的跟踪访问,得出结果,用督脉灸诊疗法在给患者进行诊疗,其有效率为 91.8%,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虚寒症状得到了缓解,抗病能力也有所增强,仅有 8.2%的虚寒证患者,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虚寒体质患者进行督脉灸诊疗,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并且没有太大的副作用,这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的。

  • 标签: 体寒患者 督脉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筋骨针疗法具有取穴少、见效快、疗程短、微创伤、无痛苦、安全简便并易掌握的独特优势,尤对脊柱关节软组织病及中枢性痉挛性瘫痪等病疗效显著。傅立新主任从"筋结为宗、松筋解结"立论,应用筋骨针结合气罐在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软组织损伤学、病理学、生物力学,以补法为主,补泻结合,无菌操作,治疗网球肘疗效满意。

  • 标签: 经络治法 网球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