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手术时年龄为(9.9±3.1)岁(范围6~16岁)。均为颈椎半椎骨畸形,C3 7例、C4 3例、C5 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融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先行前路切除椎间盘、凹侧松解,再行后路松解、凹侧撑开矫形、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最后再行前路固定融合术。记录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影像学上结构弯Cobb角、代偿弯Cobb角、下颌倾斜角、肩平衡角以及斜方肌夹角差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患者行单节段凹侧撑开,3例患者行双节段凹侧撑开。手术时间为(466±141)min(范围150~659 min),术中出血量为(387±191)ml(范围100~660 ml),随访时间为(12.2±9.5)个月(范围3~24个月)。结构弯术前Cobb角为28.9°±13.1°,术后3个月改善至7.4°(3.0°,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03),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8.1%±26.1%(范围18.8%~97.6%);术后1年为13.2°±12.3°,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0,P=0.107)。代偿弯术前Cobb角为18.3°±6.1°,术后3个月为9.4°±7.3°,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1,P<0.001),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1.3%±28.3%(范围2.4%~94.7%);术后1年为8.9°±7.7°,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P=0.003),术后1年矫正率为61.4%±26.9%(范围15.4%~100%)。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均发生在凹侧。2例表现为C5神经根麻木导致三角肌力量减弱,1例表现为食指和中指麻木,给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于出院前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 标签: 颈椎 脊柱侧凸 先天畸形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超声波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关节炎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超声波治疗,对比组间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超声波治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超声波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检查在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近一年来我院收治的网球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介入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方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VAS、ADL评分及肌腱厚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当对网球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高频超声检查额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频超声检查 体外冲击波 网球肘 肌腱厚度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手针与电针具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86例患者,电脑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椎植骨与不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0月— 2018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60~78岁[(62.8±2.5)岁]。损伤节段:L1 37例,L2 7例,L3 2例,L4 2例。植骨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60~78岁[(63.7±2.1)岁]。非植骨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60~75岁[(62.4±2.9)岁]。植骨组术前Frankel分级D级15例,E级5例;非植骨组术前Frankel分级D级18例,E级10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辅助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其中植骨组行伤椎植骨,非植骨组伤椎不植骨。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单节段钉棒置入时间、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骨折愈合情况;分别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压缩率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丢失率。评估术前、术后的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等级。比较伤口愈合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及压疮等情况。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植骨组随访时间12~25个月[(16.2±3.4)个月],非植骨组15~24个月[(17.5±5.4)个月]( P>0.05)。植骨组和非植骨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0±70)ml和(210±65)ml(P>0.05)。植骨组单节段钉棒置入时间为(38.5±9.6)min,较非植骨组(30.5±5.4)min延长(P<0.05)。植骨组术前和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7.5±1.8)分和(1.5±0.7)分,非植骨组分别为(7.8±1.4)分和(2.9±1.2)分,两组术后1年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术后3个月和1年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85%(17/20)和95%(19/20),非植骨组分别为64%(18/28)和86%(24/28)(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术后1年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为3%(2%,4%),非植骨组为6%(5%,8%)(P<0.05)。两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或肺部感染等,其中植骨组术后1年骨折不愈合1例,非植骨组4例(P>0.05)。结论伤椎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与伤椎不植骨治疗相比,虽增加了置钉时间,但可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的椎体高度,减轻术后疼痛,并可能提高骨折愈合率,疗效更好。

  • 标签: 腰椎 脊柱骨折 老年人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凹侧撑开与凸侧切除治疗先天性颈胸段侧凸畸形的技术差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先天性颈胸段侧凸畸形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为(12.5±4.5)岁(范围6~20岁)。C7楔形椎1例,T1半椎体及不对称蝶形4例,T2半椎体2例,T1-2后方小关节融合、椎板楔形变1例,均有不同程节段融合。2015年前采用凸侧切除技术(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半椎体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4例;2015年后采用凹侧撑开技术(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行松解、椎间隙和关节突间隙撑开、cage置入融合术)治疗4例,其中2例患者行双节段凹侧撑开。记录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结构弯Cobb角、头尾侧代偿弯Cobb角、下颌倾斜角、颈部倾斜角、肩平衡角及头部偏移距离。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凸侧切除组单椎手术时间(201±100)min(范围113~300 min),单椎术中出血量(294±153)ml(范围100~450 ml),住院时间(14±3)d(范围11~18 d),随访时间(51±11)个月(范围36~60个月)。凹侧撑开组单椎手术时间(117±14)min(范围101~129 min),单椎术中出血量(119±36)ml(范围85~167 ml),住院时间(17±3)d(范围14~20 d),随访时间(28±21)个月(范围12~60个月)。凸侧切除组单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凹侧撑开组明显增加(t=1.66,P<0.001;t=2.22,P=0.041)。凸侧切除组结构弯Cobb角术前45.1°±21.0°,术后22.7°±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3,P=0.038),矫正率54.8%±30.9%;头侧代偿弯Cobb角术前22.1°±8.2°,术后8.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P=0.049),矫正率66.8%±15.1%;下颌倾斜角术前7.8°±3.1°,术后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2,P=0.018),矫正率51.0%±29.7%。凹侧撑开组结构弯Cobb角术前32.2°±27.2°,术后16.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3,P=0.024),矫正率59.0%±24.7%;尾侧代偿弯Cobb角术前18.9°(17.2°,32.1°),术后9.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P=0.049),矫正率64.0%±24.1%;肩平衡角术前3.9°±2.3°,末次随访时0.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P=0.040),矫正率97.0%(48.5%,99.8%)。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矫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头颈肩部外观较术前改善。凸侧切除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均为凸侧症状,1例表现为C5神经根麻痹导致三角肌力量减弱,1例表现为肱三头肌肌力减弱。凹侧撑开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凸侧神经根刺激症状,表现为C5神经根麻痹。均予脱水、激素、神经营养药等治疗,于出院前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时肌力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凸侧切除或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胸段侧凸畸形均安全、有效,凹侧撑开术具有更加安全、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和手术难度较低的优势。

  • 标签: 颈椎 胸椎 先天畸形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