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ICU护士对脓毒症一小时bundle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同时了解临床上脓毒症一小时bundle执行延迟可能的原因。方法便利抽取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ICU护士的一般资料、对脓毒症一小时bundle知信行的现状,以及可能导致脓毒症bundle延迟的原因。描述性统计ICU护士的一般情况、知识需求与来源现状,单因素方差、线性回归分析脓毒症bundle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了全国17个省市,1521名ICU护士。脓毒症一小时bundle中知识维度得分为(9.57±2.70)分,信念维度得分为(27.96±5.35)分,行为维度得分为(53.04±6.90)分,总分均值为(90.58±10.60)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资、学历及能级的护士在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临床上导致bundle延迟的原因主要是取药不及时、不能及时接到通知等。结论ICU护士对脓毒症一小时bundle知识、信念、行为总体状况较好,但尚存在一些不足。应加强理念的更新,对于经验少、学历低的护士是重点培训对象。

  • 标签: ICU护士 脓毒症 集束化治疗 知信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病区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200例产科病区患者,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护理安全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其中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产科病区护理不安全因素包括了管理因素、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医源性因素和其他因素。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产科病区 护理不安全因素 护理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对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进展。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属于音乐治疗范畴。 今年来,中医五行音乐对于乳腺癌症患者中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五行音乐疗法在对调节情志、减轻症状困扰、提高免疫功能方面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中医疗法 音乐疗法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同手术室护理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总结手术切口感染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手术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50例。乙组以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为主,甲组以手术室综合护理管理为主,比较满意度和切口感染。结果:实施不同护理管理后,甲组总满意度大于乙组(P<0.05);甲组手术切口感染率小于乙组(P<0.05)。结论:手术切口感染同手术室护理管理密切相关,有效的手术室综合护理管理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室护理管理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阳市中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2例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持续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评估两组胰岛功能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测定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治疗期间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恶心、腹泻、便秘、腹痛、低血糖、肾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HOMA-IR、FCP、P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1c、FPG、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恶心、腹泻、便秘、腹痛、低血糖、肾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经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后,临床获益较好,患者胰岛功能改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2型糖尿病 达格列净 利拉鲁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5例冠心病早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对照组,均在静息条件下接受3D-ST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观察组进一步分为四组,比较各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低于对照组,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整体圆周应变值(GCS)、整体径向应变值(GRS)、左室整体长轴应变值(GLS)、整体面积应变值(GAS)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组内比较,单支+有侧支循环各项指标水平最高,多支+无侧支循环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TI可显示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改变及左室收缩功能情况,在冠心病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中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下颌骨牵引术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50例资料,获取术前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距离(D1)、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D2)、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D3)、下颌骨长度(D4)、悬雍垂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5)、舌根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6)、会厌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7)、会厌长度(D8);下颌升支长度(D9)、下颌骨体的长度(D10)、总下颌长度(D11);上切牙下牙槽嵴、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以会厌根部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1)、会厌根部、上切牙下牙槽嵴、声门中点三者以上切牙下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2)、下切牙上牙槽嵴、下颌骨下缘最远端、声门中点三者以下颌骨下缘最远端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3)、上切牙下牙槽嵴、硬腭后缘与会厌根部三者以硬腭后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4)、两侧下颌角的度数(角5)、下颌角两侧的下颌角点与颏部的颏顶点以颏顶点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6);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口腔容积、腭咽腔容积、舌咽腔容积。上中切牙牙槽嵴至会厌根部距离、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距离及上中切牙牙槽嵴、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分别以会厌根部和上中切牙牙槽嵴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舌咽腔容积等指标。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2组,喉镜暴露正常组20例,喉镜暴露困难组30例,建立喉镜暴露困难的决策树预测模型。结果比较2组CT测量指标值,发现D4、D8、D10、D11、角3、角6以及口腔容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厌尖端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对鉴别诊断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意义较大,并以此建立决策树模型。结论采用会厌尖端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建立的决策树模型,有潜力预测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皮罗氏序列征 喉镜暴露困难 决策树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骨外尤文肉瘤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病理误诊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4例骨外尤文肉瘤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收集6例初次病理误诊的病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EWSR1基因断裂,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情况。结果6例患儿中位年龄7岁,病初5例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局限性包块,其中4例位于皮下浅筋膜,1例为迅速增大的软组织肿物。肿瘤细胞呈分叶状、巢片状分布。2例由小蓝圆细胞构成,4例存在形态学变异,表现为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其中1例核染色质细腻;1例核透亮,可见核仁;1例由上皮样细胞组成;1例为体积较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混杂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CD99、白血病病毒整合基因1(FLI1)、ERG阳性比例分别为5/6例,5/6例,2/6例。FISH均检测到EWSR1基因断裂重排。结论发病年龄小、位置表浅且初始表现为良性的生物学行为,存在组织学变异和不典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是儿童骨外尤文肉瘤病理误诊的3个重要因素,因此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WSR1基因检测综合考虑。

  • 标签: 骨外尤文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EWSR1基因重排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我院50例艾滋病患者是研究样本,均实施抗病毒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n=25,常规护理)、观察组(n=25,共情护理),从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方面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较低(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较高(P<0.05)。结论:为艾滋病患者予以抗病毒治疗时予以共情护理,可减轻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共情护理 艾滋病 抗病毒 负性情绪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HIV /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后CD4+/CD8+比值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2010—2015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年龄≥15周岁HIV/AIDS的基线及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和5年时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等随防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GEE)描述和分析不同治疗时间的CD4+/CD8+比值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57例,基线CD4+/CD8+比值中位数0.20,99.82%患者的CD4+/CD8+比值发生倒置;CD4+/CD8+比值>1的患者所占比例基线为0.18%,经治疗5年后上升至13.11%,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95.01,P<0.05)。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基线症状/体征情况是影响CD4+/CD8+比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山东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5年后CD4+/CD8+比值明显提升,患者治疗基线CD4细胞水平和基线症状/体征情况是影响CD4+/CD8+比值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CD4+/CD8+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个90%"目标实现对降低山东省HIV新发感染的影响。方法构建"三个90%"目标与HIV新发感染的风险估计方程,分析实现"三个90%"目标时山东省HIV新发感染降低情况,探讨以抗病毒治疗为核心的诊疗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对降低HIV新发感染的影响。结果2020年山东省实现"三个90%"目标,抗病毒治疗使HIV/AIDS传染性分别降低26.00%、53.00%和96.00%时,HIV年新发感染较2010年下降比例分别为17.27%、35.99%和67.55%。当抗病毒治疗使HIV/AIDS传染性降低53.00%,基于2017年实际情况,发现率和抗病毒治疗率实现90.00%,HIV年新发感染降低10.10%;发现率和病毒抑制率实现90.00%,HIV年新发感染降低20.80%;治疗率和病毒抑制率实现90.00%,HIV年新发感染降低12.29%。结论实现"三个90%"目标,可降低山东省HIV新发感染。提高发现率和病毒抑制率可使HIV新发感染下降更快;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的同时,重点提高HIV/AIDS的诊断发现及抗病毒治疗效果。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风险估计方程 新发感染
  • 简介:摘要Bartter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低血钾、高尿钾、代谢性碱中毒、高肾素和高醛固酮,血压正常或降低,合并高血压的Bartter综合征极为罕见。本例患者低血钾、碱中毒、高肾素、高醛固酮合并高血压,除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后,诊断为合并高血压的Bartter综合征。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血钾恢复正常,证实了Bartter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基因检测结果为SLC12A3杂合突变,目前尚未报道该杂合突变意义。

  • 标签: Bartter综合征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患者肾动脉搏动指数(renal pulsatility index, RPI)与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RPI增高是否能预测AKI的发生。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9年2月—2019年10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CPB下心血管手术的患者71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于麻醉诱导后(T1)、术毕即刻(T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测RPI;术前1 d、术后1~7 d取静脉血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RPI对预测AKI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结果术后发生AKI的患者有19例,发生率为26.8%。与非AKI组比较,AKI组T2时RPI显著增高(P<0.01),T1时R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T2时RPI为AK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T2时RPI对AKI诊断的AUC为0.724(95%CI 0.578~0.869,P<0.01),敏感度57.89%,特异性86.54%,RPI临界值为1.86。结论心血管手术患者RPI和AKI发生存在相关性,RPI增高的患者在心血管手术后发生AKI的风险增加。

  • 标签: 肾动脉搏动指数 急性肾损伤 心肺转流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以对视交流时不能抑制的大笑为主要表现的额颞叶痴呆(FT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特点。方法分析1例2019年10月18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FT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收集患者脑脊液、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检查资料,并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FTD相关基因检测。结果该患者为66岁女性,隐袭起病,症状逐渐进展,突出表现为与人对视交流时难以控制的大笑,有幼稚、固执等性格变化,有兴趣丧失、易激动等情绪变化,同时有轻微行动迟缓、语速变慢、言语含混等运动及语言障碍。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额颞叶、双侧海马萎缩;PET-CT脑代谢显像示双侧额顶颞叶、海马、枕叶代谢不同程度减低,右侧为著。最终诊断为行为变异型FTD。额颞叶相关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存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致病基因ANXA11基因c.107C>G (p.P36R)突变。结论这是第1例在单纯FTD中发现ALS致病基因ANXA11基因杂合突变的病例,提示ANXA11基因有可能在FT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支持ALS与FTD为谱系疾病的学说。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额颞叶痴呆 行为异常 ANXA11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态与放化疗近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2019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5例行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同时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评估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风险状况,采用美国RTOG及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评估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Spearman′s分析营养状态与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相关性。结果从放化疗开始前到放化疗第4周患者的营养风险呈逐步增加趋势,随后营养风险又逐步下降。NRS 2002评分和PG-SGA评分均与直肠癌放化疗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r=0.26,P<0.05;r=0.31,P<0.01)、上消化道反应(r=0.51,P<0.01;r=0.63,P<0.01)、下消化道反应(r=0.23,P<0.05;r=0.45,P<0.01)、疲劳(r=0.47,P<0.01;r=0.64,P<0.01)均呈正相关,并且PG-SGA和不同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大于NRS 2002。分层分析显示Ⅱ-ⅢB期、<65岁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程度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风险越高患者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通常越大,建议加强直肠癌放化疗期间的动态营养评估及支持。

  • 标签: 直肠肿瘤/同步放化疗法 营养状态 不良反应
  • 作者: 张娜 马宏珍 宋晓彪 梁雄 陈吉 王勇 索日娜 陈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呼和浩特 010050,通辽市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028000,包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01400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包钢医院消化内科,包头 014000,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015000,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01005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以及与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6家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4 168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AP病因,并对不同性别、年龄、AP严重程度的病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校正卡方检验。结果4 168例AP患者病因包括胆源性2 060例(49.4%),高三酰甘油血症608例(14.6%),特发性579例(13.9%),酒精性399例(9.6%),过度进食256例(6.1%)和其他病因266例(6.4%)。男性患者胆源性AP的发生率低于女性[39.2%(917/2 340)比62.5%(1 143/1 828)],高三酰甘油血症性AP、酒精性AP、过度进食性AP和其他病因AP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17.4%(406/2 340)比11.1%(202/1 828),14.9%(349/2 340)比2.7%(50/1 828),7.6%(178/2 340)比4.3%(78/1 828),7.1%(165/2 340)比5.5%(101/1 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3.645、32.693、175.859、19.858、4.001,P均<0.05)。19~59岁患者中胆源性AP占比低于≤18岁和≥60岁患者[42.4%(1 100/2 593)比55.1%(54/98)、61.3%(906/1 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99、134.746,P均<0.016);≥60岁患者中高三酰甘油血症性AP占比低于19~59岁和≤18岁患者[6.9%(102/1 477)比18.9%(491/2 593)、15.3%(1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03、9.430,P均<0.016);19~59岁患者中特发性AP占比高于≤18岁患者[14.8%(384/2 593)比6.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0,P<0.016);19~59岁患者中酒精性AP占比高于≤18岁和≥60岁患者[11.7%(303/2 593)比1.0%(1/98)、6.4%(95/1 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8、29.435,P均<0.016);≤18岁患者中其他病因AP占比高于19~59岁和≥60岁患者[14.3%(14/98)比5.9% (152/2 593)、6.8%(100/1 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559、0.959,P均<0.016)。胆源性AP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患者中的占比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59.6%(336/564)比47.5%(1 522/3 204)、50.5%(20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959、7.814,P均<0.016);高三酰甘油血症AP和其他AP在MAP患者中的占比均最低[12.7%(407/3 204)、4.0%(127/3 204)],与MSAP、SAP患者[23.0%(130/564)、12.2%(69/564)和17.8%(71/400)、17.5%(70/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3、7.874、66.520、126.094,P均<0.016);特发性AP在MSAP患者中的占比最低[0.7%(4/564)],与MAP、SAP患者[16.6%(533/3 204)、10.5%(42/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540、49.369,P均<0.016),且SAP患者中特发性AP占比低于M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3,P <0.016);酒精性AP和过度进食AP在MAP患者中的占比均最高[11.4%(365/3 204)、7.8%(250/3 204)],与MSAP、SAP患者[3.5%(20/564)、0.9%(5/564)和3.5%(14/400)、0.2%(1/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182、23.537、36.358、31.307,P均<0.016)。结论内蒙古地区AP的病因以胆源性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为主。胆源性AP多为女性,好发于≥60岁患者,且多表现为MSAP;高三酰甘油血症性和酒精性AP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多表现为MSAP、SAP;而酒精性AP则多表现为MAP。

  • 标签: 内蒙古地区 急性胰腺炎 病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发ALL患儿403例为研究对象,完善骨髓涂片细胞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结果1.403例患儿中,男240例(59.6%),女163例(40.4%);年龄(5.31±3.46)岁;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374例(92.8%),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 29例(7.2%)。2.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分裂相者311例(77.2%),异常者126例,异常检出率40.5%,其中高超二倍体和超二倍体占15.4%(48/311例)。3.融合基因:融合基因阳性者110例(27.3%),其中TEL/AML1 70例(17.4%)、BCR/ABL 13例(3.2%)、MLL 19例(4.7%),2015年至2018年检出PBX1/TCF3 8例(4.0%),EBF1-PDGFRB 1例(0.5%),SIL/TAL1 6例,占T-ALL的33.3%(6/18例),提高了T-ALL分子异常检出率;BCR/ABL阳性患儿年龄大于MLL、TEL/AML1阳性患儿[(8.01±3.11)岁比(3.89±1.84)岁、(1.56±1.25)岁,P<0.001];PBX1/TCF3阳性患儿年龄[(6.58±4.83)岁]大于TEL/AML1、MLL阳性患儿(均P<0.05);MLL阳性患儿年龄小于TEL/AML1阳性患儿[(1.56±1.25)岁比(3.89±1.84)岁,P=0.001];MLL阳性患儿初发时的白细胞数高于TEL/AML1、BCR/ABL阳性患儿[(76.97±19.87)×109/L比(16.94±2.28)×109/L、(20.53±6.49)×109/L,P<0.05];PBX1/TCF3阳性患儿初发时的白细胞数高于TEL/AML1阳性患儿[(85.75±30.32)×109/L比(16.94±2.28)×109/L,P=0.002];MLL阳性患儿免疫分型以早前B-ALL为主(14/19例),TEL/AML1阳性、BCR/ABL阳性患儿均以普通B-ALL为主(57/70例、11/15例)。4.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PCR3种方法对初发ALL患儿分子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0.5%(126/403例)、69.2%(279/403例)、29.7%(60/2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染色体核型分析与PCR异常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不同性别及年龄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51、0.721),而初发时的白细胞数≥50×109/L组与<50×109/L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51例比107/352例,P<0.001),B-ALL遗传学异常检出率高于T-ALL(275/374例比14/29例,P=0.005)。结论儿童ALL染色体核型以超二倍体比例较高;融合基因分布与年龄、初发白细胞数和免疫分型有关;3种检测方法互相补充大大提高了遗传学异常检出率;T-ALL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低,可能需要新的检测方法。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分子细胞遗传学 临床特征 儿童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糖尿病足 老年病人 皮肤 部位 破溃感染护理 和 自我防护 。 方法 : 选取于年 9 月 -2019 年 10 月本院所收治身患 病人 例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借助随机分组处理方法,将病人平分两组, 各组病人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