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机械工程中,需要通过加热、加压等焊接操作对机械设备的相应部位进行处理,使工件有效接合。虽然当前的焊接工艺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是机械设备自身可能存在内部结构缺陷,在焊接操作中由于人员操作不当也会产生质量缺陷,这些都必须借助焊接无损检测技术对缺陷进行处理,以提高焊接质量。

  • 标签: 机械漏毒 无损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肥胖症等代谢相关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棕色脂肪可诱导机体内源性能量消耗,从而作为此类代谢性疾病的潜在诊治靶点之一。因此准确检测及定量分析棕色脂肪,对治疗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检测棕色脂肪的手段不一,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磁共振成像、间接气体交换测温法、红外线测温法、交感神经张力测定法、棕色脂肪称重等。而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成像参数多及定量检测准等优势,且能够同时检测未激活与激活状态的棕色脂肪,广泛地应用于棕色脂肪检测研究。作者就目前常用于棕色脂肪检测的磁共振成像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棕色脂肪 白色脂肪 磁共振成像 肥胖症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供求形势化的改变以及优质服务的进一步推进使电力企业中电费回收方面要管理更为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营发展和还影响着供电的正常运行。文章就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对在供用企业中合同管理、电费回收的日常管理和法律手段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不断改革进步,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适合电力系统现状的电费回收管理方法,并不断地使该项工作进一步合法化、科学化、规范化,这样的电费回收管理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电力企业 电费回收 管理 分析与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探讨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途径。方法抽取2015年1至2015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2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即颈动脉斑块组144例和颈动脉无斑块组110例。收集其一般资料、颈动脉超声及动态血压检查参数,相关因素行Pearson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年龄、白天收缩压均值、夜间收缩压均值、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呈正相关,与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5)。控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因素后,白天收缩压均值、夜间收缩压均值、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仍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r=0.145、0.170、0.151、0.167,P=0.049、0.023、0.044、0.025)。结论相较血压变异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平均值密切相关。更多地关注血压水平,控制血压平均值和负荷值,可能是减少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动态血压 颈动脉 斑块
  • 简介:摘 要 高校英语写作课程有着较强的应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来讲授写作原则,而学生则是摹写例句范文,所以师生间的互动较少,由此便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很大制约。而基于OBE理念的英语写作课程教学能与实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并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提高和改善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章先研究了高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OBE教育模式,最后针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9家移植中心已开展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KT)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开展ABOi-KT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各中心已开展ABOi-KT和同期ABO血型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c-KT)的临床资料,从组织配型、术前处理方案、术后并发症、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国内现阶段ABOi-KT的效果。结果342例ABOi组和779例ABOc组供、受者相比,(1)年龄、体重指数、供受者关系及术前透析等待时间等没有显著差别;(2)ABO血型:各移植中心O型受者等待名单最长,实施O型受者ABOi-KT,特别是A型给O型的比例最高;(3)HLA配型:两种手术在错配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RA)I类、PAR Ⅱ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4)术前抗CD20单抗的使用根据不同时期应用方案不同;(5)外科并发症:开展ABOi-KT的早期以出血最为常见,现阶段可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与ABOc-KT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6)术后1、3、5、10年移植肾存活率和受者存活率均较高,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较低,与ABOc-KT相当。结论ABOi-KT技术成熟、安全有效,各移植中心可根据需要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ABO血型 不相容 预后
  • 简介:摘 要 一直以来,《高级英语课程》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所以很难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而OBE理念是以实际产出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学习产出进行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气工程企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强诸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将资金投入力度提升上来,充分发挥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价值,给予电气工程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便利性优势,不仅可以满足劳动投入的节约化需求,并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提升上来,防止工作失误现象的出现,促进电气工程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 标签: 智能化技术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20排低碘浓度和低管电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太原市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ACS的患者200例,分别采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检查,分析CTCA成像诊断靶血管狭窄的价值。结果CTCA诊断靶血管平均节段与CA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125,P=0.869)。以CAG诊断靶血管位置为标准评估CTCA,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9%、96.7%、76.8%和98.2%。CAG与CTCA诊断靶血管管腔直径的各节段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CS患者行CTCA成像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高,诊断靶血管位置和狭窄程度与CAG相当。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使用级联模型在CT平扫图像中自动检出肾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至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泌尿系CT平扫并诊断为肾结石的59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患者CT检查时间将患者图像分为两组:肾脏分割模型训练集(30例)和肾结石检出模型测试集(29例)。建模包括:(1)训练肾脏分割的深度学习模型,采用U-Net神经网络,以dice系数评估肾脏分割算法的性能;(2)在肾脏分割的基础上,用阈值算法和区域生长算法检出所得肾脏区域里的结石;(3)测量肾结石各向径线值(长径、中径和短径)和CT值,并将结果返回到结构化报告。由1名医师记录肾结石位置并手动测量肾结石各向径线值(长径、中径和短径)和CT值作为金标准,计算模型自动检出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使用Bland-Altman法分析模型自动测量和医师手工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测试集29例患者,共11 358层CT图像,58个肾脏纳入研究,其中38个肾脏有结石,共有56个结石,20个肾脏无结石。使用U-Net模型对测试集11 358层CT图像进行分割,平均dice系数为0.96;其中10 945(96.36%)层图像分割效果很好,dice系数≥0.90。以肾脏为单位,模型在测试集中检出结石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100%(38/38)、100%(38/38)、100%(20/20);以结石为单位,模型检出结石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100%(56/56)、96.6%(56/58)。结论肾结石检出级联算法可以在CT平扫图像中自动检出肾结石,并自动返回到结构化报告中,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 标签: 肾结石 自动化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抗氧化剂治疗对营养状态、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方便选取该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收入的 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加用抗氧化剂治疗的观察组各 55例,对两组营养状态、抗氧化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指数( 24.91±1.01) kg/m2、白蛋白( 43.25±1.25) g/L、球蛋白( 30.30±1.35) g/L、总抗氧化能力( 560.89±7.22) μm、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 1.34±0.21) μm,对照组体质量指数( 24.10±1.04) kg/m2、白蛋白( 40.20±1.20) g/L、球蛋白( 27.33±1.33) g/L、总抗氧化能力( 535.41±7.29) μm、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 0.98±0.22) μM,两组相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697、 1.021、 1.020、 1.789、 0.691,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9.09%,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21, P>0.05)。结论 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抗氧化剂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营养状态和抗氧化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抗氧化剂 ;营养状态 ;抗氧化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ntioxidant treatment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antioxidant index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10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antioxidant treatment.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tioxidant statu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body mass index ( 24.91±1.01) kg/m2, albumin ( 43.25±1.25) g/L, globulin ( 30.30±1.35) g/L,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 560.89±7.22) μm, Plasma-reduced glutathione ( 1.34±0.21) μm, control group body mass index ( 24.10±1.04) kg/m2, albumin ( 40.20±1.20) g/L, globulin ( 27.33±1.33) g/L, 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 535.41±7.29) μm and plasma-reduced glutathione ( 0.98±0.22) μ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t=0.697, 1.021, 1.020, 1.789, 0.691, P<0.05) ;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9%,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7% ( χ2=0.221, P>0.05) . Conclusion Antioxidant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an further improve their nutritional status and antioxidant index,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tioxidant; Nutritional status; Antioxidant index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經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好发于 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到来后老年人成为该病症的主要发病群体,使得该病症发病率势必会呈现出进一步上升态势 [1]。有研究指出,不良生活习惯为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起病后又会给患者机体新陈代谢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其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所以补充抗氧化剂十分有必要 [2]。为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抗氧化剂治疗对营养及抗氧化状态的影响效果,该次研究方便选取该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收入的 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规治疗与加用抗氧化剂治疗取得的疗效展开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U-Net深度学习网络对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中前列腺癌(PCa)自动分割及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临床怀疑PCa拟行前列腺穿刺的男性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纳入245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PCa组(n=184)与非PCa组(n=61),并随机分为训练集(PCa 129例,非PCa 19例)、验证集(PCa 18例,非PCa 3例)和测试集(PCa 37例,非PCa 39例)。由1名放射科医师依据病理结果在ADC图上勾画PCa癌灶,并通过前列腺腺体分割模型将测试集前列腺腺体自动划分6分区。经过前列腺腺体自动分割等预处理后,采用U-Net深度学习网络进行PCa分割模型的训练。以医师标记结果为金标准,用Dice相似系数(DSC)评价AI模型对测试集PCa癌灶的分割效果。并分别以患者及病灶为单位评价模型对PCa的检出效能,以6分区法评价模型对癌灶自动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测试集中,医师标注癌灶51个,最大径线为(1.9±0.7)cm,6分法癌灶分区456个(PCa区122个、非PCa区334个)。以病灶为单位,AI模型对测试集PCa的分割DSC为(70.2±21.7)%,检出癌灶的灵敏度94.1%(48/51)。以患者为单位,AI模型检出PCa患者灵敏度为97.3%(36/37),特异度为66.7%(26/39),准确度为81.6%(62/76)。AI模型对PCa癌灶定位分区的准确度为90.8%(414/456),对癌区检出的灵敏度为95.1%(116/122),特异度为89.2%(298/334)。结论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 ADC图像中PCa的检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PCa 6分区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预测结果可自动填写入结构化报告,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