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压迫所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基底动脉压迫引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均单纯使用涤纶垫棉作为减压材料,且未使用其他减压方式。手术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于脑干和责任动脉之间放置涤纶垫棉实现减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27例(87.1%)术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3例在术后3个月内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例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Ⅲ级)。5例(16.1%)患者术后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其中3例自愈;1例患者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3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85个月(中位时间为40个月),随访期间有4例(12.9%)复发(BNI分级Ⅳ~Ⅴ级),其中2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另外2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可部分控制面部疼痛。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即刻效果显著,但其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基底动脉 显微血管减压术 涤纶垫棉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4年5月至2021年1月应用Willis覆膜支架(WCS)系统治疗27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17例(63.0%)单纯应用WCS,10例(37.0%)辅助弹簧圈栓塞。随访期间2例发生术后内漏(7%),其中1例(Ⅰ型内漏)自愈,另1例(Ⅲ型内漏)再次置入WCS治愈,其余患者无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无支架移位及内狭窄。改良mRS评分良好率92.6%(25/27)。应用WCS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Willis覆膜支架 随访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压迫所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基底动脉压迫引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均单纯使用涤纶垫棉作为减压材料,且未使用其他减压方式。手术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于脑干和责任动脉之间放置涤纶垫棉实现减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27例(87.1%)术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3例在术后3个月内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例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Ⅲ级)。5例(16.1%)患者术后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其中3例自愈;1例患者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3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85个月(中位时间为40个月),随访期间有4例(12.9%)复发(BNI分级Ⅳ~Ⅴ级),其中2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另外2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可部分控制面部疼痛。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即刻效果显著,但其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基底动脉 显微血管减压术 涤纶垫棉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伽马刀与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TN)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复发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5例MVD术后复发TN患者进入研究,其中接受伽马刀治疗患者40例,接受二次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5例。采用美国Barrow神经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价患者术后疗效及随访3年后疗效,Ⅰ~Ⅲ级定义为疼痛缓解。结果伽玛刀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10周内面部疼痛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二次显微手术治疗组患者麻醉清醒后面部疼痛随即消失,或于随后1周内完全缓解。至术后第3年,随访结果显示,25例伽马刀治疗组患者中疼痛缓解17例(68.0%);17例二次显微手术治疗组患者中疼痛缓解16例(94.1%);2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伽马刀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均为面部麻木,发生率为24.0%;二次显微手术治疗组患者中出现1例偏瘫,余均为面部麻木,并发症发生率为29.4%;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21)。结论对于MVD术后复发TN患者,二次显微外科手术及伽马刀治疗均安全有效,其中显微外科手术疗效优于伽马刀治疗。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伽马刀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WCS)治疗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例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共17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Ⅱ级7例,Ⅲ级2例。动脉瘤最大径为(18±5)mm(11~28 mm),其中大型动脉瘤15个,巨大型动脉瘤2个;瘤颈宽度>4 mm的动脉瘤12个。所有患者均一期行WCS置入血管内重建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有无残留、复发以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8枚WCS。无一例出现治疗相关的急性并发症,如术中动脉瘤破裂、支架移位或塌陷、急性血栓形成等。WCS置入后的即刻DSA显示,3例对比剂轻微内漏进入动脉瘤腔,其中2例经球囊扩张内漏基本消失,1例仍残留轻微内漏;另14例动脉瘤完全闭塞、载瘤动脉血流通畅。17例患者中,10例患者眼动脉闭塞未显影,但均无相关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和出院时头颅CT平扫均未见出血或缺血表现。1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0个月),复查DSA发现1例Ⅲb型内漏(术后第14个月),予再次手术套叠1枚WCS治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未见复发;mRS 0分13例,1分4例。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应用WCS血管内重建治疗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较为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颅底 支架 治疗结果 内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