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酶联免疫法筛查HIV抗体在艾滋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本血站接受检测的60例艾滋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方法将其纳入A组和B组(n=30),A组应用酶联免疫法;B组应用金标斑点法。通过应用酶联免疫法、金标斑点法开展艾滋病诊断工作应用酶联免疫法开展艾滋病诊断工作,得出研究结论。结果:应用酶联免疫法开展艾滋病诊断工作发现,其阳性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酶联免疫法筛查HIV抗体在艾滋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本血站接受检测的60例艾滋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方法将其纳入A组和B组(n=30),A组应用酶联免疫法;B组应用金标斑点法。通过应用酶联免疫法、金标斑点法开展艾滋病诊断工作应用酶联免疫法开展艾滋病诊断工作,得出研究结论。结果:应用酶联免疫法开展艾滋病诊断工作发现,其阳性率为96.67%;应用金标斑点法开展艾滋病诊断工作发现,其阳性率为70.00%。由于应用酶联免疫法开展艾滋病诊断工作所得出的阳性率为96.67%大于70.00%(P

  • 标签: HIV抗体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采用ALT初筛检验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站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无偿献血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B组40例,对前者实施血型、血红蛋白、乙肝表面抗原等血液检测,对后者实施血型、血红蛋白、乙肝表面等血液检测+ALT初筛检验等。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ALT初筛检验和实验室ALT检查结果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血液标本的报废率显著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站血液检测中实施ALT初筛检验,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不报废率,具有在血站血液检测工作中积极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ALT初筛检验 血站 血液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肝检测单试剂阳性献血者不合格率,了解丙肝试剂使用情况,探究丙肝ELISA检测灰区设置的必要性以及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回归问题。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站无偿献血标本,用两种丙肝ELISA检测,阴性标本再次进行核算检测,单试剂阳性的标本实施核酸检测和丙肝确认实验。结果:2种抗-HCV ELISA试剂不相符合率高达52.52%(125/238),但2种试剂无统计学差异;125份单试剂阳性的标本中有5份(4.0%)确认试验为阳性。结论:丙肝ELISA检测灰区设置有必要性,但设置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抗-HCV ELIS A检测单试剂阳性标本假阳性高,我们应根据本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和回归的方案,既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安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

  • 标签: 丙肝检测 单试剂阳性 血液分析 确证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而言,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以及交叉配血的检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其检测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站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以及交叉配血检查等,应用回顾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温抗体(80.00%)、2例冷抗体(4.00%)、8例混合型抗体(16.00%);在正定型中,20例患者存在干扰,其中温抗体8例(40.00%),冷抗体和混合型抗体12例(60.00%)。在反定型中,12例患者存在干扰,其中3例冷抗体(25.00%)9例混合型抗体(75.00%);3例为特异性自身抗体(7.50%),自身抗体+同种抗体为12例(30.00%),无特异性自身抗体为25例(62.50%)。结论: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重要监测手段,应通过干预手段消除干扰,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 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酸检测法检测献血者血液标本乙肝病毒的价值。方法:选取我站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共计29989份,使用核酸检测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对比分析不同诊断方式下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性、漏诊率及窗口期。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检测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站 核酸检测法 乙肝病毒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血站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站30738份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初复检标本,选择146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作为预检标本,对比两组标本检查后的不合格率。结果:在检测合格率方面,初复检标本的合格率为95.19%,预检标本合格率为94.52%;在检测项目类型不合格率方面,初复检标本为3.96%,HBsAg为0.23%,HCV-Ab为0.11%,HIV-Ab为0.08%,梅毒检测为0.30%。在预检标本不合格率方面,ALT为4.10%,HCV-Ab为0.68%,核酸为0.68%。结论:对血站输血检验做好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升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输血检验质量 输血安全性 影响分析 核酸检测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在诊断梅毒中血清梅毒螺旋体 IgM型抗体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8.7~2019.8我院收治的 68例确诊为梅毒的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均进行 TP-DNA检测、 TP-IgM检测,比对两组两种检测方式阳性率、不同时期梅毒患者 TP-IgM检出率。结果: TP-IgM检测法阳性率高于 TP-DNA检测法,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采用 TP-IgM检测中二期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一期梅毒、三期梅毒,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在梅毒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清梅毒螺旋体 IgM型抗体检测,检测准确率较高,对二期梅毒患者检出效果更优。

  • 标签: 血清梅毒螺旋体 IgM型抗体 梅毒 鉴别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降钙素原( PCT )、 C- 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计数( WBC )包括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 NC )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 应 用价值。方法 选择 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100 例 小儿肺炎患者作为 本次的 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肺炎 32 例 (细菌组) ,支原体肺炎 34 例 (支原体组) ,病毒性肺炎 34 例 (病毒组) 。另外选择同期 来 我院进行 健康 体检的 100 例健康 儿童 作为对照组。比较 所有观察对象 血清 PCT 、 CRP 、 WBC 、 NC 水平 。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细菌组、支原体组及病毒组患儿 血清 PCT 、 CRP 、 WBC 、 NC 水平 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细菌组 血清 PCT 、 CRP 、 WBC 、 NC 水平 高于支原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支原体组 血清 PCT 、 CRP 、 WBC 、 NC 水平 高于病毒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检测 血清 PCT 、 CRP 、 WBC 、 NC 水平 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 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小儿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自身抗体 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38 例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患者 作为 AIH 组 , 同期我院收治的 36 例非 AIH 肝炎患者 作为非 AIH 组,选择 2019 年 7 月 -2019 年 12 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健康体检者 40 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观察对象 进行自身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 -M2 ( AMA-M2 )、抗肝肾微粒体 -1 抗体 ( LKM-1 )、抗肝细胞胞质抗原 -1 抗体 ( LC-1 )、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 ( SLA/LP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 ANA ),并 对 各 检测指标 进 行 比 对 分 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AIHA 组及非 AIH 组患者 AMA-M2 、 LKM-1 、 LC-1 及 SLA/LP 阳性率 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非 AIH 组比较, AIH 组患者 AMA-M2 、 LKM-1 及 SLA/LP 阳性率明显 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 LC-1 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检测 ANA 、 AMA-M2 、 LKM-1 、 LC-1 及 SLA/LP 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抗体 诊断价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常规生化、血常规 检测在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9 月 我 院 收治 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8 例作为 研究 组,选取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来我院 健康体检 的健康人群 38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常规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 ,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常规生化指标 血常规指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 DW)水平检测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 临床 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8 月 我 院收治的贫血患者 96 例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 其中 48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缺铁组, 48 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地中海组; 另 外选择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 48 例作为对照组 。 比较所有观察对象的 血液检测 指标水平 , 主要包括 MCH、 MCV、 R DW水平及 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贫血鉴别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铁组、地中海组 MCV 、 MCH 水平 均明显降低, RDW 水平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缺铁组比较,地中海组 MCV 、 MCH 水平 均明显升高, RDW 水平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MCH、 MCV及 R DW水平检测在贫血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鉴别贫血类型,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贫血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检测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 (R DW)、尿酸 (UA)、脑钠肽 (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 (CHF)诊断中的 临床应用 价值。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 我 院 收治 的 CHF患者 102 例作为 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心功能 (NYHA)分级分为 NHYA II 组、 NHYA III 组、 NHYA IV 组,每组分别有患者 36 例、 34 例 32 例;另外选择 同期住院的心功能正常患者 100 例作为对照组, 检测所有观察对象血清 R DW、 UA、 BNP水平 。结果 NHYA II 组、 NHYA III 组、 NHYA IV 组患者 血清 R DW、 UA、 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增高,患者 血清 R DW、 UA、 BNP水平逐渐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通过检测 CHF 患者 血清中 R DW、 UA、 BNP 水平可以协助临床医师更好地早期诊断心衰,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较高 。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尿酸 脑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