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学佛的人通常讲我们修行嘛,要修这个心。这个心是什么样的心呢?有人说是平常心。什么是平常心?荣辱不惊。有人说是如如不动的心。什么是如如不动的心呢?不动,这个用词是没有错的,但是有时候可能我们会理解偏了:一学佛啊,这个心不是如如不动,而是像石头一样,太坚硬太冷漠。

  • 标签: 平常心 学佛 修行 荣辱
  • 简介:入佛“三知”是指我们作为在家人要进入佛门、要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知道的三件事情。它是我们学佛的基础。

  • 标签: 知止 学佛 修行
  • 简介:在家佛教徒有哪几种戒呢?大概来说有三种。第一种是五戒,其次是八关斋戒,再就是菩萨戒。现在我把顺序倒过来,用最简单的话解释。菩萨戒不论在家、出家,谁都可以受,受菩萨戒就意味着:我愿意做菩萨,所以我自愿接受菩萨所应该做和所不应该做的那种约束。

  • 标签: 艺术 戒律 菩萨戒 佛教徒 五戒 斋戒
  • 简介: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作为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止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

  • 标签: 修行 外部环境 是非 抱怨
  • 简介:第三个影响命运的要素是“缘”。缘就是缘分。缘分怎么样.有多重因素。佛教里缘的含义非常丰富。我们看这个缘字,左边就是个绞丝旁,缘字的意思,意味着一个人、一个事物跟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联系是多方面的。

  • 标签: 缘分 事物 佛教
  • 简介:“禅心三无”的第二个“无”是“无悔”。悔是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态度。人的心灵很有意思:《药师经》里讲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俱生神,随时都在记录我们的言行和心念。儒家说每个人心灵在最深层面都有一种功能,就是良知,简单说就是“良心”。

  • 标签: 禅心 “无” 心灵 人心 儒家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