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周期素结合蛋白(CacyB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于济南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的肺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标本各6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癌和正常癌旁组织中CacyBP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和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H1299、H460和H1975)中CacyBP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将siRNA、siCacyBP-1、siCacyBP-2、慢病毒包装质粒shNC和shCacyBP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记为siNC组、siCacyBP-1组、siCacyBP-2组、shNC组和shCacyBP组),将对照质粒和Flag-CacyBP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记为NC组和Flag-CacyBP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平板克隆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周期情况,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或过表达CacyBP A549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Snail1、Vimentin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结果CacyBP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41±0.23,高于正常癌旁组织(0.11±0.04,P<0.05)。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H1299、H460和H1975)CacyBP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5±0.01、0.38±0.01、0.32±0.01和0.41±0.01,均高于16HBE细胞(0.03±0.01,均P<0.05);RT-PCR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与siNC组[吸光度(A)值为1.54±0.03]比较,siCacyBP-1组和siCacyBP-2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分别为1.38±0.04和1.34±0.03,均P<0.05)。shNC组细胞克隆形成数为(41.33±3.21)个,高于shCacyBP组[(22.00±3.61)个,P<0.05]。shCacyBP组细胞G1期占比为(61.35±5.45)%,高于shNC组[(49.61±1.54)%,P<0.05];S期占比为(25.41±3.21)%,低于shNC组[(38.68±0.46)%,P<0.05]。shCacyBP组细胞迁移率为(12.67±0.71)%,低于shNC组[(35.50±2.07)%,P<0.05]。shNC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数量分别为(406.33±7.37)个和(92.33±8.50)个,高于shCacyBP组[分别为(224.67±10.01)个和(66.00±7.94)个,均P<0.05]。与siNC组相比,敲低CacyBP的表达,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N-cadherin、Vimentin、Snail1和p-Akt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NC组相比,Flag-CacyBP组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Vimentin、Snail1和p-Akt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可逆转上述结果。结论CacyBP通过调控Akt通路的活性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钙周期素结合蛋白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探讨适用本科生流行病学课程的优化教学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科学思路和依据。本研究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设计,以选修肿瘤流行病学课程的A医科大学和B医科大学2018级预防医学系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A医科大学肿瘤流行病学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B医科大学采用“一核四维”创新教学模式授课。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法对B医科大学学生课后自我认知、授课教师教学满意度和备课时间进行调查;采用课后测试方法比较两校学生肿瘤流行病学课程成绩差异。结果显示,在B医科大学58名学生中,94.83%(55/58)学生表示熟悉了常见的流行病学研究类型,86.21%(50/58)学生表示掌握了筛查研究的评价指标。在B医科大学9名授课教师中,7人表示新教案有助于学生学习肿瘤流行病学前沿进展知识,8人表示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的B医科大学学生课后测试成绩为(50.34±4.90)分,显著高于A医科大学学生成绩(46.21±4.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01)。综上,肿瘤流行病学课程优化教学模式获得学生和授课教师的好评,具有提升学生对肿瘤流行病学的掌握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肿瘤流行病学教学效果的潜能。

  • 标签: 流行病学 教育 课程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ESCCAL-1对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食管癌细胞株KYSE450分为5组:KYSE450组(正常KYSE450细胞)、shRNA-ESCCAL-1组(感染敲除ESCCAL-1慢病毒)、shRNA-NC组(感染干扰对照慢病毒)、OE-ESCCAL-1组(感染过表达ESCCAL-1慢病毒)和OE-NC组(感染过表达对照慢病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ESCCAL-1的表达。各组细胞与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M1极化标志物HLA-DR、iNOS、CD86和M2极化标志物Arg-1、CD163、CD206的表达及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THP-1细胞经100 ng/ml佛波酯刺激48 h后,细胞呈贴壁生长,CD11b和CD36表达水平均升高,表明THP-1细胞成功分化为巨噬细胞。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与经不同处理的食管癌KYSE450细胞株共培养24 h后,shRNA-ESCCAL-1组与shRNA-NC组相比、OE-ESCCAL-1组与OE-NC组相比,M1极化标志物HLA-DR、iNOS、CD86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hRNA-NC组相比,shRNA-ESCCAL-1组M2极化标志物Arg-1、CD163、CD206表达均下降[8.54±0.29比11.83±0.69,12.0±0.3比24.5±0.8,2.05±0.23比14.54±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4、27.38、19.31,均P<0.01);与OE-NC组相比,OE-ESCCAL-1组M2极化标志物Arg-1、CD163、CD206表达均升高[32.60±1.14比14.20±0.20,43.7±1.5比25.1±1.2,35.8±0.7比13.6±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8、-17.24、-43.98,均P<0.01)。与shRNA-NC组相比,shRNA-ESCCAL-1组干扰素γ表达水平降低[(6.3±1.5)pg/ml比(20.0±2.6)pg/ml,t=7.75,P=0.001];与OE-NC组相比,OE-ESCCAL-1组白细胞介素1RA表达水平升高[(3 167±306)pg/ml比(467±176)pg/ml,t=-13.27,P<0.0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lncRNA ESCCAL-1可以促进巨噬细胞转化为M2表型。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巨噬细胞极化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肾移植术后护理中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方法 研究对象截取我院收治70例行肾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基于随机双盲法下均分为人数相等(各35例)的常规组和观察组,分别于肾移植术后予以2组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观察对比并评价2组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于常规组,观察组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率及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常规护理 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周期素结合蛋白(CacyB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于济南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的肺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标本各6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癌和正常癌旁组织中CacyBP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和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H1299、H460和H1975)中CacyBP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将siRNA、siCacyBP-1、siCacyBP-2、慢病毒包装质粒shNC和shCacyBP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记为siNC组、siCacyBP-1组、siCacyBP-2组、shNC组和shCacyBP组),将对照质粒和Flag-CacyBP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记为NC组和Flag-CacyBP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平板克隆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周期情况,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或过表达CacyBP A549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Snail1、Vimentin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结果CacyBP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41±0.23,高于正常癌旁组织(0.11±0.04,P<0.05)。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H1299、H460和H1975)CacyBP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5±0.01、0.38±0.01、0.32±0.01和0.41±0.01,均高于16HBE细胞(0.03±0.01,均P<0.05);RT-PCR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与siNC组[吸光度(A)值为1.54±0.03]比较,siCacyBP-1组和siCacyBP-2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分别为1.38±0.04和1.34±0.03,均P<0.05)。shNC组细胞克隆形成数为(41.33±3.21)个,高于shCacyBP组[(22.00±3.61)个,P<0.05]。shCacyBP组细胞G1期占比为(61.35±5.45)%,高于shNC组[(49.61±1.54)%,P<0.05];S期占比为(25.41±3.21)%,低于shNC组[(38.68±0.46)%,P<0.05]。shCacyBP组细胞迁移率为(12.67±0.71)%,低于shNC组[(35.50±2.07)%,P<0.05]。shNC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数量分别为(406.33±7.37)个和(92.33±8.50)个,高于shCacyBP组[分别为(224.67±10.01)个和(66.00±7.94)个,均P<0.05]。与siNC组相比,敲低CacyBP的表达,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N-cadherin、Vimentin、Snail1和p-Akt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NC组相比,Flag-CacyBP组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Vimentin、Snail1和p-Akt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可逆转上述结果。结论CacyBP通过调控Akt通路的活性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钙周期素结合蛋白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3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地区肺癌高危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依从性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以浙江、安徽和辽宁3个省份作为研究现场,招募17 983名40~74岁肺癌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癌症风险评估问卷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疾病既往史和癌症家族史等信息;从项目参与医院获取LDCT检查的研究对象资料。筛查依从性采用筛查参与率表示,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DCT筛查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7 983名研究对象年龄为(56.52±8.22)岁,男性占51.9%(9 332名);曾经吸烟(包括目前吸烟和既往吸烟)者占69.5%(12 495名);共计6 269例接受了LDCT筛查,筛查参与率为34.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50~69岁年龄组、女性、被动吸烟者、饮酒者、有肺癌家族史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者更易进行LDCT筛查;而目前吸烟人群的LDCT筛查依从性较低。结论中国城市地区肺癌高危人群LDCT筛查依从性仍有待提高;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肺癌家族史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与筛查依从性有关联。

  • 标签: 肺肿瘤 早期诊断 横断面研究 低剂量螺旋CT 筛查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利多卡因与胺碘酮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有60例,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胺碘酮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两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结论使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比较好,可以使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利多卡因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呼吸衰竭患者的合理急诊急救措施。方法随机在2017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我收集接受急诊急救治疗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呼吸衰竭患者中选择45例为研究对象,在接受常规的临床急救处理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呼吸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及胆碱酯酶含量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的PaO2水平、碱酯酶含量远高于治疗前,PaCO2水平pH值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急救处理的同时联合呼吸机治疗,可有效使血气分析水平得到改善,疗效更佳。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衰竭 急救措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联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指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3联用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联用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3联用药 幽门螺杆菌 胃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疾病的方法。方法本文中以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0例。6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症状明显、早期诊断为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疾病,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并及时给予该组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法加以治疗。另外33例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发现患者患有慢阻肺的同时并发肺结核疾病,将其命名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在确诊疾病后立即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易发生误诊或漏诊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医生在给患者下诊断时要提前为老年慢阻肺患者做好并发肺结核疾病的治疗打算,一旦发现疾病,立即给予相应的治疗。

  • 标签: 老年慢阻肺 肺结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予以急诊抢救干预的实用价值。方法随机调查2017年7月-2018年10月,于我收集接受治疗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随机序列法分组,分至对照组42例,分至观察组42例。分别予以多常规治疗和急诊抢救治疗。结果(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同比观察组,偏低些(P<0.05)。(2)治疗前,两组PaCO2(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血氧分压)及其RR(呼吸频率),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同比观察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结论急诊抢救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收效更令人满意,因此,临床应用予以推荐。

  • 标签: 呼吸衰竭 急诊 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