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下颌智齿拔除后迟发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的下颌智齿拔除患者病例692例。结果 迟发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01%(7例),单因素分析发现迟发性感染的发生与Winter分类(p=0.003)、智齿位置(p=0.003)、高血压(p=0.011)和止血剂使用(p=0.008)显著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智齿位置(OR=7.75;p=0.0163)、高血压(OR=7.60,p=0.013)和止血剂使用(OR=6.87,p=0.0022)与迟发性感染发生显著相关。高血压、止血剂使用和牙位被发现是迟发性感染的关键因素。结论高血压、止血剂使用和智齿位置被发现是迟发性感染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存在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观察。

  • 标签: 下颌智齿 拔除 迟发性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 Meta 分析。本研究采用 RevMan5.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 5 篇研究,包括 1353 名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阿司匹林组 (OR=2.42, 95% CI: 1.84-3.18, P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Meta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软骨综合鼻整形术中获取的鼻中隔软骨形态参数,为临床应用鼻中隔软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2014年3月至2021年6月,北京米扬丽格医疗美容门诊部行鼻中隔软骨综合鼻整形患者732例,男59例、女673例;年龄18~42(27±6)岁。术中保留12 mm的L形鼻中隔软骨支架获取移植用鼻中隔软骨,测量获取的鼻中隔软骨长度、宽度、面积和最大厚度、最小厚度,做记录分析。结果鼻中隔软骨综合鼻整形中获取的鼻中隔软骨长度1.2~3.5 cm,平均2.16 cm;宽度1~3 cm,平均1.84 cm;面积1.43~10.5 cm2,平均4.04 cm2;最大厚度0.5~3.0 mm,平均1.92 mm;最小厚度0.2~2.0 mm,平均0.92 mm。结论中国人鼻中隔软骨综合鼻整形中,保留12 mm的L形鼻中隔软骨支架较合适。

  • 标签: 鼻中隔软骨 鼻整形 移植 测量
  • 简介:摘要5岁女童因出生后发现双眼视力差于2021年5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体检提示:双眼高度近视、双眼内斜视、水平震颤、双眼底高度近视改变,追问病史后发现,患儿出生后头颅枕部囊性肿物膨出,查头颅CT提示:枕部颅板缺损伴脑膜膨出,未作治疗,目前枕部肿物已自行消退。考虑患儿的眼部表现及颅骨改变,可能符合Knobloch综合征,后经全外显子基因检测V4发现,患儿为致病基因COL18A1的复合杂合变异,Knobloch综合征明确,该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典型特征是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和枕部脑膨出,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基因治疗可能是未来应对Knobloch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脑膜膨出 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脱离 胶原ⅩⅧ型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阻滞剂能否降低和拮抗α1AR激活导致的大鼠门静脉高压,为临床治疗门静脉高压提供新思路。方法α1AR激动剂选用去氧肾上腺素,α1AR阻滞剂选用阿呋唑嗪,采用门静脉穿刺注射给药并测量门静脉压力。将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所有大鼠均在给药前测量基础门静脉压力;对照组大鼠按体重经门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L/g),门静脉高压模型组大鼠经门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1.5 μg/g),以上两组在给药5和10 min后分别测量门静脉压力;阿呋唑嗪治疗组大鼠经门静脉予去氧肾上腺素(1.5 μg/g)5 min后测压,再予阿呋唑嗪(0.9 μg/g),在5 min后再次测压;阿呋唑嗪预防组大鼠经门静脉给予阿呋唑嗪(0.9 μg/g)预处理1 min后测压,再予去氧肾上腺素(1.5 μg/g),在1、5和10 min后测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门静脉高压模型组、阿呋唑嗪治疗组和阿呋唑嗪预防组分别有4、6、8、5只大鼠门静脉穿刺成功。门静脉高压模型组大鼠给药5和10 min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18.045±7.636)、(15.515±5.440) mmHg(1 mmHg=0.133 kPa) ,均高于给药前[(8.452±2.830)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2.82,均P<0.05)。阿呋唑嗪治疗组大鼠在注射阿呋唑嗪5 min后,门静脉压力为(10.088±3.743) mmHg,低于本组注射去氧肾上腺素5 min后[(16.146±4.324) mmHg ]和门静脉高压模型组注射去氧肾上腺素10 min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2.22,均P<0.05)。阿呋唑嗪预防组大鼠给药前,注射阿呋唑嗪后,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后各时间点的门静脉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α1AR是参与门静脉压力调节的重要因素,其阻滞剂能降低和拮抗α1AR激活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对防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α1肾上腺素受体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1与早发冠心病(PCH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经临床诊断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PCHD患者160例为研究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1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CL2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CCL21水平。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CHD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CL21对PCHD的预测价值。结果PCHD组患者的血清CCL21水平高于对照组[(147.24±16.89)ng/L比(114.82±18.4)ng/L,t=3.597,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舒张压和血清CCL21水平为PCHD的独立影响因素(OR=3.437,P=0.004;OR=1.034,P=0.006;OR=2.059,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当血清CCL21水平取132.43 ng/L时,诊断PCHD效能最佳,敏感度为87.3%、特异度为75.2%。结论血清CCL21水平与PCHD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趋化因子CCL21 早发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趋化因子作为一种小分子分泌型细胞因子,是定向趋化迁移的诱导剂,通过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相互作用,介导白细胞迁移,影响造血功能和血管生成。根据4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的定位顺序,趋化因子可分为CC、CXC、CX3C和C 4个亚家族。大量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RA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免疫系统中趋化因子的作用及其4个亚家族在RA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及分析,以期为阐明R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趋化因子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间本中心收治的12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常规给予祛痰、平喘、抗过敏等对症治疗,把患儿随机分为红霉素组与阿奇霉素组,分别为63例、64例,红霉素组口服红霉素治疗,阿奇霉素组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红霉素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为(3.81±0.35)mg/L、白细胞计数(WBC)为(9.43±0.91)109/L,阿奇霉素组分别为(2.76±0.23)mg/L、(7.60±0.72)109/L,均显著小于红霉素组(P<0.05);红霉素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37%(50/63),阿奇霉素组为92.19%(59/64),显著高于红霉素组(P<0.05);红霉素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0%(8/63),阿奇霉素组为7.81%(5/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助于改善血清炎症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红霉素 阿奇霉素 血清炎症指标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串联第二足趾组合甲瓣移植修复桡骨并拇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9年12月,我科收治桡骨并拇指缺损患者4例,按术前设计切取对健侧腓骨皮瓣及第二足趾组合甲瓣,将二者串联后移植于受区,同时修复桡骨缺损和全形再造拇指,腓骨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第二足趾剩余组织组合覆盖趾创面。结果术后4例腓骨皮瓣及再造拇指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10~16个月,平均13个月,外形美观,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3分,功能恢复81%。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2例。供区外形、功能良好。结论游离腓骨皮瓣串联第二足趾组合甲瓣能够一次手术解决多部位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改善患肢功能,恢复肢体外观,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第二足趾 拇指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血清抗百日咳毒素免疫球蛋白G(AntiPT-IgG)水平检测对疑诊百日咳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10例百日咳疑似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及其特异核酸PCR检测,其中78例留取血清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ntiPT-IgG水平。结果细菌培养与PCR组阳性率分别为21.8%和3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8,P>0.05)。咳嗽病程<2周病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1%,明显高于2~4周(14.3%)与>4周(9.1%)病例(χ2=6.522,P<0.05)。<2周病例PCR阳性率(39.6%)也明显高于咳嗽2~4周(25.7%)、>4周病例(13.6%)(χ2=6.126,P<0.05)。78例患儿血清AntiPT-IgG水平为(75.727±78.454) IU/mL,其中<2周和2~4周AntiPT-IgG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909 IU/mL和20.948 IU/mL,阳性率分别为14.7%和38.1%。>4周和恢复期AntiPT-IgG水平分别为(79.281±68.254) IU/mL、(107.242±75.750) IU/mL,阳性率分别为39.1%、57.1%。结论疫苗时代,应综合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辅助临床诊断百日咳。咳嗽病程<2周可疑患儿细菌培养和特异核酸的病原检测阳性率高,咳嗽病程4周后血清学检测辅助诊断更为有效。

  • 标签: 百日咳 细菌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 血清抗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作为移植物改善鼻尖形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9年6月,北京米扬丽格医疗美容门诊部对622例患者行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重塑鼻尖,其中男28例,女594例,年龄18~42岁,平均27.47岁。用鼻中隔、耳软骨做鼻中隔延伸移植物、撑开移植物、鼻尖移植物,重塑鼻尖形态。结果622例患者手术后鼻外形获得显著改善,鼻尖形态自然、圆润,同时无鼻中隔黏膜破损、假体外露、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6年,除12例患者出现轻度鼻尖下旋,余610例鼻尖形态稳定,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重塑鼻尖形态可获得满意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鼻整形方法。

  • 标签: 外科,整形 鼻中隔软骨 耳软骨 鼻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上肢软组织及大段骨骼、肌腱等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上肢大段骨缺损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4~52岁,平均31.5岁;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缺损。根据软组织缺损种类、部位和大小(长短)情况做好术前设计,修复骨、软组织缺损的同时,自小腿供区取材修复血管、神经、肌腱组织缺损。术后定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腓骨(皮)瓣均成活良好,经平均15(8~36)个月随访,患者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供区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满意。按Enneking系统进行评分,平均为25.9分:优4例,良3例。结论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游离移植特别适合上肢的大段骨(皮)缺损修复,并且可一个供区同时解决皮肤、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缺损问题,修复效果好。

  • 标签: 腓骨(皮)瓣 上肢 大段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百日咳再现原因复杂,与疫苗免疫效力持久性不足、疫苗接种策略差异、流行病学特征改变、抗生素耐药、百日咳鲍特菌的变异、诊断标准的改进及监测系统的完善度等因素均有关。疫苗接种后,由于自然感染病例减少,导致当前百日咳流行规律已经发生改变。由于人群群体免疫水平下降,经母体胎传给新生儿的血清抗体滴度降低,导致未接种疫苗的婴儿早期免疫水平不足,1岁以下的婴儿易出现重症病例。由于疫苗免疫效力并不持久,儿童、青少年也是百日咳的易感人群,感染后表现以慢性咳嗽较为常见,成人病例可因症状不典型或隐匿性感染难以引起重视,成为婴儿感染的传染源。为了加强百日咳的诊治能力,有必要改进诊断标准、关注细菌变异与耐药、加强百日咳的监测、寻求更为优化的免疫接种策略及进行新疫苗的开发。现就当前百日咳再现原因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百日咳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百日咳再现 原因 免疫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注射隆鼻后形态不佳,手术修复术的特点和方法。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米扬丽格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就诊羟基磷灰石注射隆鼻形态不佳女性患者62例(年龄20~45岁,平均32岁)要求鼻修复。术前使用三维CT鼻部重建,定位注射物层次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术中采用肿胀分离合并夹捏方法去除羟基磷灰石,同期使用膨体-自体腹直肌筋膜复合体隆鼻背,自体肋软骨鼻尖重建。结果62例患者术中无皮肤穿孔,术后无皮肤缺血坏死、无感染及软骨外露发生。随访6~18个月,皮肤厚度增加、无移植物显形、无皮肤凹凸不平、无潮红反应。60例获得满意效果,2例因注射物过于表浅,为保证皮肤血运安全未全部去除,术后皮下可触及散在细小颗粒物,无不适症状,获基本满意效果。结论用肿胀分离+夹捏方法去除羟基磷灰石,同期使用膨体-自体腹直肌筋膜复合体隆鼻背,自体肋软骨鼻尖重建,可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羟基磷灰石 自体腹直肌筋膜 自体肋软骨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切取部分第2足趾与甲瓣瓦合移植、改良再造拇指外观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15年4月-2019年12月,切取部分第2足趾与甲瓣组合移植改良再造拇指12例,平均年龄28.5岁,拇指缺损平面III~V度。根据拇指缺损情况,于同侧足第1、2足趾设计切口,切取共干的第2足趾部分组织和甲瓣,将切取的甲瓣横向移位与第2足趾瓦合,弥补再造指诸多足趾特征及缺陷。供区第2足趾剩余软组织组合覆盖趾创面。定期随访。结果临床应用12例,供、受区创口一期闭合。经6~26(平均14)个月随访(门诊随访),再造指均成活良好,外形美观,功能正常。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手功能评定:优9例,良3例。所有患者生活自理,供区足部外形、功能良好。结论部分第2足趾瓦合甲瓣移植再造拇指缺损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足趾外观,再造指外形逼真、美观,功能较好。

  • 标签: 拇指再造 第2足趾 甲瓣 组织移植 拇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治疗后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2例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排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和研究组(51例,采用急诊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事故发生率。结果:通过术后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手术效果及不良事故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急诊手术方式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手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并降低术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手术治疗 重症胸部创伤 创伤性休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自本院妇产科中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5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其中25例实施腹部超声检查,设为参照组,另25例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检查符合率。结果:观察组卵巢囊肿蒂扭转检出率为94.00%显著高于参照组68.00%,P<0.05。结论:卵巢囊肿蒂扭转使用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发现经阴道超声疾病检出率更高,误诊率低。

  • 标签: 腹部超声检查 阴道超声检查 卵巢囊肿蒂扭转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Notch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机体多种器官的生理病理过程。Notch信号失调可导致包括风湿免疫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因此本文通过对Notch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Notch信号通路 风湿性疾病 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法及传统助产法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6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助产方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方法,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法。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发生情况、会阴水肿发生情况及会阴裂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围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水肿及会阴裂伤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围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的情况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中,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法的效果优于传统助产法,能够减少会阴侧切,减少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减轻会阴损伤及会阴疼痛的程度,同时减少新生儿窒息率,保证母儿安全。

  • 标签: 自然分娩 会阴损伤 助产 初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