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已有研究证实,对糖尿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积极干预,能够有效地减慢或推迟其发展为糖尿的进程,从而降低糖尿的发病率。

  • 标签: 糖尿病 高危人群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阿仑膦酸钠与钙尔奇D联合的方法对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糖尿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0例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5例。A组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与钙尔奇D联合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再次出现骨质疏松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结论应用阿仑膦酸钠与钙尔奇D联合的方法对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糖尿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钙尔奇D 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护理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患者化疗期护理质量、血糖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至12月,共82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对比法,其中42例接受个体化护理,40例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期护理质量、血糖控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个体化护理组在化疗期护理质量、血糖控制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个体化护理组患者的化疗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护理措施执行率更高,血糖平稳度更好。结论: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恶性肿瘤合并糖尿患者在化疗期的护理质量,改善血糖控制情况。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重视个体化护理对这类患者的重要性,提高护理水平,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恶性肿瘤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奇台县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女普查,发现奇台县已婚妇女的常见、多发病。方法对2011-2012年6300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女普查。结果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病变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结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炎症患病率较高,而绝经后妇女的肿瘤患病率较高,通过普查可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 标签: 妇女病普查 生殖道炎症 生殖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BX20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的关系,探索先天性心脏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确诊的353例中国汉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06例,女147例;中位年龄为1岁9个月,年龄范围为0~13岁,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50例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编码TBX20基因的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并进行测序分析。分别应用SIFT、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软件和PrDSM模型集成软件对发现的错义突变和同义突变进行致病性预测。结果研究发现2个新错义突变,2个新同义突变。在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房间隔缺损的患儿中发现新错义突变c.361A>T(I121F);在1例法洛氏四联症合并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中发现新错义突变c.785C>T(T262M)。在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发现新同义突变c.666C>T(N222N);在1例法洛氏四联症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儿中发现新同义突变c.786G>C(T262T)。这些变异在对照组儿童中均未检测到。I121F、T262M、N222N、T262T均位于高度保守的T-box DNA结合结构域内。致病性预测表明除T262T致病可能较小外,I121F、T262M和N222N均为致病性突变,影响蛋白质功能。结论TBX20基因突变在中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首次将TBX20基因突变与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疾病联系起来,拓宽了TBX20基因突变的疾病谱。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基因突变 转录因子 TBX2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莫沙比利、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2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患者治疗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87例患者接受莫沙比利、雷尼替丁联合治疗;B组113例患者接受莫沙比利、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就组间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B组患者97.35%,明显高于A组患者87.36%(P<0.05);在复发率方面,B组患者12.39%,明显低于A组患者24.14%(P<0.05)。结论临床面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时,对其实施莫沙比利、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莫沙比利 雷贝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介入手术麻醉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在我院行先天性心脏介入手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予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药物对患儿血流动力学,麻醉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麻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亦无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介入手术麻醉中效果好,有利于患儿提早拔管时间,缩短治疗周期。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B-ALL)CD19 CAR-T细胞治疗缓解后的维持治疗,观察单独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和供者T淋巴细胞对CD19 CAR-T细胞扩增的影响。方法1例难治B-ALL患者,CD19 CAR-T(鼠源,克隆号:FMC63)细胞治疗后桥接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再次复发。接受CD19 CAR-T(可变区人源化的FMC63)细胞治疗再次缓解,缓解后先后接受单独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供者T淋巴细胞的维持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细胞因子水平、CD19 CAR-T细胞比例、CD19 CAR的DNA表达变化,观察骨髓白血细胞比例及供者嵌合情况。另外,通过制备小鼠CD19 CAR-T(FMC63)细胞,并将CAR-T细胞注射至同窝小鼠体内,14 d后,再次注射同窝小鼠的B淋巴细胞,在此过程中观察CAR-T细胞、B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D19 CAR的DNA表达,以此来模拟临床治疗过程。结果①患者输注人源化CD19 CAR-T细胞后第14天,疗效评估达完全缓解(CR),供者嵌合率为99.76%,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1级。②人源化CD19 CAR-T细胞治疗缓解后,单独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维持治疗,输注后第24天出现移植物抗宿主(GVHD),患者GVHD期间伴有外周血CD19 CAR-T细胞比例及CD19 CAR DNA水平的升高,并随GVHD缓解下降。过程中患者维持CR且供者嵌合率为99.69%。③随后单独输注供者T淋巴细胞维持治疗,回输后第12天患者出现GVHD,而患者外周血CD19 CAR-T细胞比例及CD19 CAR的DNA水平并未出现再次升高。过程中患者维持CR且供者嵌合率为99.87%。④C57小鼠体内试验证实,CAR-T细胞输注后小鼠体内CAR-T细胞扩增及DNA表达上调,同时CD19+ B淋巴细胞耗竭。之后输注CD19+ B淋巴细胞,CD19 CAR-T细胞扩增和CD19 CAR的DNA表达再度上调。结论供者造血干细胞、供者T淋巴细胞的单独输注,可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B-ALL接受CD19 CAR-T治疗缓解后的维持治疗手段,且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诱发GVHD同时出现CD19 CAR-T细胞和CD19 CAR的DNA表达上调,有可能进一步清除残留灶。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复发 CAR-T细胞 供者造血干细胞 供者T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作者: 李维 李青 邓琦 张会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和医院淋巴瘤内科,中美淋巴瘤血液诊治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临床学院,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天津 30019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脊髓累及合并心脏病患者疗效。方法对1例62岁男性患者应用CAR-T治疗二线诱导缓解治疗后达部分缓解的脊髓累及合并心脏的DLBCL。回输细胞数2×106/kg。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心功能异常,毒性可耐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为I级,无中枢毒性。患者CAR-T后6个月出现脑部病变,病情进展。CAR-T治疗后11个月死于病情进展。结论对于脊髓累及合并心脏的复发DLBCL患者,在心脏专家的共同诊治下CAR-T治疗是可行的,部分患者可能会从CAR-T治疗获益。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脊髓累及 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