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中晚期手掌碾压伤术后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手掌部碾压伤且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2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关节松动、超声波、肌肉力量训练、作业训练等治疗,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上肢综合功能(DASH评分)、手部力量(握力大小)、手部灵活性(采用9孔木插板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的DASH评分、9孔木插板评分、握力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DASH评分、9孔木插板时间、握力值分别为(31.0±10.1)分、(22.7±4.1)s、(25.7±5.1)kg,与常规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手掌部碾压伤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手部的粗大及精细功能,促进手功能恢复。

  • 标签: 碾压伤 康复 体外冲击波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效果延伸护理在正中神经损伤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正中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 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增加延伸护理训练, 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 12周后采用手部灵活性九孔插板试验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ELRA)治疗肝脏复杂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行ELRA肝脏复杂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6例,女14例;中位年龄为51岁,年龄范围为13~69岁。患者均行ELRA。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前6个月行个体化随访,此后每3~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LRA,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R0切除率为100%(50/50)。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30±186)min,其中9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手术时间为(684±168)min,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时间为(618±190)min。50例患者临时性下腔静脉重建与门腔分流操作时间为(35±9)min,无肝期时间为(256±71)min,术中出血量为2 000 mL(400~10 000 mL),剩余肝脏质量与标准肝脏质量比值为65%±16%,其中9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剩余肝脏质量与标准肝脏质量比值为63%±14%,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剩余肝脏质量与标准肝脏质量比值为65%±17%。50例患者中,35例血管侵犯(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7例、肝脏恶性肿瘤28例),其中24例行体外血管整形重建术(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6例、肝脏恶性肿瘤18例);12例胆管侵犯,因胆总管无法对端吻合行胆肠吻合术(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5例、肝脏恶性肿瘤7例);2例胃癌肝转移、1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胰腺癌肝转移分别联合行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术后情况:50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25 d(11~169 d)。50例患者中,12例发生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引流术;10例发生胆汁漏,行腹腔穿刺引流术;3例发生胆总管吻合口漏,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或胆道支架植入术;6例行2次手术,其中4例因腹腔出血行剖腹探查术,1例因腹腔出血合并门静脉血栓行剖腹探查门静脉重建术,1例因肝衰竭行抢救性肝移植。50例患者术后90 d内死亡9例,均为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例死于重症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死于急性肝衰竭,2例死于腹腔出血,1例死于肺动脉栓塞。(3)随访情况: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19个月。50例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17个月(1~119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0%、45.9%、41.1%和41.9%、33.4%、30.8%;9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68个月(10~114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为88.9%;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15个月(1~119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4%、36.6%、31.0%和31.5%、21.0%、18.0%。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26,11.766,P<0.05)。结论ELRA可用于治疗肝脏复杂占位性病变,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筛选标准应更加严格,以降低围术期病死率。

  • 标签: 肝肿瘤 离体肝切除 自体肝移植 围术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动力型支具防治手指屈肌腱松解术后肌腱粘连改善手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屈肌腱松解术后1周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进行手法牵伸、超声波、肌肉力量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进行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后,采用动力型支具进行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对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指TA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手指TAM较治疗前均有进步。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TAM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试验组患者的手部肌腱滑动范围、手部力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屈肌腱松解术后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佩戴动力型支具可以改善手部肌腱滑动性,提高手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康复 治疗结果 肌腱松解术 动力型支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RAS基因状态与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临床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续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 248例CRL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80例,女性368例,年龄范围21~88岁,中位年龄56岁。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RAS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KRAS基因野生型729例,突变型519例,突变率41.6%(519/1 248)。11例原发病灶位于双侧结肠。女性与男性、糖类抗原19-9≥38 g/L与<38 g/L、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原发病灶位于右半结肠(52.1%,160/307)与左半结肠(38.2%,355/930)的CRLM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糖类抗原19-9、有无糖尿病、原发肿瘤部位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肿瘤部位(OR=0.557,95%CI:0.423~0.733)是KRAS基因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KRAS基因野生型CRLM患者累积生存率优于突变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LM中,KRAS基因突变型更易出现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长期预后相对较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KRAS基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戈非尼联合雷帕霉素治疗超出移植标准的巨大肝癌肝移植术后弥漫双肺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1例瑞戈非尼联合雷帕霉素治疗超出移植标准(直径=18 cm, AFP>24 000 ng/ml)的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弥漫双肺转移早期复发的病例。结果移植术后2个月出现弥漫双肺转移,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双肺转移灶大部分消失,部分病灶较前明显缩小,治疗6个月后双肺转移灶完全消失,临床各项指标均降至正常范围,胸腹部CT及PET-CT均未见转移灶,达到临床痊愈。结论瑞戈非尼联合雷帕霉素可能会治愈巨大肝癌肝移植术后弥漫双肺转移的患者,其为拓宽肝移植适应证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手段。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移植 西罗莫司 复发 瑞戈非尼
  • 简介:自1964年报道第1例人类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以来,CMV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实体器官移植后有7%-32%的受者会出现CMV感染相关问题,这是移植后受者最常见的病原感染类型。CMV疾病通常出现在移植术后或终止抗病毒预防治疗后1~4个月。器官移植受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CMV感染发生率可增加1倍,感染后的病死率可达25%,这也是肝移植术后导致移植物失功能和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肝移植后CMV感染的防治应充分重视。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感染 病毒预防 移植后 治疗 肝脏 CM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