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AD)临床特征及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国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 92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15例,女1 005例;年龄为(63±16)岁。1 920例患者中,228例合并PAD,1 692例未合并PAD。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直径分类(<8 mm、8~12 mm、>12 mm),结石长径,结石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69±12)岁,(23.3±3.0)kg/m2,16例,(14±4)mm,11、95、122例,(12±4)mm,89、139例和(62±16)岁,(23.8±2.8)kg/m2,67例,(12±4)mm,159、892、641例,(10±4)mm,817、875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5、2.45,χ²=4.54,t=-4.92,Z=4.66,t=-7.31,χ²=6.90,P<0.05)。(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球囊扩张长径,术中出血,出血处理(黏膜下注射、止血夹、喷雾止血、电凝止血、其他),内镜下塑料支架置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机械碎石,取净结石,困难插管,延迟插管,>5 次插管尝试,插管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0.0(8.5~12.0)mm,56例,6、5、43、1、1例,52例,177例,67例,201例,74例,38例,74例,(7.4±3.1)min,(6±3)min,(46±19)min和9.0(8.0~11.0)mm,243例,35、14、109、73、12例,230例,1 457例,167例,1 565例,395例,171例,395例,(6.6±2.9)min,(6±5)min,(41±17)min,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1,χ²=15.90、26.02、13.61、11.40、71.51、5.12、9.04、8.92、9.04,t=-3.89、2.67、-3.61,P<0.05)。(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1,1.48,1.44,95%可信区间为1.06~1.61,1.20~1.84,1.06~1.95,P<0.05)。进一步分析,1 920例行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中,469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451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271%(81/469)和8.132%(118/1 4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1.86,P<0.05);1 692例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95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297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722%(70/395)和8.250%(107/1 2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9.00,P<0.05);228例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74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54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4.865%(11/74)和7.143%(11/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42,P>0.05)。结论与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合并PAD患者老年比例更高、BMI更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更高、结石长径更大、结石数目更多。PAD增加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RCP插管难度及机械碎石比例,并降低取净结石比例,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壶腹周围憩室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困难插管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复杂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仍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难题和挑战之一,董家鸿院士提出的精准外科理念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新途径。随着胆胰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已成为复杂胆胰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笔者中心将精确内镜技术与精准外科相结合用于临床复杂胆胰疾病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普通外科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精准外科 内窥镜 治疗
  • 简介:摘要良性胆道狭窄(BBSs)是困扰胆道外科的临床难题,外科手术和内镜治疗是其常用诊断与治疗方法。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外科提出挑战。如何将两者有序融合,扬长避短,需要指导理念的突破。精准外科以确定性、预见性、可控性、规范化、个体化和系统化为特点,成为融合外科手术和内镜技术的理想之选。笔者结合临床实践,以贯彻精准外科核心要素为技术抓手,探讨精准外科视角下BBSs的内镜诊断与治疗策略。

  • 标签: 胆道疾病 良性 胆道狭窄 精准外科 胆道外科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联合应用胰瘘风险评分表(fistula risk score, FRS)和术后第一日腹腔引流液淀粉酶(drain fluid amylase on postoperative day 1, DFA1)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后临床胰瘘的条件,指导术后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30例P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验证FRS对术后临床胰瘘的预测价值,并在FRS中高分段组(3~10分)患者中进一步利用DFA1对术后临床胰瘘进行预测分析。结果43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临床胰瘘56例(13.0%),FRS预测术后临床胰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 CI:0.861~0.921, 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RS为术后临床胰瘘的独立影响因素(OR=2.933, 95% CI:2.230~3.856, P<0.001)。将430例患者参考FRS分组后,低分段组(0~2分)患者无术后临床胰瘘发生;中高分段组(3~10分)患者中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得出DFA1>653.9 U/L预测术后临床胰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63.8%、39.2%、95.0%。结论对于FRS≤2分、以及FRS≥3分且DFA1≤650 U/L的患者,PD术后可选择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胰瘘风险评分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ELRA)治疗肝脏复杂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行ELRA肝脏复杂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6例,女14例;中位年龄为51岁,年龄范围为13~69岁。患者均行ELRA。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前6个月行个体化随访,此后每3~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LRA,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R0切除率为100%(50/50)。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30±186)min,其中9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手术时间为(684±168)min,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时间为(618±190)min。50例患者临时性下腔静脉重建与门腔分流操作时间为(35±9)min,无肝期时间为(256±71)min,术中出血量为2 000 mL(400~10 000 mL),剩余肝脏质量与标准肝脏质量比值为65%±16%,其中9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剩余肝脏质量与标准肝脏质量比值为63%±14%,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剩余肝脏质量与标准肝脏质量比值为65%±17%。50例患者中,35例血管侵犯(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7例、肝脏恶性肿瘤28例),其中24例行体外血管整形重建术(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6例、肝脏恶性肿瘤18例);12例胆管侵犯,因胆总管无法对端吻合行胆肠吻合术(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5例、肝脏恶性肿瘤7例);2例胃癌肝转移、1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胰腺癌肝转移分别联合行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术后情况:50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25 d(11~169 d)。50例患者中,12例发生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引流术;10例发生胆汁漏,行腹腔穿刺引流术;3例发生胆总管吻合口漏,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或胆道支架植入术;6例行2次手术,其中4例因腹腔出血行剖腹探查术,1例因腹腔出血合并门静脉血栓行剖腹探查门静脉重建术,1例因肝衰竭行抢救性肝移植。50例患者术后90 d内死亡9例,均为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例死于重症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死于急性肝衰竭,2例死于腹腔出血,1例死于肺动脉栓塞。(3)随访情况: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19个月。50例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17个月(1~119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0%、45.9%、41.1%和41.9%、33.4%、30.8%;9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68个月(10~114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为88.9%;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15个月(1~119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4%、36.6%、31.0%和31.5%、21.0%、18.0%。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26,11.766,P<0.05)。结论ELRA可用于治疗肝脏复杂占位性病变,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筛选标准应更加严格,以降低围术期病死率。

  • 标签: 肝肿瘤 离体肝切除 自体肝移植 围术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终末期肝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肝移植是唯一有效治疗方案。然而,由于肝源短缺导致多数患者无法顺利度过等待移植过程。伴随生物组织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脱细胞和再细胞"等策略,已发展为目前构建重要生命器官(肝脏)的首选技术,这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开辟了新思路。目前,研究者正致力于该项技术的优化,以达到最终成功构建可移植功能性"新肝脏"的目的。笔者就此技术及其优化策略在再生外科学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 标签: 组织工程 脱细胞技术 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 血管再生 细胞分化 3D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在腹腔镜操作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1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8名腹腔镜零基础学员(2019级、2018级、2017级外科硕士研究生52名,外科规培生58名,实习生12名,进修生36名)进行腹腔镜操作培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两组。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腹腔镜模拟器培训的学员设为人工神经网络组;进行箱式腹腔镜模拟器培训的学员设为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两组学员利用各组的模拟器,接受10 h(为期5 d的连续训练,每天训练时长为2 h)培训,培训内容为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观察指标:(1)两组学员培训前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比较。(2)两组学员培训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提高程度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员158名,男140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27岁,年龄范围为20~34岁。158名学员中,人工神经网络组79名;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79名。(1)两组学员培训前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比较:人工神经网络组学员培训前钉子转移、图案切割、结扎、体内缝合打结、体外缝合打结分别为(51.2±4.9)分、(45.6±3.7)分、(43.0±3.6)分、(42.1±3.1)分、(39.6±3.1)分,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78.6±3.0)分、(76.4±3.9)分、(79.9±2.5)分、(78.3±3.5)分、(84.1±3.8)分,学员培训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90,-56.256,-80.373,-70.802,-79.742,P<0.05)。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学员培训前上述指标分别为(50.1±2.9)分、(45.4±3.9)分、(42.7±3.0)分、(42.3±3.4)分、(39.2±4.7)分,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70.4±5.0)分、(69.8±4.0)分、(72.3±3.3)分、(72.3±3.5)分、(72.8±3.2)分,学员培训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42,-42.436,-58.357,-52.322,-53.098,P<0.05)。(2)两组学员培训后腹腔镜模拟器成绩提高程度比较:人工神经网络组学员培训后钉子转移、图案切割、结扎、体内缝合打结、体外缝合打结操作成绩提高程度分别为(27.4±5.7)分、(30.8±5.0)分、(36.9±4.1)分、(36.2±4.5)分、(39.5±5.4)分,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20.3±6.2)分、(24.4±5.1)分、(29.6±4.5)分、(29.9±5.1)分、(33.5±5.6)分,两组学员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97,7.946,10.638,8.200,6.969,P<0.05)。结论腹腔镜操作培训中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提高培训效果。

  • 标签: 人工神经网络 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人工智能 外科学教学 腹腔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