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智能电网以实现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为目标,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硬件设备、控制方法及决策支持系统等对电网内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经网络系统收集、整合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化融合。随着我国电网由跨区域互联阶段跨越到智能电网阶段,积极利用机器人、智能电力监测和控制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发展智能作业、提升电力行业的作业效率、提升供电可靠性、降低成本,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 标签: 智能电网 配电自动化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转诊系统内不同临床转诊时机由基层医院转诊至三级医疗中心的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的母儿结局,探讨转诊时机对延缓早发子痫前期、减少SPE及其严重并发症发生和改善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转诊并治疗后终止妊娠的159例SPE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转诊时的临床阶段分为发生SPE严重并发症后转诊38例(SPE-C组)、诊断SPE后转诊72例(a-SPE组)、诊断子痫前期后转诊15例(a-PE组)以及发现PE预警因素后转诊34例(Warn-s组)。再根据“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五色系风险分类将159例转诊孕妇进行五色系分组,红色(高风险)及橙色(较高风险)为要求转诊至三级医院诊疗(红橙组,113例),黄色(一般风险)可在三级以下医院诊疗(黄色组,46例)。分析比较不同转诊时机的母儿结局及转诊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临床阶段分组:159例转诊孕妇中,转诊临床阶段越晚,SPE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转诊至终止妊娠间隔越短。SPE-C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转诊至终止妊娠间隔显著短于其他3组(P均<0.05)。Warn-s组的转诊孕周早于其他3组(P均<0.05),SPE发生孕周、妊娠终止孕周、SPE严重并发症发生孕周均在妊娠34周以后,显著晚于a-SPE组及SPE-C组(P均<0.05);并且孕34周前SPE发生率、孕34周前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孕34周前妊娠终止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入住率、NICU入住时长、孕28周前妊娠放弃率均显著低于a-SPE组和SPE-C组;活婴出院率为100%,显著高于a-SPE组和SPE-C组(P均<0.05)。a-PE组的SPE发生孕周和妊娠终止孕周也显著晚于a-SPE组及SPE-C组(P均<0.05);孕34周前SPE发生率、孕34周前妊娠终止率、NICU入住率、NICU入住时长显著低于a-SPE组及SPE-C组(P均<0.05)。(2)五色系风险分组:按照妊娠风险五色系分类转诊要求,黄色组不在转诊范围内,但实际转诊后最终发生SPE。黄色组的SPE发生孕周、严重并发症发生孕周、妊娠终止孕周均晚于红橙组(P均<0.05),其孕34周前SPE发生率、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孕34周前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孕34周前妊娠终止率均低于红橙组,NICU入住率、NICU入住时长、孕28周前妊娠放弃率均少于红橙组,活婴出院率高于红橙组(P均<0.05)。(3)黄色组临床转诊时机分析:159例转诊孕妇中有46例(28.9%,46/159)可能排除在转诊范围外,属于五色系黄色风险分类,其中有6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4例在Warn-s组,2例在a-PE组;17例(37.0%,17/46)在孕34周前终止妊娠,其中12例在Warn-s组,5例在a-PE组;23例(50.0%,23/46)在孕34周前发生SPE,其中17例在Warn-s组,6例在a-PE组。(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子痫前期预警因素后转诊是延缓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发现子痫前期预警因素后转诊以及诊断子痫前期后转诊均为延缓SPE发生和减少早发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转诊系统中不同转诊时机是影响母儿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发现子痫前期预警因素或诊断子痫前期后及时转诊可以减少早发子痫前期,可以延缓SPE发生时间及减少SPE严重并发症;子痫前期临床发展衍变复杂,转诊时机以临床具体情形为主优于模式化的限定性转诊。

  • 标签: 先兆子痫 病人转诊 时间 妊娠结局 医院,县 医院,区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作为我国支柱型产业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但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安全和监督管理,促进电力运行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

  • 标签: 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 管理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作为我国支柱型产业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但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安全和监督管理,促进电力运行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

  • 标签: 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 管理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在于电力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否达标,因此电力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严格要求生产人员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施检查,形成自上而下思想一致、行动一致的安全生产观念,不断督促公司每一位员工自觉按照安全管理标准进行操作,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和纠正标准化操作,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 标签: 电力 安全生产 措施
  • 简介: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对清洁的二次能源——电能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由于能源的逐渐短缺,导致每个国家都更加注重在电能的开发与运输方面的建设。电能在运输过程中将会产生一定的损耗,而这些损耗通常被称为线损。供电所在具体的工作中要重视线损的管理,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的降低线损。

  • 标签: 供电所 管理 线损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提高,由此对电力安全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头等大事,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安全效益。因此,确保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 标签: 电力管理 安全 生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一三级医疗转诊中心终止妊娠的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的临床特点,探讨在三级转诊系统内防控和延缓SPE及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行性及提升的关键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北京市三级医疗转诊中心之一)住院治疗并终止妊娠的217例SPE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外院转诊组)与三级医疗转诊中心规律产前检查(本院组)的SPE孕妇的临床特点、发病风险因素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转诊时机对临床特点和围产结局的影响。结果(1)临床特点:217例SPE孕妇中,外院转诊组84例,本院组133例。外院转诊组SPE孕妇与本院组比较,中位临床诊断孕周[分别为31.5周(28.1~34.6周)、35.6周(33.3~37.2周);Z=-6.547,P<0.01]、终止妊娠孕周[分别为32.3周(29.5~35.1周)和36.3周(34.4~37.5周);Z=-6.554,P<0.01]、严重并发症出现孕周[分别为30.6周(26.4~32.7周)和34.9周(32.7~36.5周);Z=-4.040,P<0.01]均显著提早,孕产妇ICU入住率[分别为10.7%(9/84)、3.8%(5/133);χ²=4.126,P=0.042]、新生儿ICU入住率[分别为72.9%(51/70)、54.7%(70/128);χ²=6.286,P=0.012]均显著升高,活产率显著低于本院组[分别为83.3%(70/84)、96.2%(128/133);χ²=10.736,P=0.001]。(2)风险因素分析:外院转诊组中肥胖、高龄或子痫前期史者 SPE临床诊断孕周和终止妊娠孕周均明显早于本院组(P均<0.05);存在慢性高血压者,外院转诊组孕妇严重并发症出现孕周明显早于本院组(P<0.05);无明确发病风险因素者,外院转诊组SPE的临床诊断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严重并发症出现孕周均显著早于本院组(P<0.05)。(3)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外院转诊组和本院组严重并发症的前3位均为高血压脑病或脑血管意外[分别为20.2%(17/84)、7.5%(10/133)]、HELLP综合征[分别为7.1%(6/84)、8.3%(11/133)]、胎盘早剥[分别8.3%(7/84)、7.5%(10/133)],外院转诊组高血压脑病或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本院组(χ²=7.645,P=0.006)。(4)转诊时机:转诊时机分为严重并发症出现后转诊(8.3%,7/84)、临床发病后转诊(67.9%,57/84)、出现预警信息后转诊(14.3%,12/84)和发现发病风险因素后转诊(9.5%,8/84)。转诊时机越早,从临床诊断至严重并发症出现的间隔时间、转诊至终止妊娠的间隔时间、转诊至严重并发症出现的间隔时间越长(P均<0.05),新生儿ICU入住率越低,活产率越高;出现严重并发症后转诊的孕产妇ICU入住率明显高于其他转诊时机者(P<0.05)。结论SPE可以发生在各级医院;三级医疗转诊中心虽可延缓SPE的发病时间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时间,但仍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防控意识;基层医疗机构应早期识别SPE的发生风险并及时转诊,此是改善母儿结局及充分发挥转诊系统作用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先兆子痫 病人转诊 产前检查 三级护理中心
  • 作者: 吕鑫 张为远 张靖霄 魏玉茜 郭晓丽 崔世红 颜建英 张孝艳 乔宠 周容 顾蔚蓉 陈先侠 杨孜 李笑天 林建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 20012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 100026,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妇产科 050035,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 272007,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046000,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15,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福州 3500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沈阳 117004,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成都 610044,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 200082,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合肥 23000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和晚发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差异,提高对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我国160家医疗机构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共21 000例,其中早发子痫前期 8 031例(早发组),晚发子痫前期 12 969例(晚发组)。比较早发组与晚发组孕妇各高危因素及不同体质指数(BMI)、年龄分层的占比情况。结果(1)高危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早发组与晚发组各高危因素的占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早发组的初产妇、多胎妊娠占比均显著低于晚发组,高龄、未规律产前检查、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占比均显著高于晚发组。(2)BMI分层分析:早发组BMI≥24 kg/m2孕妇占比[分别为48.2%(2 828/5 872)和45.5%(4 177/9 181),P=0.001]及BMI≥28 kg/m2孕妇占比[分别为19.5%(1 143/5 872)和18.0%(1 656/9 181),P=0.028]均显著高于晚发组。(3)年龄分层分析:早发组35~39岁孕妇占比[分别为21.8%(1 752/8 023)和17.6%(2 118/12 068),P<0.01]、40~44岁孕妇占比[分别为6.8%(545/8 023)和5.4%(649/12 068),P<0.01]、≥45岁孕妇占比[分别为0.7%(58/8 023)和0.5%(57/12 068),P=0.021]均显著高于晚发组。(4)多因素分析:高龄(≥35岁)、多胎妊娠、未规律产前检查或由外院转入、高血压家族史(包括父系、母系及父母两系)、既往子痫前期史、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均是影响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风险因素(P均<0.05)。结论有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高血压家族史、既往子痫前期病史、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这些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更易发生早发子痫前期。

  • 标签: 先兆子痫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管控妊娠期高血压,产科医师不该局限在自我意识范畴内,也不能生搬硬套非妊娠期血压管控模式,而需要提升妊娠期高血压管控特色的认知水平。不忘记妊娠期血压管理特点,加强对各类高血压的识别,早期管理并动态监测,掌握非药物性和药物性抗高血压治疗手段,学会如何在中国选择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凡此种种,都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减少重度高血压的发生、减少高血压疾患对母儿损害环环相扣之节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血清白蛋白(HS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HSA在子痫前期(PE)发病前的预警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E孕妇369例(其中重度PE者233例)为PE组,同期309例正常孕妇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于妊娠11~13周+6(妊娠早期)、妊娠28~32周(妊娠晚期前期)、妊娠35~37周(妊娠晚期后期)检测血清HSA水平,以分析PE孕妇妊娠各期HSA水平的变化,并分析PE临床发病后HSA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1)PE组孕妇妊娠早期、妊娠晚期前期、妊娠晚期后期的HSA水平分别为[(41.9±3.1)、(34.2±2.7)、(33.7±2.9)g/L],正常对照组为[(40.0±2.2)、(35.4±2.7)、(36.7±3.3)g/L];PE组孕妇妊娠早期的HS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E组孕妇妊娠晚期前期、妊娠晚期后期的HSA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PE组孕妇的妊娠期HSA水平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正常对照组则呈"V"形趋势;HSA水平下降的幅度对预警P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742(界值为5.97 g/L,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62.8%),预警重度PE的ROC-AUC为0.756(界值为6.85 g/L,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72.0%)。PE孕妇临床发病后,HSA水平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r=-0.19,P<0.01)。结论妊娠期HSA水平过度下降是发生PE的预警因素;HSA的基础水平越高、妊娠期下降的幅度越大时,孕妇发生PE的风险增加。PE孕妇发病后的HSA水平越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HSA水平过度下降可能是PE的预警因素及PE亚临床阶段实验室变化指标之一。

  • 标签: 先兆子痫 血清白蛋白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本文仅就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中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有调整和修改的主要部分进行解读。首先从指南中存在的循证证据级别与推荐建议的碰撞解谈指南存在的地域性和临床应用的原则性;通过阐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发病背景的复杂性,以及从子痫前期-子痫存在多因素、多机制、多通路致病的综合征发病性质,进一步阐述对多方面临床发病风险因素的认识;从强调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做好预警预防,提出应重视临床预警信息,强化产前检查,提高对首发症状的早期识别,从而提升早期诊断能力;认识高血压的各种临床变化形式,中国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形,阐述抗高血压和预防抽搐等的对症处理方法,强调个体化,注重临床监控和处置,同时注意各种诱发病因的诊治。旨在早预警和预防、早识别和干预,减少子痫前期发生,降低重症发生,减少对母儿损害,扩展临床多方面诊治思路。其他部分解读仍参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解读[2],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系列发表的中国指南。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痫前期是由多因素、多机制及多通路致病的综合征[1],往往伴着不同脏器损伤,是致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子痫前期相关肝损害在妊娠期肝损害中最常见,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如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系统失衡或胎盘血管生成失衡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Flt-1、PLGF和sEng在包括低血小板计数(HELLP)在内的严重子痫前期中失衡。现将近年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与子痫前期肝损害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子痫前期 肝损害
  • 简介:摘要产科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普遍性、多样性及质疑性。无论面对产科医学的临床实践还是理论认知,无论是对产科相关指南学习还是实践把控,无论来自患者,还是产科医师,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科问题存在共性,也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从产前保健、子痫前期发病机制、阿司匹林、普伐他丁预防子痫前期、妊娠期抗高血压治疗和过度医疗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了解产科问题的普遍性、多样性,掌握质疑性辨析理论学习方法,避免对研究结果的囫囵吞枣,以及对指南的生搬硬套,从而提升产科临床实践能力。

  • 标签: 产前保健 子痫前期 阿司匹林 普伐他丁 预防 抗高血压 过度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前置胎盘行期待疗法孕妇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行期待疗法孕妇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h出血量、胎盘植入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置胎盘行期待疗法孕妇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有效保证母婴健康,新生儿生后状态良好,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前置胎盘 期待疗法 孕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