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着重对门式刚架结构房屋的支撑系统调查、不同后续使用年限要求对应的承载力分析依据,按照搜-看-检-算-评五步法进行安全性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选择切实可行的加固技术。以某工业厂房为案例,探讨门式刚架结构房屋鉴定重点及加固对策,以期提供相关实践参考。

  • 标签: 门式刚架安全性鉴定 支撑系统 后续工作年限 加固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市政路桥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和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市政路桥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市政路桥工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降低工程成本。通过深入分析市政路桥工程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在工程中的作用,为市政路桥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市政路桥工程 建筑材料 质量检测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现代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普及刻不容缓。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探究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新融合、新发展,是当下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的重要任务。文章围绕新课标引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展开探讨,对初中英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新课标理念下重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成效,推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持续优化。

  • 标签: 新课程 初中英语 教学
  • 简介:摘要:金属热处理在热能动力工程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淬火、焙烧、固溶处理以及淬火与回火等方法,实现对金属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的调控。该技术应用广泛,具体体现在提高金属强度和硬度、改善耐腐蚀性能、优化机械性能、增加耐磨性以及降低残余应力等方面。在热能动力系统中,金属热处理不仅提高了材料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延长了设备寿命,还通过优化机械性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 标签: 金属热处理 热能动力工程 机械性能
  • 简介:摘要:绿色开采技术在环保、资源利用和能源节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多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绿色开采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法和建议。

  • 标签: 采矿工程 绿色开采技术 可持续发展 环保 能源节约
  • 简介:摘要:现今时代,我国各项民生项目越来越完善,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其中,水库工程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有力的支撑作用。而混凝土施工是水库大坝施工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和关键部位,混凝土施工质量决定着水库大坝项目的质量安全水平,决定着水库大坝的实际使用功效。所以,在水库大坝建设过程中必须提高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在建设初期,要对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进行综合考量,制定出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施工方案。

  • 标签: 水库大坝 混凝土 施工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能源。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战略的决策部署,我国坚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入点,不断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的薄弱环节,始终把农村饮水保障放在首位,持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工程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也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 标签: 农村饮水安全 质量控制 保证措施
  • 简介: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期间,社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更大规模的市场空间需要资源进行开发,对水利工程的需求也愈发突出。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实现国家的富强,也能够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水资源开发的重要先导。但是,水利工程建设面临问题众多,建设规模也相当可观,在施工过程会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限制,一旦某一步骤出现了问题,不仅拖慢整个工程的进度,而且会对施工工程的质量造成威胁。堤防防渗施工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工程的使用功能,也直接影响着项目的使用年限。因此,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要给予堤防防渗施工足够的重视,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认真分析堤防防渗操作中出现的纰漏,根据现有的科学技术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水利工程的价值。

  • 标签: 水利工程 堤防 防渗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汽车制造厂电焊工颈部肌肉骨骼疾患(MSD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6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十堰市某汽车制造厂677名电焊工人作为调查对象,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颈部MSD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MSDs的影响因素。结果电焊工颈部MSDs患病率为54.8%(371/677)。职业因素中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颈前倾[71.6%(486/677)]、头部重复性动作[55.1%(373/677)]、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48.7%(330/677)]和颈扭转[46.8%(317/677)]。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吸烟、颈前倾、颈扭转、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头部重复动作是电焊工颈部MSDs患病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部MSDs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工龄、吸烟、颈前倾、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OR=2.11、2.03、1.83、1.21、1.78、1.90、1.58,95%CI:1.28~3.48、1.47~2.81、1.33~2.52、1.03~1.41、1.22~2.60、1.28~2.83、1.11~2.27,P<0.05);工间休息对颈部MSDs有保护作用(OR=0.38,95%CI:0.17~0.88,P<0.05),结论汽车制造厂电焊工是颈部MSDs职业危险因素的高暴露人群,颈前倾、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坐位工作、头部重复动作等职业危险因素应作为工效学干预的重点。

  • 标签: 电焊工 肌肉骨骼疾患 汽车制造 颈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某汽车铸造企业噪声暴露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适用性。方法于2020年7月,选择某汽车铸造企业,分别运用WS/T 754-2016《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简称指南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ICMM)赋值定量法(简称ICMM模型)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简称指数法)对该企业噪声暴露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该企业主要岗位噪声暴露水平80.3~94.8 dB(A),其中落砂、清理、造型岗位噪声>85 dB(A);经三种方法评估各岗位噪声风险,指南法评估结果显示调整风险等级2~5级,指数法评估为2和3级,ICMM模型判定均为5级。结论三种风险评估法对该企业噪声暴露岗位进行风险评估时各有优缺点。ICMM模型赋值差距较大,评估结果偏高;指南法与指数法评估结果在部分岗位的一致性较好,指数法评价时存在一定主观性,指南法较为客观。

  • 标签: 风险评估 噪声,职业性 汽车铸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后生存(survival after veno-arterial ECMO, SAVE)评分联合上机24 h乳酸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6月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行ECPR治疗的患者共59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36)和存活组(n=23)。分析基线资料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CPR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VE评分、上机24 h乳酸及两者联合检测对ECPR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ECPR患者28 d生存率为39%(23/59)。死亡组SAVE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11.67±4.60) vs. (-2.43±4.77),P<0.001],上机24 h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5.94(3.37, 12.40)mmol/L vs. 1.65(1.07, 3.15)mmol/L,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VE评分(OR=0.703,95%CI:0.566~0.873,P=0.001)和上机24 h乳酸(OR=1.608,95%CI:1.025~2.523,P=0.039)为ECPR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VE评分最佳截断值为-6分,诊断敏感度为78.30%,特异度为91.70%;上机24 h乳酸最佳截断值为4.7 mmol/L,诊断敏感度为63.90%,特异度为100.00%;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为82.60%,特异度为100.00%。SAVE评分与上机24 h乳酸联合检测预测ECPR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两个指标单独预测(0.952 vs. 0.917;0.952 vs. 0.847)。结论SAVE评分降低、上机24 h血乳酸升高是ECPR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ECPR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体外心肺复苏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后生存评分 乳酸 预测价值
  • 简介:摘 要:化工实际工作风险相对较高,同时技术要求较高,且工作过程中任务繁多,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工作内容相对较多。这些困难都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各种详细的安全管理办法,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原则,切实减少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目标。

  • 标签: 化工工程 施工问题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当前,环境问题已不容小觑,甚至危害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化工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沸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理将对环境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绿色化工技术,是化工工程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思路﹑新想法,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来很好地解决化工原料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为祖国的蓝天绿水,贡献了突出的力量。对化工工程中绿色化学技术的深入研究,将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深人的研究。

  • 标签: 绿色化工技术化工工程应用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的有效性和年成本-效果。方法①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60例ECPR的资料,以出院存活/院内死亡、初始可电击/非可电击心律分组,比较年龄、性别、OHCA/IHCA(out-of-hospital/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初始心律、存活率、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时间、死亡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②对存活者进行1年随访,以ECPR治疗总费用作为成本、1年存活率作为预后效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54例成人ECPR患者纳入分析,出院存活17人(31.5%),其中15人(88.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且1年随访存活。中位ECMO时间5(IQR 1~8)d、死亡时间4(IQR 1~9)d、住院时间10(IQR 3~18)d、总费用209 122(IQR 121 431~303 822)RMB、日费用23 587(IQR 13 439~38 217)RMB。出院存活组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比例显著高于院内死亡组,初始可电击心律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非可电击心律组,且治疗成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PR属于资源密集型治疗,总费用约20万元,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患者ECPR有效性及年成本-效果显著。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 有效性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患者(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0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ECPR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CPR资料及ECPR启动前实验室检验。结果共纳入ECPR患者78例,男性51例,女性27例,存活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死亡组(P=0.017)。同时存活组患者SAVE(survival after veno-arterial ECMO)评分显著高于死亡组[(-1.57±4.15)vs. (-9.36±5.36), P<0.001]。存活组中旁观者心肺复苏比例高于死亡组(P=0.014)。存活组ECPR启动前存活组血清AST、ALT、C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旁观者心肺复苏(OR=0.114,95% CI: 0.015~0.867, P=0.036)和SAVE评分(OR=0.625,95% CI: 0.479~0.815, P=0.001)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中心资料显示ECPR是救治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有效手段,旁观者心肺复苏、SAVE评分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 呼吸心搏骤停 SAVE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使用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筛选出VA-ECMO运行≥72 h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析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前72 h容量平衡情况。根据患者前72 h容量平衡结果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预后、CRRT上机率、IABP上机率、有创机械通气上机率,并计算与预后的相对危险度,比较预后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77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共存活41例,总存活率53.2%。48~72 h容量平衡和前72 h总容量平衡在不同预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72 h总容量负平衡组患者,与正平衡组比较,较少联合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前72 h负平衡组患者存活的相对危险度为1.81,95%可信区间(1.101~2.985),有更好的存活率。但根据每24 h容量平衡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前72 h总容量平衡呈负平衡的患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且较少需要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心源性休克 容量管理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