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解决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胡编乱造,人云亦云,以及他们对作文“望而生畏”的问题。我尝试着将各种活动引进作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拓宽孩子们的作文空间,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作文材料,从而有效地激发习作兴趣,逐步形成作文能力。具体做法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的感情在亲历中自然流露。创设场面情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写真文做真人。另外,引游戏入课堂,让学生置身其中,使习作成为一种轻松愉快的过程。

  • 标签: 创设情境 活动 激发 兴趣
  • 简介: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板块,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能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深化对文本思想的领悟,从而为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如今,随着小学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提升其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本文简单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路径,仅供参考。

  • 标签: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 幼儿大班游戏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游戏教学的定义和意义出发,结合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探讨如何做好幼儿大班游戏教学。

  • 标签: 幼儿大班 游戏教学 幼儿发展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胰腺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42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2例儿童胰腺病变患者年龄1 d至12岁,平均年龄4.25岁。男性23例,女性19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呕吐、持续性低血糖等。B超及CT检查示胰腺占位性病变31例,未见明显病变11例。病理学检查,42例儿童胰腺病变中肿瘤性病变22例(52.4%),上皮来源18例,9例胰母细胞瘤见上皮性肿瘤细胞呈粗梁状排列,其中见多少不等的鳞状小体。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镜下见出血坏死性囊腔以及单一形态的上皮样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或假乳头排列。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见肿瘤细胞条索状或巢团状分布,1例核分裂象约3/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5%,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G2;1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活跃,约25/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80%,符合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1例腺泡细胞癌见瘤细胞丰富,呈实性、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间质少,瘤细胞形态一致,可见单个明显核仁。间叶源性肿瘤4例,其中卡波西血管内皮瘤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例。非肿瘤性病变20例(47.6%),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11例,其中弥漫型7例,镜下胰腺腺泡之间胰岛散在分布,部分体积增大,并可见异常大胰岛细胞核;局灶型3例,镜下胰腺组织局灶可见胰岛明显增生,呈团巢状结节(0.6~1.5 cm);不典型型1例,胰腺组织内广泛胰岛增生,并可见增生的团巢样结节散在分布。另见假性囊肿7例,先天性囊肿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胰母细胞瘤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及细胞角蛋白(CK)8/18,β-catenin在鳞状小体胞核呈阳性,其余成分胞膜阳性。实性-假乳头状瘤表达CD10、cyclin D1、CD99、波形蛋白、CD56,β-catenin胞核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Kpan、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CgA)、CD56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腺泡细胞癌CK8/18及胰蛋白酶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表达。结论儿童胰腺病变病理类型广泛,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是新生儿胰腺外科病理最常见病变;儿童胰腺肿瘤罕见,多为恶性,明确病理诊断十分重要。

  • 标签: 儿童 胰腺肿瘤 病理学,临床
  • 作者: 王凤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9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探头联合扫查在超声诊断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30例疑似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前使用多探头联合扫查进行超声诊断,对比术中真实情况与术后病理情况。结果:经多探头联合扫查后28例显现出蒂部扭转回声,诊断为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实际手术后证实28例患者确为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2例患者扫查结果未显示扭转患者,分别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与阑尾炎。结论:多探头联合扫查在超声诊断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中有较高的准确性与灵敏性,临床应用的价值较高。

  • 标签: 多探头联合扫查 超声诊断 中晚期妊娠 附件扭转
  • 作者: 王凤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9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分析对比单孔、单操作孔以及三孔手术形式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抽选97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其中单孔组患者32例,单操作孔组患者34例,三孔组患者31例,通过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置胸管时长、淋巴结清扫枚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来分析三种手术形式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住院天数、置管时长、淋巴结清扫枚数方面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疼痛评分方面单孔组最低,单操作孔次之,三孔最高。并发症方面,单操作孔组最低,其余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单孔或单操作孔的形式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能够获得与传统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同等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泮托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对于初中阶段来说,数学是基础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不断尝试和创新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果。

  • 标签: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
  • 简介:摘要:当前伴随生源量的不断增加,给予当前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工作,就提升中西专业面点教学质量方法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中西面点专业 面点教学质量方法 研究
  • 简介:摘要: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发展需求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的常见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重视企业自身合同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针对合同业务的流程及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及审查,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以及降低合同风险等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合同业务内部控制问题,提出优化合同管理、业务流程等策略,旨在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业务管理水平提升和规范管理,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并避免可能发生的诉讼风险。

  • 标签: 建筑施工企业 合同业务 内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性发育异常(DsD)性腺肿瘤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确诊的12例DsD性腺肿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染色体核型、性腺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205例DsD患者中筛查出12例肿瘤相关性病变,其中6例肿瘤性病变就诊年龄3~13岁,平均8.3岁。社会性别男性2例,女性4例。临床表现,外阴异常2例,身材矮小2例,阴蒂增大1例,下腹疼痛并盆腔巨大肿块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2例为46XY,4例为45X/46XY。病理学检查,6例DsD肿瘤性病变送检性腺标本共14份。1例左卵巢见无性细胞瘤;右卵巢见恶性混合生殖细胞肿瘤,以及性腺母细胞瘤和未分化性腺组织。其余5例均见生殖细胞肿瘤前体病变,6份标本中见性腺母细胞瘤;3份见未分化性腺组织;3份见原位生殖细胞肿瘤(GCNIS),其中1份伴有曲细精管内精原细胞瘤;1份标本性腺母细胞瘤合并GCNIS。另外6例DsD患者年龄8个月至2岁5个月。社会性别男性5例,女性1例。临床表现,尿道下裂5例,1例双侧腹股沟斜疝。病理学检查,6例均在曲细精管内见成熟延迟的生殖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2例肿瘤相关性病变原始生殖细胞/生殖母细胞表达OCT3/4、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和C-KIT。结论儿童DsD性腺肿瘤性病变以生殖细胞肿瘤前体病变为主,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性腺组织 性腺母细胞瘤 46,XX性发育障碍 46,XY性发育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20年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2例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标本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2例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年龄1个月至2.5岁,平均年龄9个月。男10例,女12例。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5例,产前发现肝脏病变3例,伴有皮肤血管瘤1例,伴有贫血6例,均未出现Kasabach-Merritt现象。CT检查肝组织内孤立性病变17例,多灶性5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直径0.6~11.0 cm,切面实性,灰红灰褐色,6例中央见出血坏死。显微镜下,15例孤立性先天性肝血管瘤见特征性的中央坏死区,周围组织疏松,可见毛细血管增生,管腔之间较多残留小胆管,扩张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其中可见髓外造血及钙化。5例多灶性肝婴儿血管瘤见毛细血管分叶状或弥漫排列,管腔大小不等,可见较肥胖的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周细胞。2例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由扩张的分支状薄壁血管组成,内衬扁平的内皮细胞。22例肝脏血管瘤均表达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及CD34,不表达D2-40。5例多灶性肝婴儿血管瘤Glut1阳性,其余Glut1均阴性。结论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罕见,其分型与成人不同,明确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瘤 儿童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理后患者出现肠粘性肠梗阻的情况以及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的要高,发生率明显的比对照组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比对照组的要短,两组比较,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分别为(70.6±3.6)、(68.3±2.9)分, 护理后分别为(51.6±1.6)、(50.1±3.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分别为(71.3±2.6)、(69.4±2.7)分, 护理后分别为(64.3±4.1)、(60.1±1.9)分。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江苏省城乡居民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17年4至7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对江苏省盐城盐都区、镇江句容市抽取4 074名18~7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糖检测和眼底筛查。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治疗研究分级≥20定义为糖尿病特征性视网膜病变。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血糖正常组(NGR组)、糖尿病前期组(IGR组)及初诊2型糖尿病组(T2DM组)。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疾病史等一般资料,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采用χ²检验比较相同糖代谢状态不同特征人群视网膜病变患病率,采用1∶4匹配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DR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 666例受试者,其中NGR组1 915例,IGR组1 186例,新诊断T2DM组565例。新诊断T2DM组中DR患病率最高,为10.27%(58/565),其次是IGR患者,为4.38%(52/1 186),NGR人群中糖尿病特征性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2.77%(53/1 915)。三组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GR组中,肥胖者糖尿病特征性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及过低者[分别为5.05%(14/277)和2.57%(22/856)、2.17%(17/782),P=0.044]。新诊断T2DM组中,高血压者DR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者[分别为12.57%(42/334)和6.93%(16/231),P=0.032]。1∶4匹配的病例对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家族史、高SBP、高DBP、高BMI、高FPG、高2hPG、高HbA1c、高ALT可能与DR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腰围身高比≥0.5,高BMI和高FPG是DR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6.130、2.738、1.128、1.449,均P<0.05)。结论江苏省城乡居民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较高,NGR和IGR人群中已有糖尿病特征性视网膜病变发生。高血压、高血糖及肥胖均会增加各类糖代谢状态人群发生DR的风险。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影响因素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间充质干祖细胞(MSPCs)与造血细胞间的起源关系。方法取发育不同时间药流胚胎,分离不同造血组织消化成单个细胞,于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培养体系培养10~14 d,倒置显微镜下挑取直径大于0.5 mm的HPP-CFC集落于液体培养体系进行二次培养,对二次培养中出现的贴壁细胞进行扩增并鉴定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于不同分化体系鉴定其是否具有MSPCs的分化特性。结果本研究总结了胚胎发育不同时期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卵黄囊、胎肝等不同部位包括HPP-CFC在内的各类造血前体细胞的发育动态,发现从28体节开始,一定比例的AGM区HPP-CFC除能够分化产生造血细胞外,其来源的贴壁细胞具有MSPCs的分化功能,贴壁细胞在淋巴母细胞转化实验中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结论人胚胎AGM区内,部分MSPCs和造血细胞起源于共同前体。

  • 标签: 间充质干祖细胞 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 造血细胞 免疫抑制 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4例儿童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情况及肝组织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64例儿童门静脉高压患儿年龄从1岁3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2 d至8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50例(78.1%);脾肿大59例;肝肿大5例;发热8例。B超及CT检查提示门静脉海绵变性57例(89.1%);脾大59例(92.2%);8例提示肝硬化。病理学检查,57例门静脉海绵变性肝脏组织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的压力相关性形态学改变,其中6例合并其他肝脏病变。7例肝性门静脉高压中包含先天性肝纤维化2例,小结节性肝硬化2例,肝外胆道闭锁致胆汁性肝硬化1例,结节再生性增生1例,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1例。54例获得随访。结论儿童门静脉高压病因与成人不同,肝组织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21例脑动脉瘤患者, 均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 并做好术前护理及术后严密病情变化观察, 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 观察效果。结果 治疗后, 20例患者治愈出院, 1例患者栓塞后复发, 再次手术成功, 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 3个月随访, 18例患者无再出血, 生活基本自理。术后 6个月随访, 1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 瘤体栓塞完好。结论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无需开颅, 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痛苦少、康复快等特点, 是目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而手术前后严密地病情观察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 保证了手术成功, 避免了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cerebral aneurysm. Methods 21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 were treated by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and the preoperative nursing and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were done well. The possible complications were effectively prevented and nursed, and the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20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1 patient recurred after embolization, and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again without nursing complications. After 3 months of follow-up, 18 patients had no rebleeding, and they basically took care of themselves. After 6 months follow-up, 10 patients were reexamined by angiography, and the tumor was embolized well. Conclusion transcranial embo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trauma, short operation time, safety, less pain and quick recovery.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bser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ak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 operation, avoid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the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大剂量抗氧化剂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5月 38例 PQ中毒的患者,将其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采取综合措施,及时消除毒物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减少对重要脏器组织的损害。结果:将尚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的 PQ吸附出来,减少肺损害,改善进行性呼吸困难。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抗氧化剂;百草枯;中毒;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high dose antioxidant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raquat poisoning. Methods: 38 patients with PQ poisoning from June 2017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The clinical and nursing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t was considered that comprehens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liminate the toxicant in time to prevent the continuous absorption of toxicant and reduce the damage to important organs and tissues. Results: PQ not bound to plasma protein was adsorbed to reduce lung damage and improve progressive dyspnea. Conclusion: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the disease, take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in time, and do well in oral nur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43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 SDS评分与 SAS评分分别为( 70.6±3.6)、( 68.3±2.9)分, 护理后分别为( 51.6±1.6)、( 50.1±3.2)分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 SDS评分与 SAS评分分别为( 71.3±2.6)、( 69.4±2.7)分, 护理后分别为( 64.3±4.1)、( 60.1±1.9)分。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 SDS评分与 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 SDS评分与 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 1例( 2.33%), 心力衰竭 2例( 4.65%)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 4例( 9.30%), 心力衰竭 3例( 6.98%), 休克 3例( 6.98%)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3.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能调整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at the same time of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redictive nursing. The SDS, SA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Results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70.6 ± 3.6), (68.3 ± 2.9) before nursing, and (51.6 ± 1.6), (50.1 ± 3.2)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71.3 ± 2.6), (69.4 ± 2.7) before nursing, and (64.3 ± 4.1), (60.1 ± 1.9) after nursing. Before nurs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DS score and S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SDS score and S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1 case of arrhythmia (2.33%), 2 cases of heart failure (4.6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4 cases of arrhythmia (9.30%), 3 cases of heart failure (6.98%), 3 cases of shock (6.9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6.9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3.26%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adjust th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