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DNAJB6在部分肝移植再生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A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作为受体,构建部分肝移植再生模型。按照部分肝移植不同时间点分为6组(每组6对),分别为灌注前、劈裂完成灌注后、门静脉开放后、关腹前、术后第3、7天组。采用C57小鼠构建部分切除残余再生模型,根据切除不同时间点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1 d、2 d、3 d、4 d和5 d组。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的再生数据分析和再生动物标本找到再生的关键基因。通过转染干扰RNA构建DNAJB6低表达的人源肝细胞。通过蛋白印迹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增殖实验研究DNAJB6与再生的关系。通过蛋白印迹检测核蛋白和经典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节点蛋白研究DNAJB6调节部分肝移植再生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部分切除残余再生结果显示,DNAJ家族基因在再生基因芯片中差异表达,其中DNAJB6在再生基因芯片中低表达。与此同时,DNAJB6在部分肝移植和部分切的再生组织中低表达。DNAJB6沉默后,细胞PCNA表达水平升高且增殖速率加快。然而,细胞核提取没有检测到β-catenin胞核/质间改变,且Wnt4蛋白水平也未发生变化。虽然,Ras/MAPK下游的p38和JNK2活化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但ERK活化水平升高。结论在再生组织中,肝细胞可能通过降低DNAJB6的表达水平抑制Ras/MEK/ERK信号通路以促进再生

  • 标签: 肝移植 再生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劈离式肝移植手术的4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49±12)岁。根据再生率(LRR)是否大于100%,分为两组:再生良好组(LRR≥100%,n=24)和再生不良组(LRR<100%,n=20)。比较两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差异及术后生存率。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结果术后15、30、90、180 d的移植体积变化率分别为(117.04±7.00)%、(164.03±16.72)%、(180.98±26.30)%、(159.40±26.28)%。受者的体质量指数、无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供脂肪变性和供类型是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再生的影响因素。再生良好组受者术后第2、3、4、5、6、7天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术后第1、2、3、4、5、6、7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再生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良好组受者术后第5、6、7天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再生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良好组在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0天的每100 g质量门静脉流量情况均好于再生不良组。再生良好组和再生不良组受者术后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和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受者的体质量指数、无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供脂肪变性和供类型是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再生的影响因素。再生不良受者的预后明显差于再生良好的受者。

  • 标签: 肝移植 肝再生 门静脉 肝功能
  • 简介:摘要:建筑用再生粗骨料是以建筑垃圾产生的废弃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通过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制备出可用于工程的再生混凝土。通过调整再生粗骨料的不同配比制备再生混凝土并进行抗压试验,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初始配合比满足工程应用强度的要求,因此本文对再生粗骨料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 标签: 再生粗骨料 特性 混凝土 性能 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治疗结直肠癌转移(CRLM)的方法日益更新,手术治疗成为治愈CRLM患者的主要手段,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下的CRLM切除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对于特定患者,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尤其是针对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尚缺乏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CRLM的临床治疗。因此,现如今结直肠癌转移的治疗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对于每例结直肠癌转移患者,需经过多学科团队讨论(MDT),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 结直肠癌肝转移 手术治疗 新辅助治疗 多学科协作团队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发病急、进展迅速,能引起胰腺外多种脏器损害的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病死率高达22.7%[1].SAP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中损害是SA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88.9%[2].肝脏细胞损伤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大量渗入血液,而且肝脏对毒性物质、生物活性物质的解毒和清除作用明显下降,导致致病因子通过肝脏屏障而进入体循环,为全身组织、器官损伤的产生和加重奠定了基础.肝脏的损害可进一步加重SAP的病情[3],直接影响其预后,甚至可以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害 异甘草酸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天冬氨酸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试验联合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 SWE)技术评估供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脑死亡器官捐献的21例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获取前均于本院ICU完成ICG试验和2D SWE检查。根据受者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情况,将6例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受者列为观察组,将15例早期肝功能正常受者列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受者年龄和移植前末次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以及供冷缺血时间、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ICG-PDR)和杨氏模量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移植前末次Child-Pugh评分和无期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CG试验、2D SWE及2D SWE联合ICG试验对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预测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8±13)岁和(54±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供者供ICG-R15分别为(5.5±3.0)%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P<0.05);ICG-PDR分别为(21±5)%/min和(24±4)%/min,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0±1.3)kPa和(3.9±2.6)k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5和-0.930,P均>0.05)。ICG-R15预测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95%CI:0.490~1.000,P>0.05),ICG-PDR为0.789(95%CI:0.513~1.000,P<0.05),2D SWE为0.756(95%CI:0.5392~0.9719,P>0.05),ICG-R15联合ICG-PDR为0.767(95%CI:0.490~1.000,P>0.05)。ICG-R15及ICG-PDR联合2D SWE预测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CI:0.608~1.000,P<0.05),最佳阈值为ICG-R15=4.15%,ICG-PDR=21.7 %/min,杨氏模量值=3.00 kPa,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7%。结论ICG试验联合2D SWE技术对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预测优于2D SWE或ICG试验,且具有无创、简便和可定量评估等优势。

  • 标签: 肝移植 供肝质量 吲哚菁绿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 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