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脏是具有极强再生潜能的器官,当受到创伤、感染、手术等影响后,会启动一系列调控进行有序再生,以迅速恢复肝功能和体积,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本文概述了肝癌切除术后再生的发生过程,并总结了再生的评估方法和影响再生的因素,为临床开展精准外科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再生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250~280 g,7~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门静脉结扎(PVL)组、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每组各8只。PVL组结扎大鼠门静脉右叶支、尾叶支及左侧支,仅保留门静脉右侧支。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操作同PVL,但门静脉左侧支轻度、中度限流,同时结扎动脉左侧支。术后72 h留取左中叶行HE染色并计算总坏死分数、右中叶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数,计算右中叶再生率,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右中叶再生率PVL组为(109.1±10.9)%,中度限流组(105.0±12.3)%,均明显高于轻度限流组(67.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中叶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再生率结果一致。左中叶总坏死分数中度限流组4.50(3.25,6.00)分、PVL组2.00(1.25,3.00)分、轻度限流组0(0,0.75)分,三组总坏死分数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限流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8.4±11.4)U/L,明显低于PVL组(67.2±12.2)U/L和中度限流组(74.3±14.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以及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当的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能够有效诱导SD大鼠预留侧组织再生,同时控制阻塞侧组织损伤。

  • 标签: 门静脉 肝动脉结扎 肝再生 肝损伤
  • 简介:肝脏再生能力强,外科手术预后与再生能力密切相关。再生的机制主要包括生化学说和流体力学学说。适度门静脉血流高压灌注是启动再生的必要因素。动脉缓冲反应、流体切应力的变化、气体信号分子均在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再生的血流力学信号机制对肝脏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脏疾病 肝再生 肝切除术 血流力学
  • 作者: 李冠彤 韩涛 张钰 邵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 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 300170 南开大学附属第三中心医院 300170 天津市肝胆研究所 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 300170
  • 简介:摘要在大部分切除或损伤后,处于增殖静止状态的肝细胞被激活并扩增以修复受损的肝脏,近年研究发现以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为代表的非编码RNA可以通过调控肝细胞的增殖、凋亡、自噬以及肝脏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来参与再生。现就miRNA和lncRNA与再生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肝脏疾病及再生领域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肝再生 微小RNA
  • 简介:为了研究开发新的的抗肝炎药物,探讨了人胎盘提取物(HPE)对ANIT(α-naphthylisothiocyanate)肝病态大鼠的保护,再生作用的影响。体内实验表明,HPE静脉给药,可使肝病态大鼠标记指数(Labelingindex)提高16.5倍。初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实验发现,HPE可使肝细胞DNA合成活性增高6倍,HPE可明显降低肝病态大鼠血清中胆红素以及转氨酶等值,加热后的HPE丧失其再生促进效果但仍保持其保护作用,利用肝素亲和力柱层析将HPE的有效成分分离后发现,HPE的再生促进效果主要与肝素亲和性成分有关,而肝素非亲和性成分可促进肝素亲和性成分的再生效果。结论:1.HPE可促进肝病态大鼠的再生效果。2.HPE中再生促进因子和保护因子分别与热稳定和热不稳定成分有关。3.HPE中肝素亲和性和非亲和性成分以协同作用促进肝细胞再生

  • 标签: 人胎盘提取物 肝再生活性 HPE 抗肝炎药物 肝标记指数 肝素亲和性
  • 简介:摘要窦内皮细胞(LSECs)在维系窦微循环以维持肝脏稳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损伤修复中又介导了再生和纤维化平衡。急性损伤后,LSECs是肝脏修复性再生的调控者,而慢性损伤时,异常激活的LSECs促进了纤维化的发展。本文就近年来LSECs介导再生与纤维化平衡的研究进展综述,旨在为LSECs靶向治疗纤维化和促进再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内皮细胞 肝切除术 肝再生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2*值评价不同程度兔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及其对部分切除术后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组,均行尾叶切除术。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 h、3 d、7 d、14 d、30 d进行常规MR及BOLD MRI扫描。测量并计算R2*值及再生率(LRR)。30 d扫描结束后检测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冻存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水平,并获取病理切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各组不同随访时间、不同热缺血时间的R2*值、LRR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R2*值与LRR及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随访时间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的交互作用(F = 24.600,P < 0.001)及两者的单独效应对R2*值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不同随访时间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的交互作用对LRR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925,P = 0.528),但二者对LRR的主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同一随访时间,除热缺血40 min组外,R2*值与LRR均呈显著正相关(术后3、7、14、30 d r值分别为0.510、0.681、0.612、0.541,P值均< 0.05)。同一热缺血时间,R2*值与LRR均呈显著负相关(热缺血0、10、20、30、40 min r值分别为-0.800、-0.852、-0.893、-0.648、-0.853,P值均< 0.05)。术后30 d R2*值与各生化指标无相关关系(P值均> 0.05)。结论R2*值可无创、定量评价兔WIRI的微观结构改变及其对部分切除术后再生的影响。一定程度的WIRI(≤30 min)对兔肝部分切除术后再生具有促进作用,且热缺血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超过30 min促进作用明显减低。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再生 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多功能器官,具有独特的再生能力,肝脏受损后的再生过程是一个高度协调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间的相互协调和复杂的信号通路。本文综述了实质细胞、窦状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星状细胞以及干细胞在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切除术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基础依据,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肝再生 肝实质细胞 肝窦状内皮细胞 Kupffer细胞 肝星状细胞 肝干细胞
  • 简介:内源性干细胞肝脏内的干细胞主要是实质细胞(hepatocytes)和胆管源性卵圆细胞(ovalcell),大鼠胚胎肝细胞也能表达干细胞标志Thy1因子,成年小鼠实质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的增殖能力

  • 标签: 中作用 作用研究进展 再生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DNAJB6在部分肝移植再生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A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作为受体,构建部分肝移植再生模型。按照部分肝移植不同时间点分为6组(每组6对),分别为灌注前、劈裂完成灌注后、门静脉开放后、关腹前、术后第3、7天组。采用C57小鼠构建部分切除残余再生模型,根据切除不同时间点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1 d、2 d、3 d、4 d和5 d组。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的再生数据分析和再生动物标本找到再生的关键基因。通过转染干扰RNA构建DNAJB6低表达的人源肝细胞。通过蛋白印迹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增殖实验研究DNAJB6与再生的关系。通过蛋白印迹检测核蛋白和经典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节点蛋白研究DNAJB6调节部分肝移植再生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部分切除残余再生结果显示,DNAJ家族基因在再生基因芯片中差异表达,其中DNAJB6在再生基因芯片中低表达。与此同时,DNAJB6在部分肝移植和部分切的再生组织中低表达。DNAJB6沉默后,细胞PCNA表达水平升高且增殖速率加快。然而,细胞核提取没有检测到β-catenin胞核/质间改变,且Wnt4蛋白水平也未发生变化。虽然,Ras/MAPK下游的p38和JNK2活化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但ERK活化水平升高。结论在再生组织中,肝细胞可能通过降低DNAJB6的表达水平抑制Ras/MEK/ERK信号通路以促进再生

  • 标签: 肝移植 再生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鲨鱼肝再生因子(sHRF)对大鼠慢性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CCl4致大鼠慢性损伤模型,给药后取血清及组织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当用药8周时,对CCl4引起的损伤大鼠血清中AST、ALT活性的升高和羟脯氨酸含量的升高均有抑制作用,且0.8、1.6mg/kg剂量组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sHRF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白蛋白含量,并使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组织病理切片亦显示sHRF能减轻CCl4所致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纤维组织增生。结论:sHRF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鲨鱼肝再生因子 慢性肝损伤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窦内皮细胞(LSECs)增殖、迁移及促肝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小鼠18只,行部分切除,组织免疫荧光检测术后0、2、4 d残内细胞增殖及HO-1表达。以携带HO-1基因的腺病毒转染LSECs细胞系(HO-1组),同时以空载体腺病毒转染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另外建立不同转染组LSECs与肝细胞系非接触共培养模型,评价HO-1表达对肝细胞的促增殖作用。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HO-1、分化抑制因子1(Id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Wnt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变化,EdU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果相比小鼠切除术后0 d,术后4 d再生内LSECs开始大量增殖并伴随LSECs内HO-1表达明显升高。HO-1组LSECs的EdU阳性率(27.20±4.80)%高于空载体组(12.47±3.30)%和未转染对照组(15.97±2.50)%,HO-1组LSECs迁移数量(258.70±36.56)个高于空载体组(122.00±38.16)个和对照组(107.70±30.01)个(均为5个200×视野),HO-1组HO-1、Id1、HGF、Wnt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载体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O-1组LSECs共培养的肝细胞EdU阳性率(18.33±2.52)%高于空载体组(11.33±1.53)%与对照组(11.70±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调HO-1表达能够促进小鼠LSECs增殖、迁移以及增强LSECs对肝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 标签: 肝再生 内皮细胞 肝细胞 血红素加氧酶-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辨证论治与单纯辨病应用软再生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抗纤维化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开放、非随机的方法纳入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纤维化患者98例,经中医师辨证为瘀血阻络证(兼或可有郁脾虚或肾阴虚证)的47例患者,作为辨证治疗组(简称辨证组);西医门诊接诊的单纯辨病治疗的患者51例,作为辨病治疗组(简称辨病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保、对症及综合支持治疗,抗乙肝病毒(HBV)采用恩替卡韦胶囊0.5mg,qd,均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我院制剂软再生颗粒12g,tid。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前、24周、48周比较两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肝脏硬度值(LSM)、测量门静脉直径、脾静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ALB、PT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24周和48周,辨证组上述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辨病组(P<0.01或P<0.05)。治疗48周,门静脉直径、脾静脉宽度和脾脏厚度缩小程度辨证组均优于辨病组(P<0.05)。治疗48周,辨证组纤维化指标及LSM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辨病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辨证组明显具有优势。结论软再生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纤维化有明显疗效,可抑制纤维化及脾肿大进展,辨证论治对比辨病治疗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标签: 辨证论治 辨病 软肝再生颗粒 肝脏硬度值(LSM)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独特的再生能力,然而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脏先天性代谢疾病等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极差,如何促进肝脏再生成为研究热点。再生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精确的调控过程,涉及多种细胞间的相互协调,目前有研究结果证实血小板对再生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做一综述并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肝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基础依据,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血小板 肝再生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枯否细胞 肝窦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33对小鼠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2018年9月到2019年12月,将40只C57/B6小鼠(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模型组和miR-33 KD组。模型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对照腺相关病毒1×1011 vg/ml,miR-33 KD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miR-33敲降的腺相关病毒1×1011 vg/ml。在注射20 d后,模型组和miR-33 KD组采用70%切除方法建立小鼠再生模型。分别在切术后4 d计算重/体重比,采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脏细胞分裂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33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增殖指标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和靶蛋白在两组组织中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模型组和miR-33 KD组小鼠术后4 d肝脏/体重比分别为(4.10±0.61)%和(4.98±0.72)%。与模型组比较,miR-33 KD组术后4 d肝脏/体重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P<0.05)。与模型组肝脏细胞BrdU阳性率(32.47±7.99)%比较,miR-33 KD组小鼠肝脏细胞BrdU阳性率(75.38±10.56)%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1,P<0.05)。与模型组肝脏细胞Ki-67蛋白表达水平(0.43±0.11)比较,miR-33 KD组小鼠肝脏细胞Ki-67蛋白表达水平(1.37±0.31)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1,P<0.05)。生物信息学显示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6)是miR-33的靶基因。与模型组CDK6蛋白表达水平(0.25±0.15)比较,miR-33 KD组CDK6蛋白表达水平(1.02±0.28)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8,P<0.05)。结论miR-33通过靶向作用于CDK6 3’端非编码区(3’UTR)区域,调控CDK6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影响细胞周期,调节正常肝脏细胞增殖。

  • 标签: 微小RNA-33 肝再生 CDK6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大部切除(PH)后再生过程中星状细胞(HSCs)的动态变化及MMP-2、MMP-9的活性变化,探讨星状细胞在再生中的作用。方法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部切除动物模型,于术后恢复不同时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Cs的动态变化,明胶酶谱电泳法检测中MMP-2、MMP-9的变化。结果(1)正常小叶内HSCs呈网架状分布,PH后Desmin阳性HSCs的数量递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HSCs的数量也呈递减趋势。(2)PH后再生过程中,肝脏MMP-2、MMP-9的表达逐渐增多。结论再生过程中HSCs的增殖反应较慢且维持的时间短,这不同于纤维化等肝病过程中HSCs维持较长时间的激活状态。再生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发生显著改变,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参与了再生过程。

  • 标签: 部分肝切除 肝星状细胞 结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摘要趋化因子CXC配体12(CXCL12)-趋化因子CXC受体4(CXCR4)信号轴参与调控损伤修复和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急慢性损伤时,CXCL12表达上调,募集CXCR4阳性免疫细胞向肝脏迁移。CXCL12-CXCR4通路通过促进星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参与纤维化的发生。CXCR4小分子抑制剂的出现使该受体成为抗纤维化治疗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靶点。目前,CXCR4已经被尝试用于多种脏器纤维化包括肺纤维化、慢性胰腺炎等抗纤维化治疗的靶点。但是部分研究显示单纯阻断CXCL12/CXCR4轴并不能改善纤维化,甚至加重损伤。近年来随着CXCR12另一受体CXCR7的发现和认识,CXCR4促纤维化通路和CXCR7促再生通路在再生纤维化中的相互制衡作用得以阐释。充分认识CXCL12-CXCR4/CXCR7通路在肝病中的调控机制,并据此开展靶向治疗研究,实现CXCR4和CXCR7的再平衡,有望成为纤维化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再生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因子CXC受体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行半切除术后再生的临床影响因素,并评估再生与肝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因HCC行半切除术的患者被纳入研究。通过术前及术后模拟计算肝脏相关体积,分析术后再生的影响因素,并比较高再生组与低再生组在术后第1、5、9、13周时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与终末期肝病(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总纳入163例患者,其中有13例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术后第1、5、9、13周时的中位再生率分别为22.0%、32.2%、33.7%、35.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残余肝脏体积(remnant liver volume,RLV)<611.1 cm3、%RLV和肝硬化是术后再生的影响因素。与高再生组相比,低再生组的ALBI评分、MELD评分在术后前5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种差异在第9、13周时消失。结论RLV和肝硬化是术后再生的影响因素。再生在术后第1周最显著,第5周后趋于稳定。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肝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90%门静脉分支结扎后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与再生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行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其中5只进行假手术作为对照。观察不同时相点门静脉压力和非结扎侧肝脏质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非结扎侧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95%(38/40)的大鼠存活。结扎侧叶进行性萎缩,非结扎侧叶占全质量的比例随时问推移而增加,12h内增加较缓慢,仅为10.75%;而1~5d则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达到27.57%;7~28d达到平台期,缓慢增加到32.37%。术前门静脉压力为(9.1±1.8)etnH2O(1cmH2O=0.098kPa);结扎后立即升高,12h达到高峰(15.8±2.7)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7,P〈0.05);1~28d由(13.6±2.3)cmH2O逐渐下降为(9.3±2.0)CmH2O。术前大鼠PCNA阳性细胞计数为7%±3%,术后12h至3d由14%4-5%上升至21%4-6%,第5天达到高峰为26%±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9,P〈0.05),随后逐渐恢复正常。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前大鼠肝脏和术后各时相点大鼠未结扎侧肝脏仅见极少量凋亡细胞。大鼠门静脉压力与非结扎侧叶肝细胞PCNA的表达在术后1、3、5d呈正相关(r=0.913,0.896,0.908,P〈0.05),在术后14d时相点呈负相关(r=-0.926,P〈0.05)。结论大鼠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后,引起未结扎侧肝细胞的活跃再生再生后的肝脏可恢复原来的质量;再生以肝细胞增殖加速为主,而非肝细胞凋亡减少;门静脉压力变化在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肝再生 门静脉分支 结扎 凋亡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重动脉血供(LDABS)对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10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公司)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分3组,即假手术组(SO组)、68%切除组(PH组)、68%切除结合双重动脉血供组(PH+LDABS组,简称LDABS组)。每组模型术后0、12、24、72、120和168 h各组每个时间点随机取材6只;通过测线粒体膜电位、呼吸链酶浓度及三磷酸腺苷(ATP)酶探索LDABS致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结果线粒体呼吸链酶Ⅰ在LDABS组术后12 h和72 h[(0.48±0.02,0.33±0.02) μmol/(min·mgprot),t=-5.296、-6.399,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2+-Mg2+-ATP酶在LDABS组术后168 h低于PH组[(35.84±5.02) U/g,t=8.857,P<0.01];术后24 h高于SO组[(37.33±5.39) U/g,t=-0.1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K+-ATP酶在LDABS组术后12 h达到峰值,术后0 h高于PH组[(20.27±0.69) U/g,t=-4.5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DABS可能通过线粒体呼吸链酶Ⅰ在再生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在更早的阶段通过提高能量代谢促使肝细胞再生,且可能使再生所需的能量代谢的峰值提前。

  • 标签: 门静脉动脉化 肝双重动脉血供 肝切除 线粒体 线粒体膜电位 呼吸链酶 ATP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