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儿童胸腔积液的病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患儿分为感染组(肺炎旁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及脓胸)及非感染组,同时按照年龄进一步分为≤3岁、>3~7岁和>7岁组,分类统计,回顾分析胸腔积液患儿的病因。结果1 165例胸腔积液患儿中,感染性胸腔积液746例(64.0%),其中肺炎旁胸腔积液697例(697/746例,93.4%)。肺炎旁胸腔积液中肺炎支原体感染457例(61.3%)。感染性胸腔积液多见于7岁以上儿童(339/479例,70.8%),非感染性胸腔积液主要见于3岁以下儿童(188/324例,5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3,P<0.05)。非感染性胸腔积液419例(36.0%),其中多系统疾病239例(57.0%)、恶性胸腔积液97例(23.2%)。18例死亡患儿均为非感染性胸腔积液者。结论儿童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感染中最多见的为肺炎旁胸腔积液,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

  • 标签: 胸腔积液 病因 住院 儿童
  • 简介:北京就业弹性系数以2000年为界,之前不断下降,之后大幅上升;论文认为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的改革是引起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的主要因素,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北京经济和社会政策的调整重点和方向。

  • 标签: 就业增长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系数 经济政策
  • 简介:摘要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2018年6月收治的1例囊性纤维化接受肺移植手术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10岁,间断咳嗽、咯黄痰4年余,杵状指阳性,肺部高分辨CT(HRCT)提示支气管扩张和黏液嵌塞,鼻窦HRCT提示鼻窦炎。患儿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CFT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汗液试验阳性,免疫球蛋白E(IgE)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烟曲霉特异性IgE阳性。诊断囊性纤维化、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鼻窦炎,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之后21个月内反复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于2020年3月接受双肺移植手术,目前术后1年3个月余,恢复良好。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肺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家庭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所以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心理教育问题,使孩子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所以对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要求也越发高标准,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发展,所有教师都应该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学生涯的开端,也是重点,人本理念也需要带动到农村等经济发展不太健全、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地方。所以在农村小学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该更加细致,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们即使不在父母身边,也能健康积极地成长。

  • 标签: 农村 留守儿童 班主任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儿童气道异物处理中的应用概况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气道有异物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在扫描的同时应用MINP、CPR、MPR以及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一步探查儿童气道内异物。分析和总结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患者在行多层螺旋CT扫描配合后处理技术诊断后均查探出气道异物,几种后处理技术中CPR和MPR检查出60例,检出率100%。VR检出53例,检出率88.3%。MINP检出48例,检出率80%。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比较快速且准确的探查到和显示出气道异物,对于提高儿童气道异物则检出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儿童气道异物
  • 简介:摘要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发病与纤毛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有关。该病起病年龄小,常造成儿童慢性、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而形成支气管扩张,部分患儿合并内脏转位。目前为止已在人类证实有超过40个与PCD相关的基因,约70%的病例与这些基因有关,但基因型与表型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由于不同基因编码蛋白与纤毛的特定结构相关,某一基因缺陷与纤毛结构缺陷及临床表现可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表型的严重程度也可能和特定基因型有关。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降低,使其临床应用成为可能,从而弥补传统诊断方法的不足。

  • 标签: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基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高I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过敏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7例常染色体显性高I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信息、临床特征及基因改变。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高IgE综合征评分方法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具体如下:(1)NIH评分>40分,存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基因(STAT3)致病突变;(2)NIH评分20~40分,存在明确已报道STAT3致病突变;(3)NIH评分<20分,排除。结果男3例,女4例。7例患儿发病年龄均在出生2个月内,平均诊断年龄3岁。7例患儿均有反复皮肤或肺感染。其中4例同时有皮肤和肺部感染,1例仅有皮肤卡介苗接种处脓肿,2例无皮肤感染患儿均有反复肺炎。5例患儿出现皮肤脓肿的平均年龄为1岁6个月,其中3例脓液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存在肺部感染患儿中,4例患儿形成了肺大疱。4例有中耳炎,4例有鹅口疮。1例同时有皮肤感染和肺部感染者,出现肝脓肿和脓毒症。7例患儿均有湿疹,6例于新生儿期出现湿疹,且4例湿疹是首次就诊症状。2例患儿同时有食物过敏症状。1例于1岁内有反复喘息。7例患儿血清IgE水平及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患儿均存在信号转导及STAT3杂合致病突变,6例为新生突变,共有6个不同突变位点。4个突变位点为已报道位点,其中c.1145G>A、c.1144C>T、c.1699A>G,均为错义突变;c.1139+5G>A为剪切突变。2例突变未见报道,其中c.1031A>C为错义突变;c.2050G>T为无义突变,致病评级均为可能致病,且NIH评分>40分,符合高IgE综合征的诊断。结论湿疹是高IgE综合征常见和早发的临床表现,同时存在血IgE水平和嗜酸细胞计数增高需要与特异性皮炎相鉴别。但其常先后出现反复皮肤脓肿或肺炎,易形成肺大疱。婴幼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高IgE综合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湿疹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