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检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7例,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和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倾斜过程中记录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每5 min测量1次血压。并分析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前)与硝酸甘油激发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LFnorm、HFnorm、LF/HF)和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QTe/RR斜率、QTP/RR斜率)。结果47例反复发作晕厥患者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均未出现阳性反应,进一步行硝酸甘油激发试验,表现出阳性21例,阴性26例。阴性组QTc间期明显长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心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倾斜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均下降,舒张压在阴性组中上升,阳性组中下降,但服用硝酸甘油前与基础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阳性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立倾斜试验过程中,阳性组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后LFnorm、LF/HF出现下降,HFnorm出现升高,其中LFnorm明显低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前后LFnorm、HFnorm、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硝酸甘油后阳性组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后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高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中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突然向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转变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中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及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自主神经活动 直立倾斜试验
  • 简介:摘要英语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可以探索采取创设氛围、优化活动、合作互动、积极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一门外语。

  • 标签: 英语 自主 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以基于ROS的无人车自主巡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系统包括电源系统、运动底盘、传感器和工控机。电源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运动底盘负责实现无人车的移动和转向功能,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而工控机作为控制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软件设计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扩展卡尔曼滤波在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中的应用,以实现无人车的自主定位和导航。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系统能够建立准确的地图,并利用数据反馈进行路径规划和障碍物避让。这样的无人车自主巡航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能够在各种复杂场景下实现自主导航。此外,激光雷达数据可用于构建栅格地图,进一步提升无人车的导航能力。

  • 标签: 无人车自主巡航 传感器 扩展卡尔曼滤波 SLAM 激光雷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锁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采用不同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并观察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锁骨骨折62例,分析期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组为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二组使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麻醉效果比较,一组麻醉满意度是90.32%、麻醉有效率是96.77%,二组分别是70.96%、80.64%,(x2=13.131,p=0.013),结果有差异。结论:锁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采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锁骨骨折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跟腱断裂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13例为跟腱开放性损伤清创修复术后创面感染,皮肤坏死伴跟腱外露,8例为跟腱闭合性损伤修复术后皮肤坏死。创面面积为2.5 cm×3.0 cm~7.0 cm×9.0 cm。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为3.5 cm×4.0 cm~9.0 cm×11.0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21例皮瓣,2例糖尿病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出现坏死,经换药后安放VSD装置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余19例皮瓣成活良好。术后平均随访30(24~36)个月,受区皮瓣及蒂部质地、色泽与周围组织接近,厚度略高出正常皮肤,外观满意,所有患者对受区及供区的美观均满意,踝关节功能良好。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出现腓肠神经支配区域短暂的感觉麻木,在3~6个月都痊愈。所有患者没有出现疼痛的神经瘤。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层次清楚,切取简单,是修复跟腱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跟腱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 64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可作为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优选方案。

  • 标签: 左尼卡汀 血液透析 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研究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术和外分离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的66例患者来自于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对这66例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术,而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方式为外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对于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使用外分离术来治疗垂体腺瘤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神经内镜 包膜内切除术 外分离术 垂体腺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6~72岁、平均66岁。模拟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和显露左侧C7神经至末端分叉处,测量左侧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缘的直线最短距离,测量颈椎后路引出的左侧C7神经长度与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测量椎间孔后壁磨除的最小宽度以及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计算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长度的比例。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例应用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的脑出血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年龄45岁,右上肢肌痉挛伴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1级。观察患者术后健侧和患侧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情况。结果C7神经的远端定位于锁骨中点深部,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侧缘的直线最短距离为1.8~2.5(2.1±0.4)cm,颈椎后路引出C7神经长度为6.6~7.4(7.1±0.4)cm,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为3.9~4.3(4.0±0.2)c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为4.6~5.3(4.8±0.3)mm,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为12.0~15.8(13.6±0.5)m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的比例为33.6%~38.2%(35.8%±0.4%)。1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顺利完成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术后健侧(左侧)上肢肌力正常,伴有左示指及中指麻木感,1个月后完全恢复,患侧(右侧)上肢痉挛症状明显缓解,肌力0级、肌张力1级。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健侧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患侧上肢肌力恢复至I级,肌张力1级,感觉正常,运动功能在康复中。结论C7神经位置相对恒定,颈椎后路解剖相对简单,具备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条件,且神经移位距离较短。

  • 标签: 神经移位 颈7神经 颈椎后路 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解剖观察经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中C7神经的定位、走行及长度等相关解剖特征;探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4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2具、女2具,年龄46~72岁(平均59岁)。模拟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显微镜下游离C7神经近端椎间孔处至远端神经分叉处,测量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C7神经长度以及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2)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例脑出血术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51岁,患侧上肢瘫痪,肌力分别为0级和1级,肌张力均较高。2例患者均采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上肢感觉与运动功能、上肢肌力和肌张力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1)经椎体前路可充分显露和定位两侧C7神经,C7神经走行于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1.7~2.5(2.1±0.3)cm,C7神经长度5.6~6.8(6.4±0.5)cm,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4.8~5.7(5.3±0.4 cm)。(2)2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2例患者术后健侧上肢运动功能均正常,健侧上肢出现疼痛和麻木感,均在1个月恢复。2例患者患侧上肢痉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1例患者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另1例患者随访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力0级。2例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健侧上肢肌力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经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术治疗安全、可行,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标签: 神经移位 颈7神经 椎体前路 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 应用解剖学
  • 简介:问题微专题聚焦学生实时暴露的问题,以切口小、角度新、针对性强、时效性高为特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精选研究问题,就重点题型与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弥补和强化,通过典型题解到位、知识建构到位、思维训练到位、经验提升到位,让学生在微研究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感官体验和实践操作,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问题微专题 活动经验积累 思维提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