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于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开展研究,命名实验组,另外纳入同期我院完成健康体检人员60例,命名对照组,120例研究对象均采用CT诊断。结果:组间比较数据,实验组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CT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病人的诊断,能较好地反映病情,对评价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 CT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0例(2022.8—2023.8),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个体化健康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低(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管理护理的应用,患者疾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促进疾病显著恢复。

  • 标签: 个体化健康管理 老年2型糖尿病 血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系统性健康护理指导对患者知己健康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为住院患者,样本共计40例,根据电脑盲选法均等划分为均组20例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系统性健康护理指导),入院时间为2023.1-2023.12,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修订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系统性健康护理指导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患者的知己健康管理行为,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健康护理指导 知己健康管理 系统性护理 自身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比了两组在心理状况、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实验组在焦虑和抑郁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不良妊娠结局的总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基于这些结果,得出结论:在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她们的心理健康状态,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并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因此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高危妊娠孕妇 产前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但仅仅依靠高科技的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如何在妇科护理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的理念和实践,成为了当前医疗服务改进和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主要对当前妇科护理领域人性化护理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

  • 标签: 妇科 护理 人性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正常分娩产妇采取子宫恢复护理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80例正常分娩产妇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产妇4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子宫恢复护理训练,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对结果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子宫恢复护理训练对正常分娩产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恢复护理训练 正常分娩 产妇 护理效果 观察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改善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依赖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护理依赖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作进一步探究。方法:研究筛选出共80例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居住在本社区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护理依赖、社会支持的相关资料,查找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对策。结果: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类型、病程、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功能障碍、跌倒史、专业人员康复指导、定期康复锻炼或治疗、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是护理依赖的影响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依赖程度呈上升趋势,年龄、脑卒中类型、病程、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功能障碍、跌倒史、专业人员康复指导、定期康复锻炼或治疗、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是护理依赖的影响因素,根据以上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患者依赖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 老年脑卒中 护理依赖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国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功能,为以恒河猴为模型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优选抗体克隆和荧光配色,确定了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和T细胞功能检测Panel,并用此方法分析15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B、NK等多种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在非特异性刺激条件下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了两套多色流式Panel,Panel 1可同时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 CTL)、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B细胞和NK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亚群,Panel 2可检测多种T细胞亚群功能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中国恒河猴PBMCs中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T细胞(75.32±7.73)%、B细胞(13.22±7.50)%、NK细胞(0.88±0.48)%、Tfh细胞(0.73±0.27)%、Treg细胞(0.75±0.43)%、CD16+NK细胞(47.87±22.35)%、CD56+NK细胞(10.69±12.41)%。非特异性刺激后,分泌IL-2和TNF-α的CD4+T细胞比例高于CD8+T细胞,分泌CD107a和IFN-γ的CD8+T细胞比例高于CD4+T细胞,而这两种细胞分泌IL-17A的比例均较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可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检测多个细胞表面分子和分泌因子的多色流式检测方案,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恒河猴PBMCs中免疫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以及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为利用恒河猴模型进行传染病疫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实验方法和基础数据。

  • 标签: 多色流式细胞术 中国恒河猴 淋巴细胞亚群 T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22年3月23日至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应用Paxlovid治疗的COVID-19成年患者病历资料,对Paxlovid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等)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有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临床特征。Paxlovid用法为奈玛特韦300 mg+利托那韦100 mg口服、1次/12 h,连续5 d。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为364例,男性200例(54.9%),女性164例(45.1%),中位年龄60(19,92)岁。Paxlovi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48/364),不良反应发生在开始服用Paxlovid后1~7 d。48例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者37例(主要表现为腹泻17例、口苦14例等),神经系统症状7例(头晕5例,头痛2例),呼吸系统症状4例(咽痛3例,咽痒1例),肾损伤2例,血尿酸升高、肌痛和皮疹各1例,其中2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1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1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33例(68.8%)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1级,15例(31.2%)为2级,无≥3级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除1例因不能耐受2级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口苦)而停药外,其他患者均完成了5 d的治疗。有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状况、基础疾病和COVID-19临床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xlovid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症状,以腹泻、口苦较为多见,症状多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 安全 利托那韦 奈玛特韦
  • 作者: 王硕 赵元晨 张子隽 王妍 岳星男 高路 李志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昆明 650500 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北京 100700,江西中医药大学院士工作站2019级硕士研究生,南昌 330004,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北京 100700,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1,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太原 030600,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昆明 6505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当前,世界各国对药用植物的价值与传统医药知识资源保护越来越重视,致力于寻找药用植物的保护途径,多国已建立数据库以保存本国药用植物信息资源。对比分析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6个国家的药用植物数据库,发现目前东盟各国和中国的药用植物数据库所含内容存在一定地域局限,数据库间难以实现整合与共享,给相关领域研究者的使用带来一定难度,建议将构建多国共同药用植物数据库纳入“一带一路”倡议,系统整理海量信息,增进各国关于传统药用植物的交流,实现药用植物信息共享,还需建立共享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优化、维护和更新方面工作量,为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 标签: 国际合作 中国-东盟 信息资源 药用植物 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现代康复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80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理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外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现代康复手法。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量角器测量膝关节屈曲度、伸展度,VAS量表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96.43±4.63)°比(89.58±4.67)°,t=6.59]高于对照组(P<0.01)、伸展度[(8.32±2.03)°比(11.69±2.37)°,t=6.83]低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2.06±0.49)分比(3.65±0.76)分,t=11.12]低于对照组(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28.97±3.76)分比(20.43±3.04)分,t=11.17]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现代康复手法结合中药外敷可较好地改善膝关节僵硬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

  • 标签: 中医康复 舒筋整复手法 敷贴疗法 膝关节僵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验证盐诱导激酶2 (SIK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对TNB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Ualcan在线分析工具探索SIK2在TNBC中表达情况,结合8对TNBC组织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构建SIK2重组过表达质粒(GV703-SIK2)并包装重组慢病毒。分别感染TNBC细胞株MDA-MB-231和HCC1937,经嘌呤霉素筛选构建SIK2稳定过表达细胞株和阴性对照细胞株。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TNBC细胞株中SIK2表达水平,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SIK2过表达对TNB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分析SIK2过表达后对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1蛋白(Snail)、锌指转录因子SNAI2(Slug)、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2(p-SMAD2)蛋白、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3(p-SMAD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IK2 mRNA在TNBC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其配对癌旁组织(t=2.199,P<0.05)。SIK2过表达组MDA-MB-231、HCC1937细胞SIK2蛋白表达水平(2.105±0.148、0.942±0.204)明显高于其对照组(0.053±0.007、0.024±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0、7.792,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SIK2过表达组MDA-MB-231、HCC1937细胞划痕愈合率[(61.700±5.126)%、(58.360±14.380)%]均明显低于其对照组[(87.870±1.097)%、(91.410±7.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5、3.530,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SIK2过表达组MDA-MB-231、HCC1937细胞穿过小室数量[(111.700±15.310)、(101.700±14.220)个]明显低于其对照组[(183.000±19.970)、(187.000±15.10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9、7.125,P<0.01)。SIK2过表达组E-cadherin表达水平(0.754±0.186)明显高于对照组(0.298±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5,P<0.05);而Vimentin、Snail、Slug、p-SMAD2蛋白、p-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0.595±0.144、0.429±0.179、0.609±0.125、0.198±0.090、0.659±0.08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12±0.201、0.959±0.198、0.920±0.140、0.497±0.059、1.248±0.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3.439、2.872、4.804、5.926,P<0.05)。结论SIK2在TNBC中呈低表达,推测SIK2是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通路抑制TNBC细胞的EMT、迁移和侵袭过程。

  • 标签: 盐诱导激酶2 三阴性乳腺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纽曼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实施纽曼系统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对照组(P<0.05)。结论将纽曼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纽曼系统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自我管理能力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开展研究,按照双色小球法对患儿分组,对参照组26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26例实施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研究组均少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实施集束化护理有着令人满意的成效,可以有效减少对患儿的机械通气使用时间,缩短其住院时间,从而使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更为认可。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集束化护理 护理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性健康是患者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开展性健康照护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体医疗护理水平。本文通过对性健康及性健康照护概念、性健康照护评价工具以及护士开展性健康照护的实践模式、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护士开展性健康照护的实践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护士 性健康 性健康照护模式 评价工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对慢性温和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致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nCMS+Nal组)、CMS+生理盐水组(CMS+Nal组)、CMS+氟西汀组(CMS+Flu组)、CMS+丹参多酚酸组(CMS+Sal组)、CMS+氟西汀+丹参多酚酸组(CMS+Flu+Sal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接受持续21 d的CMS造模。CMS造模21 d后,按照分组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0.9 %生理盐水(10 mg·kg-1·d-1)、氟西汀(20 mg·kg-1·d-1)、丹参多酚酸(40 mg·kg-1·d-1)、氟西汀(20 mg·kg-1·d-1)+丹参多酚酸(40 mg·kg-1·d-1),连续21 d,给药期间,后4组大鼠继续给予CMS干预。分别于基线水平(第0天)、造模后(第21天)、干预后(第42天)进行强迫游泳和糖水偏爱实验评估抑郁样行为,之后处死大鼠取前额叶皮质和海马,采用RT-qPCR检测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mRNA的水平。采用Luminex技术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行为学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子指标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做相关分析。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水平、造模后和干预后五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的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18.238, 6.921,7.591,均P<0.05)。造模后,与nCMS+Nal组相比,CMS+Flu、CMS+Sal、CMS+Flu+Sal和CMS+Nal组4组大鼠体质量降低、糖水偏爱率降低、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增加(均P<0.05);干预后,与CMS+Nal组相比[体质量(350.15±41.65)g,糖水偏爱率(52.95±11.13)%,静止不动时间(91.40±15.22)s],CMS+Flu、CMS+Sal、CMS+Flu+Sal和nCMS+Nal组大鼠体质量更重[(378.21±30.78)g,(385.12±43.19)g,(391.41±31.21)g,(402.33±18.67)g,均P<0.05]、糖水偏爱率高[(69.30±15.56)%,(68.12±10.99)%,(71.18±9.51)%,(75.47±11.55)%,均P<0.05],而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降低[(68.81±21.74)s,(66.10±25.51)s,(63.53±22.32)s,(71.21±21.41)s,均P<0.05]。干预后,CMS+Flu组、CMS+Sal组、CMS+Flu+Sal组三组间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静止不动时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CMS+Flu组、CMS+Sal组、CMS+Flu+Sal组和nCMS+Nal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中TLR4 mRNA、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CMS+Nal组(均P<0.05)。在前额叶皮质部位,CMS+Flu+Sal组的TLR4 mRNA(0.715±0.358)、MyD88 mRNA(0.739±0.233)表达均低于CMS+Sal组(1.943±0.606,1.815±0.897)(均P<0.05)。大鼠前额叶皮质与海马部位TLR4 mRNA的表达水平与MyD88 mRNA水平、TNF-α水平、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呈正相关,与糖水偏爱率呈负相关(前额叶皮质r=0.915,0.041,0.027,-0.178;海马r=0.810,0.070,0.011,-0.153;均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改善CMS导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这可能与其抑制脑内TLR4/MyD88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抑郁症 慢性温和应激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免疫炎性反应 丹参多酚酸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VVS-CI)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诊断为VVS-CI的34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分为偏瘦组(BMI≤18.4 kg/m2,n=19)和正常组(BMI 18.5~23.9 kg/m2,n=15)。对24 h动态心电图HRV进行分析。HRV分析采用线性分析法,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超低频功率(ULF)、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结果偏瘦组与正常组比较SDNN、SDANN和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N50升高(P<0.05)。两组间TP、ULF、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较正常组VLF降低(P<0.05)。偏瘦组、正常组不同性别之间时域指标、频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12岁较≥12岁SDNN、SDANN、LF升高(P<0.05),rMSSD、pNN50、TP、ULF、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12岁较≥12岁ULF升高、LF降低(P<0.05),SDNN、SDANN、rMSSD、pNN50、TP、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BMI与正常BMI的VVS-CI儿童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同,引起HRV存在差异。相同BMI<12岁与≥12岁儿童之间HRV也存在差异。

  • 标签: 体重指数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脏抑制型 心率变异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心率差(HRD)与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0月至2019年11月因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217例为POTS组。匹配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73例为对照组。获取基线、HUTT 5 min、10 min的HR(HR0、HR5、HR10)及HUTT 5 min、10 min时HR与基线HR的差值即HRD(HRD5、HRD10)。结果(1)HR5、HR10、HRD5、HRD10在POTS组高于对照组(P<0.05)。(2)单变量Logistic回归:HR5、HR10、HRD5、HRD10与发生POTS的风险之间存在关联(P<0.01)。(3)多变量Logistic回归:HRD5、HRD10分别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POTS的风险分别增加27%(OR=1.27,95%CI1.16~1.36)和28%(OR=1.28,95%CI1.20~1.38),这是在分别调整了年龄、性别、HR10或HR5后的独立作用。结论HR和HRD与儿童及青少年POTS发生存在关联,但HUTT不同时间点的HR和HRD对发生POTS的效应值大小影响不大。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心率 心率差 儿童 青少年 逻辑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