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以岗位胜任力为中心,以医务人员个体为学习主体的自学模式是推进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有利举措。为了更好地支撑自学模式在超声医学科继续医学教育中具体实施,本文以超声医师继续职业发展内涵为原则,构建可验证的自学模式,从依托资源、组织架构、学习内容、验证方案及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5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继续医学教育 继续职业发展 自学 可验证 超声医学
  • 简介:摘要真实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及翻转课堂是近年在教学中被广泛推广的新模式。为了更好地支撑多模式教学法在超声学科中的实施,围绕确立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本文在超声医学案例库的案例纳入、案例整合及分类、案例归档及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教学模式 超声医学 多模式成像 案例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在基底细胞癌(BCC)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5例皮肤BCC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记录病变的常规超声测量指标(最大直径、最大浸润深度、最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指标(杨氏模量平均值Eave、杨氏模量标准差Esd及杨氏模量平均值比值Eratio)。以病理亚型为参考依据,进一步将病例分成高风险和低风险BCC组,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常规超声测量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结果。结果高风险BCC组15例,低风险组80例,两组间皮损最大浸润深度[(8.5 ± 4.6)mm比(4.5 ± 1.6)mm,t = 6.150,P < 0.001]、杨氏模量平均值Eave[(32.7 ± 11.2)比(20.6 ± 5.1)kPa,t = 4.065,P = 0.001]以及杨氏模量标准差Esd[(7.0 ± 4.1)比(4.2 ± 2.1)kPa,t = 2.632,P = 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以最大浸润深度、Eave以及Esd诊断高风险B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909及0.822,其中以Eave的诊断效能最佳。以25.7 kPa作为截断值,使用Eave诊断高风险BC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85.0%。结论应用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有助于鉴别高风险与低风险BCC。

  • 标签: 肿瘤,基底细胞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风险评估 高频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专利为基础,对PET成像系统中闪烁体材料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通过该探析为PET成像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PET成像 闪烁体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专利为基础,对PET成像系统中闪烁体材料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通过该探析为PET成像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PET成像 闪烁体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专利为基础,对 PET成像系统中闪烁体材料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通过该探析为 PET成像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PET成像 闪烁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肾17例,右肾22例,双肾1例。肿瘤发生于肾上部8例(20.0%),肾下部9例(22.5%),肾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肾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肾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肾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癌栓、肾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嫌色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肾17例,右肾22例,双肾1例。肿瘤发生于肾上部8例(20.0%),肾下部9例(22.5%),肾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肾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肾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肾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癌栓、肾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嫌色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作为评估软组织弹性的新技术,在肌肉骨骼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他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相比,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具有更客观、重复性好、可定量等优点。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SWE在确定肌肉骨骼组织(包括肌腱、肌肉、神经和韧带)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随访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SWE在评估肌腱肌肉病变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肌腱病 肌疾病 超声弹性成像 剪切波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作为评估软组织弹性的新技术,在肌肉骨骼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他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相比,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具有更客观、重复性好、可定量等优点。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SWE在确定肌肉骨骼组织(包括肌腱、肌肉、神经和韧带)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随访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SWE在评估肌腱肌肉病变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肌腱病 肌疾病 超声弹性成像 剪切波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一例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学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超声显示左侧颈部皮下软组织层一大小为38.6 mm×14.0 mm×29.9 mm无回声区,经宽为3.8 mm破口与左侧颈内静脉相通,内见一大小为12.9 mm×6.6 mm稍高回声团。彩色多普勒显示颈内静脉血流经破口处与无回声区相通,稍高回声团内未见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于破口处可探及双向毛刺样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剂由颈内静脉经破口处流入无回声区内,无回声边缘及稍高回声团处呈造影剂充盈缺损,余处造影剂充盈良好。超声诊断:左侧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并血栓形成。最终纳入23篇文献(35例颈部静脉假性静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复习,男12例,女23例,左侧15例,右侧20例,颈内静脉6例,颈外静脉27例,1例仅描述颈静脉,1例为锁骨上静脉。其中34例超声表现为皮下无回声肿块,1例表现为稍高回声,35例均可显示静脉壁破口。结论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动态观察,对假性静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检查方法,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信心。

  • 标签: 颈静脉 假性静脉瘤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一例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学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超声显示左侧颈部皮下软组织层一大小为38.6 mm×14.0 mm×29.9 mm无回声区,经宽为3.8 mm破口与左侧颈内静脉相通,内见一大小为12.9 mm×6.6 mm稍高回声团。彩色多普勒显示颈内静脉血流经破口处与无回声区相通,稍高回声团内未见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于破口处可探及双向毛刺样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剂由颈内静脉经破口处流入无回声区内,无回声边缘及稍高回声团处呈造影剂充盈缺损,余处造影剂充盈良好。超声诊断:左侧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并血栓形成。最终纳入23篇文献(35例颈部静脉假性静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复习,男12例,女23例,左侧15例,右侧20例,颈内静脉6例,颈外静脉27例,1例仅描述颈静脉,1例为锁骨上静脉。其中34例超声表现为皮下无回声肿块,1例表现为稍高回声,35例均可显示静脉壁破口。结论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动态观察,对假性静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检查方法,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信心。

  • 标签: 颈静脉 假性静脉瘤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工业向着大机组、大容量与高电压供电的方向迅速发展,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保障电力设备时刻处于稳定良好的状态,成了电力管理的突出问题。由于电力设备的热效应是多种故障和异常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电力设备的温度进行密切监测,是保障电力设备运行可靠的必备手段。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对其在线实时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热像仪应用的安全效益十分明显。应用红外测温诊断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电力设备的缺陷特别是内部缺陷,使设备故障得到及时的消除。红外热成像仪近年来成了热点应用诊断设备。为了加强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全貌监视,尤其是对其电力设备温度的在线实时监控,构建具有红外测温功能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过热设备的报警联动。

  • 标签: 红外测温仪 成像测温 图像监控 变电站
  • 简介:摘要为培养高素质输血医学专业人才,构建输血医学本科实习新模式。本研究自2013年从检验医学本科专业中招收输血医学定向实习生,从师资团队、轮转岗位、实习内容、综合素质等方面,建立有针对性的输血医学定向实习教学新模式。通过定向实习新模式的培养,输出了基础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输血医学专业人才。输血医学定向实习模式的建立有利于高素质输血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对输血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输血医学 输血医学教育 定向实习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与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 : 选取 2015 年 2 月至 2017 年 2 月在我院治疗的 80 例未确诊的早期肝癌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试验组应用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对照组应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对照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 检查前两组患者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试验组通过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 40 例患者确诊 21 例,确诊率为 52.50% 。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 40 例患者确诊 16 例,确诊率为 40.00%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试验组通过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查出 34 例患者肝内病灶数 73 个和 21 例患者肝外病灶数 128 个。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查出 29 例患者肝内病灶数 55 个和 18 例患者肝外病灶数 47 个。试验组肝内病灶阳性比为 84.9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1.82% ,试验组肝外病灶的阳性比为 53.1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61.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试验组患者病灶小于 2cm 的确诊率为 85% ,对照组为 75% ,试验组 2 ~ 4cm 的确诊率为 93.62% ,对照组为 87.18%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5) 。结论 : 应用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用于早期肝癌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 MR 准确扫描高。

  • 标签: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 磁共振增强扫描 早期肝癌
  • 简介: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产后子宫瘢痕妊娠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因剖宫产手术多在子宫下段进行,所以瘢痕妊娠在子宫峡部发生较多,加之该症状在早期无明显表现,常发生误诊、漏诊,最终导致产后大出血,严重时还可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因此,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早期进行有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检查 诊断价值 瘢痕妊娠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作为药物、基因的载体展现出众多优势,如何实现纳米材料中药物的可控释放是过去十几年研究的重点。超声不仅是一种无创、实时、安全的检查手段,还是一种控制药物释放的重要外源性刺激手段,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因此超声响应性纳米载体的开发也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的注意。笔者将从超声响应的机制、超声响应性纳米载体的分类、理化特性、优势与局限性以及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纳米载体 药物递送 治疗应用
  • 简介:针对小曲率半径医学器官图像表面不具有明显的特征,无法采用自由拼接,排序过程耗时严重,图像重构过程坐标失真、毛刺较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医学图像曲面混乱区域配准方法,对小曲率半径图像三维坐标空间变换参数进行改进,在改进过程中采将坐标误差可接受程度收敛至最优值附近。摒弃传统的排序拼接思维。由后期需要融合的医学三维图像曲面分别进行小波分解及小波逆变换,重构得到高清晰医学图像三维曲面。试验结果表明: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绘制中,在不具备明显特征条件下,绘制时间缩短,融合后图像清晰度高。

  • 标签: 不具明显特征 医学图片 三维绘制 图像拼接 图像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管及斑块特征对缺血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CTA并于30 d内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129例患者,共纳入158支冠状动脉,根据FFR≤0.80和FFR>0.80将靶血管分为缺血组(n=77)和非缺血组(n=81)。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²检验评估缺血组和非缺血组冠状动脉的血管特征、高危斑块特征、斑块的定量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对缺血的影响,并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缺血性狭窄的CCTA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缺血组血管狭窄程度为72.09%±8.55%,较非缺血组(63.52%±13.49%)更重(t=4.765,P<0.001);缺血组左前降支病变的比例[88.31%(68/77)]高于非缺血组[55.56%(4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0.793,P<0.001)。CCTA斑块特征方面,缺血组较非缺血组的斑块长度更长,最小管腔面积更小,总斑块负荷更大,弥漫系数更大,且弥漫病变在缺血组也更多见。形态学特征中,缺血组斑块形态为矩形偏心、近端纵向偏心和远端纵向偏心的比例高于非缺血组,而余弦形偏心病变多见于非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狭窄程度(OR=1.09,95%CI 1.04~1.14,P<0.001)、左前降支受累(OR=4.23,95%CI 1.01~17.72,P=0.049)、弥漫病变(OR=6.71,95%CI 1.43~31.52,P=0.016)和近端纵向偏心(OR=3.77,95%CI 1.27~11.16,P=0.017)、远端纵向偏心(OR=3.91,95%CI 1.19~12.85,P=0.025)为缺血性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CTA血管狭窄程度、左前降支病变、弥漫病变以及近端纵向偏心和远端纵向偏心两个形态学特征是导致缺血性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缺血 粥样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