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内服+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间收治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0例,中药内服+针刺治疗)。对比疗效、症状积分、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针刺可提升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改善症状和激素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内服 针刺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全面护理应用于产妇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2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将其分为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1例观察组(采用产后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静脉血流峰速、评剧怒血流速度改变、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优,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产后全面护理应用于产妇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护理中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后全面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在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上,分析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辅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录的74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辅治,将临床效果(临床疗效、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血脂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显著(P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针灸 结合辅治 中风恢复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4例肾脏异常胎儿进行遗传学检测,以寻找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4例肾脏异常胎儿的孕妇抽取羊水及胎儿父母外周血进行DNA提取,行全基因组测序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原则对数据进行判定,拷贝数变异结果与SNP-array结果进行比对,致病性点变异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2例胎儿为拷贝数变异致病,分别为染色体17q12缺失1.45 Mb和1q21.1-21.2重复1.85 Mb;2例胎儿为基因变异致病,分别为PKHD1 c.8301del(p.Asn2768Thr fs*18)和c.4481del(p.Asn1494Thrfs*6)复合杂合变异和BBS12: c.1372dup(p.Thr458Asnfs*5)纯合变异。SNP-array和Sanger测序结果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一致。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PKHD1 c.8301del(p.Asn2768Thr fs*18)和c.4481del(p.Asn1494Thrfs*6)变异均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M3+PP4),BBS12: c.1372dup(p.Thr458Asnfs*5)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结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高效快速的为产前肾脏异常胎儿提供遗传学诊断,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 标签: 全基因组测序 肾脏异常 产前诊断 拷贝数变异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连接探针扩增(HLPA)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早期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722例,分离绒毛并提取DNA,采用荧光定量PCR(QF-PCR)技术排除严重母体污染样本后,进行HLPA检测,HLPA检测结果阴性的样本进一步行CMA检测。结果排除10例严重母体污染样本后,最终共纳入712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HLPA联合CMA技术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总体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0.0%(427/712),其中异倍体为45.9%(327/712),多倍体为8.8%(63/712),染色体大片段结构异常为3.4%(24/712),致病性拷贝数变异为1.3%(9/712),全基因组单亲二倍体为0.6%(4/712)。染色体异常率在首次自然流产与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分别为61.6%(265/430)、57.4%(162/2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0,P=0.26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HLPA联合CMA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经济等优势,有望在早期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得以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屈菜碱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调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以白屈菜碱和二甲基亚砜处理MCF-7细胞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65、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GraphPad Prism 9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分析。结果CCK-8显示实验组A450(0.414±0.023)小于对照组A450(1.042±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3,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20.14±3.25)%]高于对照组[(4.12±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6,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总蛋白实验组p65表达量(1.526±0.251)与对照组(1.624±0.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1,P>0.05),bcl-2表达量(0.486±0.063)低于对照组(0.785±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P<0.05),bax表达量(1.235±0.251)高于对照组(0.426±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2,P<0.01);对核蛋白和胞质蛋白进行分别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细胞核内p65表达量(0.565±0.075)低于对照组(0.956±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3,P<0.01),而实验组胞质中p65表达量(0.725±0.125)高于于对照组(0.327±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92,P<0.05)。结论白屈菜碱通过抑制p65核转位抑制核因子-κB信号促进MCF-7细胞凋亡。

  • 标签: 白屈菜碱 乳腺癌 凋亡
  • 简介:摘要胸部创伤是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其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死亡。尽管国内外已有关于VTE防治的共识和指南,但胸部创伤尤其是钝性伤患者并发VTE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具有其自身特点,国内外现有的共识及指南缺乏针对性。因此,中国胸部创伤临床研究协作组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业专家共同制订了《胸部创伤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及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就胸部创伤相关VTE的特点、临床表现及风险评估、诊治与预防给出不同等级的专家推荐意见,作为学术指导建议,供临床诊疗及预防参考。

  • 标签: 胸部损伤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共识
  • 简介:摘要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既往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高达50%的患者,尤其是合并连枷胸者,会出现慢性疼痛或胸壁畸形,超过30%的人会遗留长期残疾,而且往往无法重返全职工作。虽然肋骨骨折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救治结局,但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国内外专家共识着重于整体治疗决策和方案的指导,国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缺少近几年肋骨骨折手术治疗进展。为此,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性与实用性,制订了《创伤性肋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对创伤性肋骨骨折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固定部位选择、内固定方式和材料选择及肋骨骨折常见合并损伤的处理等7个方面提出建议,为创伤性肋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肋骨骨折 创伤与损伤 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增殖和侵袭是其重要的特征,胶质瘤进展相关机制研究较多,但这些研究并未很好的转化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最近,肿瘤突触相关机制的研究为探讨脑胶质瘤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背后的特定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解,胶质瘤细胞中的肿瘤微管会和正常神经元形成功能性化学突触,神经元的电活动通过神经元胶质瘤突触结构激活肿瘤细胞间钙信号网络,导致多级细胞致癌信号级联和神经元细胞骨架重塑机制启动,进而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本文将围绕胶质瘤相关的突触机制研究作一综述,总结当前胶质瘤相关电生理机制领域的研究动态,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 标签: 胶质瘤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方法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炎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18例患者,争取家属及患者本人同意之后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病人的入院时间2019年1月~2019年12月范围之内。应用传统护理方法的59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护理加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59例患者划分为试验组,经过不同方法护理之后,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各不相同,将其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两种不同方法护理之后,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一定差异(P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胆囊炎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加速康复护理模式在肾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35例患者,争取家属及患者本人同意之后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病人的入院时间2019年7月~2019年12月范围之内。应用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法的65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应用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模式的70例患者划分为试验组,经过不同方法护理之后,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各不相同,将其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两种方法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加速康复护理 肾结石 围术期 生活质量
  • 作者: 杨文睿 韩冰 常红 吴秉毅 孟凡凯 纪德香 李英梅 郑正津 费妍 沈建平 胡平 丁晓庆 张鹏 王永庆 张凤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 10073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 610041,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 52830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 430030,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300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5005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 35000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30008,浙江省中医院,杭州 310006,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十堰 44209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1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艾曲泊帕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ST)在中国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调查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5月来自中国14个血液病治疗中心、连续应用艾曲泊帕治疗至少3个月的输血依赖非重型和重型A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9例IST初治及37例IST难治性AA患者,中位艾曲泊帕治疗时间为7(3~31)个月,中位艾曲泊帕最大稳定使用剂量为75(50~150)mg/d。10例应用艾曲泊帕联合标准IST一线治疗的SAA患者3个月血液学反应(HR)率为60%,完全HR(CR)率为30%;9例艾曲泊帕联合环孢素A(CsA)一线治疗SAA患者后3个月HR率为89%,CR率为44%。19例患者应用艾曲泊帕联合IST一线治疗,至调查随访时HR率为79%,CR率为52.6%。19例CsA±雄激素治疗无效的AA患者,艾曲泊帕开始治疗后3个月HR率为57.9%(11/19),最佳HR率为68.4%;标准IST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A,艾曲泊帕治疗最佳HR率为44%。51%患者应用艾曲泊帕发生不同严重程度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适最为常见。结论艾曲泊帕治疗可加快HR的获得,改善HR质量;残存造血细胞较多的AA患者或可采用非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免疫抑制联合艾曲泊帕治疗;艾曲泊帕可作为CsA±雄激素治疗无效AA的补救治疗;艾曲泊帕不良反应轻微,多可耐受。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艾曲泊帕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 内外侧手术入路改良后在后踝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方法: 对 31 例后踝骨折患者 采用改良的后内外侧入 路治疗。结果:对于 本组患者进行 随访 9 到 15 个 月的随访, 所有患者的 骨折部位 平均在 12个月 内 愈合。根据Baid-Jackson评定,优良率 达到 89 .5 %。结论 : 改良的踝关节后内外侧手术入 路不仅能充分暴露踝关节骨折部位 ,而且能够 减少手术切口,手术效果明显。

  • 标签: 踩关节 骨折 改良后内侧入路 改良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孕妇外周血游离DNA(cf-DNA)检测结果的随访资料及相关的妊娠结局,评估cf-DNA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进行cf-DNA检测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孕妇的一般情况、cf-DNA检测结果及随访结果。并分析cf-DNA检测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13三体)高风险和低风险孕妇的妊娠结局,评价cf-DNA检测的价值,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了43 615例行cf-DNA检测的孕妇,其中44例(0.10%,44/43 615)检测失败;检出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高风险314例(0.72%,314/43 571),低风险43 257例(99.28%,43 257/43 571)。(2)cf-DNA检测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高风险的314例孕妇中,277例(88.21%,277/314)完成随访,其中228例(82.31%,228/277)孕妇接受了侵入性产前诊断为低风险的43 257例孕妇中,36 826例(85.13%,36 826/43 257)完成随访,其中572例(1.55%,572/36 826)妊娠结局不良,包括4例为cf-DNA检测结果假阴性。(3)在完成随访的37 103例孕妇中,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敏感度分别为97.96%、96.67%、100.00%,特异度分别为99.96%、99.95%、99.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57%、63.04%、17.3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99%、99.98%和100.00%。结论cf-DNA检测在胎儿常见染色体三体的产前筛查中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仍有一定数量的cf-DNA检测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高风险的孕妇拒绝行侵入性产前诊断以验证cf-DNA检测结果。常见染色体三体低风险的孕妇,因未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导致部分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时,无法获得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信息。

  • 标签: 产前诊断 游离核酸 非整倍性 随访研究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腹症患者急诊手术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8日至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5~82岁。所有急诊手术患者术前行肺部CT检查,必要时完善咽拭子核酸检测。患者排除新冠肺炎后按常规选择麻醉方式;疑似和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选择麻醉方式。患者排除新冠肺炎后,按常规程序行急诊手术。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三级防护进行急诊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0例急腹症患者中,16例术前排除新冠肺炎,4例无法排除新冠肺炎。20例急腹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腹部手术,其中硬膜外麻醉手术2例(开腹阑尾切除术1例、开腹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1例),全身麻醉手术18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9例、开腹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例、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胆囊造瘘术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2~194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5 mim;术中出血量为50~4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8 mL。(2)术后情况:16例术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于普通单间病房治疗,其中1例术后5 d出现发热,急诊复查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改变,高度疑似新冠肺炎,及时转至隔离病房治疗,同时完善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双阳性;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及家属均为武汉居民,疫情期间未居家隔离,无法确认是否有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参与该例患者治疗的医护人员在14 d医学观察期内未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其余1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4例术前结合病史及肺部CT检查结果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直接转入隔离病房治疗,术后连续2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排除新冠肺炎,患者原发病术后恢复顺利。20例急腹症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手术切口感染1例,敞开伤口消毒换药后行二次缝合,愈合良好;肠液漏1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保守治疗后好转。20例急腹症患者中,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外科急腹症患者采用急诊关口前移的方式进行筛查。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按常规程序行急诊手术;对于不能排除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三级防护行急诊手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复查肺部CT及咽拭子核酸检测。术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于单间病房治疗;术后确诊新冠肺炎须及时转至隔离病房治疗;术前结合病史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直接转入隔离病房治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腹症 急诊手术 诊断 治疗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相似序列高分辨熔解曲线(SD-HRM)技术在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和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共采集1 152例进行产前诊断孕妇的羊水细胞,同时采用SD-HRM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进行平行检测,计算SD-HRM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并分析两项技术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计算Kappa值。结果1 152例孕妇经SD-HRM技术检测出21三体161例,18三体60例,13三体5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Kappa=1)。结论在常见染色体三体的产前诊断中,SD-HRM技术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准确率相当,作为快速产前诊断的一种新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染色体障碍 三体性 产前诊断 染色体 13对 染色体 18对 染色体 21对 聚合酶链反应 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头孢曲松钠与八正散共同用于小儿尿路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方式选取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9 月时间段至我院接受治疗的 55 例尿路感染患儿作 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 分为单一照组(共 27 例,给予患者头孢曲松钠治疗)和联合组(共 28 例 ,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 八正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症状消除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联合组患儿各项症状(发热、腰部酸痛、尿频急)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单一组( P < 0.05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7.14% (显效率 + 有效率)明显低于单一组 33.33% ( P < 0.05 )。 结论: 在小儿尿路感染治疗中,与单一西药治疗相比,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更好,头孢曲松钠 / 舒巴坦钠与八正散共同治疗效果明显,不仅能更快消除患者临床症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八正散 小儿尿路感染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