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是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主要影响婴幼儿,即使给予积极的治疗策略,预后仍然很差。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将疾病遗传信息与组织病理学相整合,使这些肿瘤的分类和诊断更加精确。在新版分类中,中枢胚胎性肿瘤包括最常见的髓母细胞瘤,以及罕少见的多层菊形团胚胎性肿瘤,C19MC变异型、多层菊形团胚胎性肿瘤,非特指、髓上皮瘤、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中枢胚胎性肿瘤,非特指、非典型性畸胎瘤/横纹肌样肿瘤、中枢胚胎性肿瘤伴横纹肌样特点。对这些罕见肿瘤生物学本质的进一步研究及探索,将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胚胎性肿瘤 罕见 儿童
  • 作者: 苏雁 洪慧敏 赵倩 伏利兵 金眉 郑胡镛 曾骐 马晓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北京市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总结纵隔生殖细胞肿瘤(GCTs)并发恶性血液病(HM)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8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例纵隔GCTs并发HM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截至2019年12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复习。3例患儿为12~16岁男童,以纵隔占位起病,GCTs病理类型为畸胎瘤或卵黄囊瘤,予手术和化疗治疗。3例在GCTs诊断的5个月、9个月、31个月时分别发生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予对症治疗,2例死亡,1例存活。共检索到英文报道病例135例,其中纵隔GCTs并发HM共127例(94.1%),其他部位GCTs并发HM共8例(5.9%)。文献报道的127例纵隔GCTs并发HM病例中,126例(99.2%)为男性,诊断GCTs的中位年龄为22岁(10~48岁);GCTs病理类型包括畸胎瘤53例(41.7%),含畸胎瘤和/或卵黄囊瘤成分的GCTs共94例(74.0%);HM类型中,AML共72例(56.7%),其中AML-M7共31例(24.4%);GCTs与HM间隔中位时间为3个月(0~122个月),46例(36.2%)患儿2种疾病同时发生,85例(66.9%)在GCTs诊断的12个月内发生HM;可知生存状态的病例107例,其中存活13例(12.1%),死亡94例(87.9%),诊断HM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个月(0~48个月)。对于原发纵隔GCTs,尤其病理类型为卵黄囊瘤和/或畸胎瘤成分的青少年男性,需高度关注其HM倾向,此类患者预后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纵隔 生殖细胞肿瘤 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