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七言排律在整个唐代都很少见,故清人王尧衢云:'七言排律,作者罕传。'(《古唐诗合解》卷十二)李重华则云:'七言排律,唐人断不多作,杜集止三四首。'(《贞一斋诗说》)论者多归因于此体难工,如明人王世贞云:'七言排律创自老杜,然亦不得佳。盖七字为句,束以声偶,气力已尽矣,又欲衍之使长,调高则难续而伤篇,调卑则易冗而伤句,合璧犹可,贯珠益艰。'(《艺苑卮言》卷四)清人钱良择则曰:'七言长律诗,唐人作者不多。

  • 标签: 七言排律 吉光片羽
  • 简介:《古典文学知识》第200期快要出版了!这本薄薄的小开本刊物,既非C刊,更非“一流期刊”,为何能得到广大作者与读者的青睐?从该刊创刊开始,我就是其忠实读者。读着读着,我又成为其作者。我相信该刊的作者队伍中,有许多人同样经历了从读者变成作者的过程。当然,变成作者之后,我们仍是该刊的忠实读者。

  • 标签: 古典文学知识 作者队伍 手册 导游 游记 世界
  • 简介:清人吴乔云:"明人以集中无体不备,汗牛充栋者为大家。愚则不然,观于其志,不惟子美为大家,韩偓《惜花》诗,即大家也。"(《围炉诗话》卷一)为何韩偓以一首《惜花》诗即能称大家?吴乔所谓"观于其志",又是指何而言?韩诗如下:"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 标签: 《围炉诗话》 韩偓 唐王朝 挽歌 吴乔 明人
  • 简介:<正>中华文化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她已经经历了长达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岁月无情,在世界上曾经灿烂一时的古代文化,例如巴比伦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埃及文化等,都已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成为历史陈迹,有的甚至要借助考古发掘才能依稀得见其往昔的风采。然而中华文化却在世界上屹立了五千多年,她的内部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像凤凰涅槃那样不断获得新生。可是到了今天,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出现,中华传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传统文化

  • 标签: 自我更新能力 凤凰涅槃 考古发掘 见其 信息时代 生命观
  • 简介:我最早读到的古诗是写在一把芭蕉扇上的。那时空调机好像还没有发明,电扇也尚未走进寻常百姓家,每逢挥汗如雨的季节,芭蕉扇便是人们唯一的消暑用品。我家虽穷,也配备了好几把芭蕉扇,夏夜乘凉时人手一把,既用它扇风,也用它打蚊子。为了让扇子更耐用一些,母亲用碎布把扇子沿上一道边,以防它开裂。于是我家的芭蕉扇镶着各种颜色的布边,物各有主,很容易辨认。

  • 标签: 芭蕉 古诗 空调机 扇子 早读
  • 简介:中国古代的士人并不都是文弱书生。《周礼》所载“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御”即指骑射之术,属于武学的内容。孔子本人身材魁伟,力大能启城门。孔门用作教材的《诗经》中多有颂扬尚武精神的诗篇,如《秦风》中的《无衣》、《大雅》中的《常武》等。在屈原的《九歌》中,既有“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壮烈勇士,又有“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的英武日神。

  • 标签: 辛弃疾 词人 英雄 “六艺” 《周礼》 尚武精神
  • 简介:杜甫带着全家老小来到成都,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举目无亲,他如何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呢?此时杜甫辞官已近半年,又带着一大家子漂泊了那么远的路程,囊中早已空空如也,他怎能维持全家人的衣食,

  • 标签: 杜甫草堂 史话 辞官
  • 简介:海南岛在当时隶属于广南西路,共置琼州(今海南海口)、朱崖军(今海南崖县西)、昌化军、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四个政区。东坡的贬所“昌化军”的治所就是从前的儋州,熙宁六年(1073)废州为军,但人们依然称它为儋州。儋州地处岛屿的西北角,此地气候炎热,但冬季的海风却相当寒冷,山里林木阴翳,水气上蒸而难以散发,以致常年郁积,

  • 标签: 东坡 海外 岭南 海南岛 儋州
  • 简介:宋人对杜甫诗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除了杜诗的注家外,一般的学人也经常热烈地讨论杜诗,试看二例:“吴门下喜论杜子美诗,每对客,未尝不言。绍圣间为户部尚书,叶涛致远为中书舍人。待漏院每从官晨集,多未厌于睡,往往即坐倚壁假寐,不复交谈。惟吴至,则强舆论杜诗不已,人以为苦,

  • 标签: 杜诗 成就 注释 宋代 杜甫 宋人
  • 简介:少陵,诗圣也。惟古今以圣为号者,多指造艺术之极诣而言,如书圣、画圣、棋圣云云。而少陵之于诗也,熔铸八代之丽辞,尽得古今之体势,摹写宇宙之万态,沾溉后代之骚人。谓之圣于诗者,谁日不然?然予以为诗圣之涵义,且不止于此。孔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圣者,道德胸襟超乎常人者也。孟子日:“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犬而化之之谓圣。”圣者,事业建树超乎常人者也。少陵一生服膺儒术,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标签: 诗圣 圣者 常人 体势 摹写
  • 简介:钱仲联先生的《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第一版)是一部学术名着,全书对九千多首陆游诗歌作了注释,用力极深,探赜索隐,殆无余蕴。然智者千虑,或有一失。今将阅读有疑者罗列于下。

  • 标签: 《剑南诗稿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 第一版 钱仲联
  • 简介:当我提笔为此书作序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与本书作者崔南圭博士的认识过程,因为那纯出偶然。1996年年底,.正在韩国任教的我到海边小城光阳去参加一个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学术讨论会,在会上认识了全北大学中文系的讲师崔南圭,他当即表示要拜我为师。我看了崔的名片,知道他早在台湾东海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便以为他只是与我客套一下而已。没想到半个月后,他又驾车两个小时专程到我的公寓来访,重申要到南京大学去跟我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愿,并说他在东海大学留学时是在周法高教授指导下专攻音韵学的,现在想再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提高自己。面对着如此热诚地希望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异国学子,我怎能加以拒绝呢?于是我认真地

  • 标签: 古典文学 中国 杜甫 诗歌 音乐艺术 书序
  • 简介:如果把唐宋诗中所咏及的历史人物作一个数量统计的话,贾谊和王昭君多半是名列前茅的。对贾谊这位怀才不遇、哭泣而死的才子和王昭君这位远嫁异国、至死未返的美女,诗人们不知倾洒了多少同情的泪水。那么,为什么贾、王二人的遭遇能叩动千载之后的诗人的心扉呢?事情应该先从古典诗歌的两个传统谈起。

  • 标签: 王昭君 贾谊 唐宋诗 咏史诗 王安石 历史人物
  • 简介:<正>一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宋代理学家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许多文学观点,特别是关于文道关系的观点,是与北宋的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的重道轻文思想一脉相承的。由于朱熹把这种思想表达得更为明晰,更为系统,后人对理学家文学理论的批评往往集矢于他的身上。虽然人们对朱熹自身较高的文学修养以及他评论具体作家的某些精辟见解并不一笔抹煞,但一提到他那些从总体上轻视、排斥文学的言论,就难免不以为然,甚至怒形于色了。这样,对朱熹文学理论的批评就很容易产生简单否定的倾向,而缺少细致的分析。比如说,儿乎所有的文学批评史著作都引了朱熹的下面一段话:“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文是文,道是道,文只如吃饭时下饭耳。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可乎?”并从而指责朱熹极端轻视文学。但是,为什么“文”能“从道中流出”呢?这仅仅是说“道”

  • 标签: 朱熹 文道观 宋代理学家 古文家 集大成者 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