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用铜粉处理酸性镀铜溶液氯离子的机理和方法,实验表明,向酸性镀铜溶液中加入铜粉,金属铜与Cu2+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亚铜沉淀。用铜粉处理酸性镀铜溶液的氯离子效果较好,向镀液中加铜粉1g/L,氯离子的去除率为58.9%,而向镀液中加锌粉1g/L,氯离子的去除率为36.8%。

  • 标签: 酸性镀铜 氯离子 铜粉 处理
  • 简介:目前,测定酸性镀锌溶液硼酸的方法有几种,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较大,有些方法的误差是不能允许的。实验表明,不能用柠檬酸钠和EDTA—Na2掩蔽锌离子。但是,用草酸钠或亚铁氰化钾掩蔽锌离子,能够消除锌离子对测定硼酸的干扰。用甘露醇与硼酸反应生成较强的络合酸,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本法准确度较高,能够满足监控酸性镀锌溶液硼酸的要求。

  • 标签: 酸性镀锌 硼酸 草酸钠 亚铁氰化钾 掩蔽剂
  • 简介:研究了氰化物仿金镀液氯化铵的作用机理和监控方法。实验表明,当氯化铵的质量浓度≤1g/L时,镀层的颜色不够均匀,高电流密度区呈暗红色,氯化铵≥4g/L时,镀层发红。仿金镀液不加氯化铵时,锌络离子的组成为[Zn(CN)4]^2-,锌的沉积速度较慢,镀层发红。向镀液中加2g/L-3g/L氯化铵,锌络离子转化为[Zn(CN)3NH3]^-,锌的沉积速度相对变快,镀层为仿金色。向镀液过量加入氯化铵时,锌络离子转化为[Zn(CN)2(NH3)2],锌的沉积速度重新变慢,镀层发红。用霍尔槽实验能够定性测定仿金镀液氯化铵的浓度。

  • 标签: 氯化铵 影响 机理 监控方法 探讨
  • 简介:酸性镀铜溶液的锌杂质严重影响硫酸铜的测定结果。介绍了硫酸铜和锌杂质的分析方法。用三乙醇胺光度法测定硫酸铜,用EDTA容量法测定硫酸铜和锌杂质的总量,从总量减去硫酸铜的量得到锌杂质的质量浓度。方法简单,快速而准确,能够满足监控酸性镀铜溶液的要求。

  • 标签: 酸性硫酸盐镀铜溶液 硫酸铜 锌杂质 三乙醇胺光度法 EDTA容量法
  • 简介:介绍了电白槽液磷酸氢二钠和碳酸钠的分析方法。用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电白槽液磷酸氢二纳的质量浓度,用过硫酸铵破坏氰化物,消除其对测定的干扰。在硫酸介质,以抗坏血酸作还原剂,硝酸铋作催化剂,使磷酸与钼酸钠生成杂多酸蓝色络合物,以显色剂作参比液,在波长660nm处测定吸光度。试验表明,镀液的铜离子和其它组份对测定无影响,本法相对平均偏差为1.3%,回收率为97.3%-103%。用硝酸银掩蔽氰化钠,以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滴定法直接测定电白槽液碳酸钠的质量浓度。试验表明,镀液的Na2[Sn(CN)4]、Na2[Cu(CN)2]和磷酸氢二钠对测定无干扰,本法相对平均偏差为0.54%,回收率为101%。而用传统的铜锡合金镀液分析方法,电白槽的磷酸氢二钠严重影响碳酸钠的测定。

  • 标签: 电白 磷酸氢二钠 碳酸钠 测定 分光光度法 酸碱滴定
  • 简介:制定了酸性锌镍合金镀液镍、锌和硼酸的分析方法。用EDTA光度法测定镍;用EDTA容量法测定锌和镍的总量,用差减法计算锌的质量浓度;用甘露醇与硼酸反应生成酸性较强的络舍酸,用亚铁氰化钾掩蔽锌和镍离子,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硼酸。这三种方法的准确度都较高,能够满足镀液锌、镍和硼酸的监控要求。

  • 标签: 酸性锌镍合金镀液 硼酸 分析方法
  • 简介:在较大的pH值范围内,EDTA与镍离子生成稳定的蓝色络舍物,利用这一特性,用EDTA分光光度法测定镀黑色锡镍合金溶液氯化镍的质量浓度。以水作参比液,在波长590nm处测定吸光度。实验表明,在pH≈4的条件下,镀液的氨分子对测定无影响,铜离子和铁离子对测定的影响一般可以忽略不计。本法相对平均偏差为0.71%,回收率为100.4%-100.8%。

  • 标签: 镀锡镍合金 氯化镍 测定 EDTA 分光光度法
  • 简介: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用电解法退铬,退镀液中产生亚铬酸钠。用酸碱滴定法以酚酞作指示剂测定氢氧化钠,亚铬酸钠影响测定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用传统的酸碱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误差很大。通过实验改进了氢氧化钠的测定方法,用氯化钡沉淀亚铬酸钠等,以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

  • 标签: 退铬溶液 氢氧化钠 亚铬酸钠 碳酸钠
  • 简介:介绍了三价铬镀铬溶液六价铬、铜、铁和镍杂质的分析方法。利用二苯氨基脲在酸性溶液与六价铬的特效显色反应,用光度法测定三价铬镀铬溶液的六价铬杂质。利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与铜离子生成稳定黄棕色络合物的特性,用光度法测定镀液铜杂质。利用钛铁试剂与三价铁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稳定的红棕色络合物的特性,用光度法测定镀液的铁杂质。利用丁二酮肟与镍离子生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的特性,用光度法测定镀液的镍杂质。

  • 标签: 三价铬镀铬溶液 六价铬 铜杂质 铁杂质 镍杂质 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