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感觉运动整合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从感觉运动整合的角度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及其治疗手段进行综述,旨在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运动整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血栓(VTE)是临床常见并发症。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安全、便携的治疗技术,近年来在预防下肢VTE形成方面得到了新的临床应用,但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本综述主要阐述NMES在预防下肢VTE形成中的疗效、作用机制、治疗参数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旨在为后期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肢静脉血栓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状态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治疗,磁刺激强度为80%的静息运动阈值,频率为5 Hz,rTMS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评分(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抑郁状态,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标本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和HAMD评分以及TNF-α、IL-2、IL-6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和HAMD评分分别为7.07±1.97(分)和9.39±2.61(分),TNF-α、IL-2、IL-6分别为(84.82±11.35)pg/mL、(4.16±1.32)ng/L、(5.75±1.46)ng/L,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艾司西酞普兰 脑卒中 脑卒中后抑郁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影响,并比较3种不同频率的rTMS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探索最佳治疗频率。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TMS组、假刺激组,rTMS组又分为5 Hz组、10 Hz组、20 Hz组。于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进行为期5 d或10 d的rTMS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学评分,包括热痛敏缩足潜伏时(PWTL)、机械痛敏缩足阈值(PWMT)。结果治疗后各rTMS组的PWTL和PWMT值均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增加,且10 Hz组、20 Hz组的PWTL、PWMT值增加较5 Hz组更明显,10 Hz和20 Hz组间的PWTL和PW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率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不同,10 Hz和20 Hz的疗效优于5 Hz。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重复经颅磁刺激 高频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阐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改善疼痛治疗效果,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基础研究。而现有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种类繁多,优劣不一。据此,本综述将对几种常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进行比较,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基础实验选择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大鼠
  • 作者: 鲁银山 张秀娟 郭铁成 胡艳 张香玉 张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6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都 61001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7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郑州 470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对关联刺激(PA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的影响,并从神经元自噬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20只纳入假手术组(n=20),另40只大鼠采用经典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各20只)。治疗组自术后1 d起进行为期14 d的PAS治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分别于术后第1、7和14天,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mNSS)评分和提尾试验(EBST)评分;于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的治疗结束后行脑组织取材,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区LC3Ⅰ、LC3Ⅱ、Beclin 1和Cathepsin B蛋白含量;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缺血半暗带区LC3与NeuN的共表达情况。结果①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模型组和治疗组的mNSS和EBST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治疗组mNSS和EBST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且治疗组术后第14天的mNSS评分低于术后第7天(P<0.05);②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治疗组和模型组的LC3Ⅱ/Ⅰ比值均较假手术组高(P<0.01),且治疗组的LC3Ⅱ/Ⅰ比值较同时间点模型组低(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的Beclin 1蛋白含量较假手术组高(P<0.01),而治疗组Beclin 1蛋白含量在术后第7天和14天均较同时间点模型组低(P=0.229,P<0.01);模型组Cathepsin B含量较假手术组高(P<0.05),治疗组Cathepsin B含量亦较假手术组高(第7天时P<0.05,第14天时P=0.059);术后第14天治疗组的Cathepsin B含量较同时间点模型组低(P<0.01);③模型组和治疗组缺血半暗带区的LC3阳性细胞数均较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较同时间点模型组减少(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LC3阳性表达的神经元数量与神经元总数量的比值均较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较同时间点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PAS治疗可抑制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的自噬活性,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

  • 标签: 脑梗死 成对关联刺激 神经元自噬
  • 简介:摘要结合平煤集团十矿戊9.10-20210高瓦斯突出危险工作面实例,在结合上下巷深孔瓦斯抽放的同时,实行工作面浅孔瓦斯抽放。根据工作面大采高煤层特点,浅孔抽放采用钻孔深度24m,孔径为Ф89mm,钻孔每循环保留不少于20m的超前距,在系统负压的作用下,浅孔抽放有效降低了综采面瓦斯突出危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大采高工作面 瓦斯突出 浅孔瓦斯抽放 抽放应用效果
  • 简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日寸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E1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客观上要求中国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完成全面腾飞。中国腾飞不仅具有客观基础、客观要求,而且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腾飞 新时代 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