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来,学术界受改革开放的影响,非常注重对西方各种流派、理论和文化思潮的研究和评介,而较少涉足传统文化理论的探求。前不久,《光明日报》曾报道北京大学的一批老教授长期专心致力于'国学'的研究,出了不少新的成果。实际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经济、科技领域里,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产品在世界大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文化领域里,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国,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丰富世界文化思想的宝库。

  • 标签: 政治学研究 政治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政治 世界大市场 管理经验
  • 简介:文章以《兵团年鉴(2015)》《中关村年鉴(2018)》《苏州年鉴(2018)》为例,探讨年鉴综述、概况与单一性记事条目的功能和作用,认为年鉴中的综述作为一个分目,其功能和作用是综合记述一个领域、部门、行业年度发展变化情况,是对该类目年度情况的综合记述和概括,其作用是提供年度内该行业或部门的总体情况,以及年度发展变化的主要方面的内容。概况作为条目,在年鉴中承担反映相应领域全面情况的任务,是一个领域、部门、行业基本面貌的概述和综合。单一性记事条目是记述年度特定事物的条目,它单独记述某一具体事物,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发展中"点"的情况,以某一具体事物、事件、措施和现象为对象,选材讲究新颖,是年鉴内容逐年更新的主体。年鉴编纂者应正确理解和把握年鉴综述、概况和单一记事条目的功能和作用,在设计年鉴框架时注意三者间的区别,以及在年鉴中的功能和作用,编纂出高质量的年鉴精品。

  • 标签: 年鉴 综述 概况 单一记事条目 功能和作用
  • 简介:年鉴框架结构是全书的纲目,是全书内容的总体设计,是承载各种信息资料的基本架构。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是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年鉴编纂出版过程中,框架设计是基础性工作。本文依据广东省内已经出版的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为样本,从年鉴的体裁和结构入手,对每一部分进行比较分析,力求形成层次和类目划分的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框架设计方案。

  • 标签: 乡镇(街道) 村(社区)年鉴 框架设计 体例
  • 简介:综合情况篇目是地方综合年鉴的重要篇目,是一个地方最基本的地情,也是了解一个地方基本面貌的基础。相对于百科篇目每年的发展变化情况来说,综合情况篇目大部分的内容相对比较稳定,变化的内容较少,综合情况篇目如何编写,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对2016年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地市级综合年鉴获特等的8部地市级综合年鉴考察,发现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综合情况篇目采取沿用、压缩归纳、增补、突出特色等方式方法进行编纂,并取得较好成效,但还存在内容记述详略不一、未能突出特色等方面的问题,未能全面反映一个地方的基本情况、年度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笔者认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者应重视年鉴综合情况篇目的编纂,力求全面反映一个地方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突出年度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 标签: 地市级 综合年鉴 综合情况篇目 编写
  • 简介:中国的年鉴事业发轫于19世纪60~70年代.1980年后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年鉴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了年鉴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相对于年鉴编纂的实践,年鉴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

  • 标签: 年鉴事业 功能 70年代 19世纪 年鉴编纂 繁荣
  • 简介:风俗是各个民族特定的文化标志,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心理情感、审美意识的历史积淀。当人们提起“那达慕”、“火把节”、“泼水节”、“盘王节”、“花儿”、“跳坡”、“玩表”(“浪哨”)和“坐妹”等活动形式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蒙古族、彝族、傣族、瑶族、回族、苗族、布依族和侗族。而且许多人还是由此而了解各个民族。对壮族的了解,不少人也是由“歌圩”开始的。

  • 标签: 壮族歌圩 浪哨 文化标志 跳坡 壮族人民 审美意识